<p>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教育,而小学教育是以学习活动为主的教育。这两种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读期间,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能对各项学习活动感兴趣,为将来就读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让孩子能较好地适应小学教育,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是关键作为关键期的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小学、家长、孩子四者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探讨,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好相关工作,促使孩子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p> <p>科学幼小衔接的具体内容:</p> <p>1、知识过渡。</p><p> 知识过渡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认知、数字数量基础和空间方面的知识。幼小衔接只需要知识概念的初步建立,并不是让孩子把一年级的知识提早学习一遍。三岁半后,孩子对语言的口头表达兴趣转向文字兴趣,因此我们在生活教学中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汉字”、“数量”、“颜色”等具象物品的概念。</p> <p>2、能力过渡。</p><p> 能力过渡主要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学习管理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进入小学后孩子不再像在幼儿园时期,吃喝拉撒老师全部照管。所以,在幼小衔接期,我们要培养孩子逐渐学会自我管理。</p> <p>3、习惯过渡。</p><p> 习惯过渡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睡眠习惯和卫生习惯。在幼小衔接时期,我们不仅需陪伴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睡眠习惯也尤为重要。好的睡眠能够改善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效率。</p> <p>4、心理过渡。</p><p> 幼小衔接期的孩子正处在第二个逆反期:自我感觉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开始挑战家长的权威。如果家长不能“管住”孩子,以后孩子会更难管。同时,这一时期的儿童的俄狄浦斯情结逐渐减退,开始认可同性家长,那么异性家长需要接受孩子的心理变化,并与孩子建立新的沟通“管道”。此外,孩子长到这个年龄之前,家长对孩子低幼时期的“包容”“谅解”,使得孩子比较“自我中心”,一旦孩子进入小学,家长对长大了的孩子的态度略有不同,会让孩子无法接受。因此,在幼小衔接期,我们需要认真帮助孩子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p> <p> 让我们共同携手、家园共育,在宅家抗疫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进入小学学习打好基础。让我们一同铭记这个不一样的毕业季,同孩子们一起加油,迎接疫情过后明媚的阳光和幸福的小学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