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小书香行,共同抗疫情”华侨城小学读书艺术组读书分享

美友31768412

<p>  有人说,读书之人,是天下幸福之人。在特殊的日子中,宅在家里,静静地读一本书,既是幸福利己的事儿,也是抗击疫情的事儿!</p><p> 2020年,我们都迎来了一个不平凡的春天,为传递抗疫精神,坚定抗疫信心,也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华侨城小学工会组织全体教师定于4月23日,开展以“宅读书”为主题的线上读书分享活动。与一本好书为伴,品味书香,汲取养分,畅游书海,尽享文化大餐,并且在读书群中输出高质量的读书内容分享。</p><p> </p> <p>  艺术组的教师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此次读书活动,认真阅读并用心摘抄的笔记,或声情并茂的朗读……</p> <p>《毛泽东诗词精选》</p> <p>  当熊慧敏老师在新闻上看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些经典诗词章句让她感受到的不仅是缕缕暖意,还有磅礴的精神力量。这让她拿出书柜中的这本《毛泽东诗词精选》,毛泽东同志写长征,开篇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从诗句中就能到中华民族的信念坚定,就算困难再大也无所畏惧。今天,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华经典诗词可为人们提供人文关怀与精神力量。在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从未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拥有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p> <p>熊慧敏老师献上朗诵视频</p> <p>王睿老师</p> <p>  王睿老师每天都和《美术教育》相伴,书中写道:“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教育最早的门类之一,有美术就必然有美术教育,没有美术教育就不可能有美术的延续和发展。”这一段话在前言中提到。翻开便让王老师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美术一直是历史悠久的学科,本书提到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美术与美术教育的关系。</p><p> 认真读完这本书,王老师最大的感想就是美术教育与教师自身分不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美术老师,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己,方能教育好学生。</p> <p>李菁老师</p> <p>  李菁老师特意挑选了这本《沉默的大多数》,它是一本文集,里面收录了王小波许多的杂文,大多短小精悍,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生活和生命种种看法和观点的集中表现。书中王小波说自己因为“幼年的经历、家教和天性谨慎,是我变得沉默的起因”,这在我看来是一个对我们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隐喻。</p><p> 其实沉默不一定是坏事,但在需要声音的时候保持沉默就是一种懦弱,一种对生活,对困难的逃避,对人类的冷漠。也许有人对王小波的看法并不赞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敢于质疑善于批判的态度是绝对值得尊敬的。</p> <p>沈霜老师</p> <p>  新手辣妈沈霜老师对育儿经研究颇深,她最近在看的《父母的语言》这本书颠覆了她的认知,也是她像大家重磅推荐的一本育儿书。书中认为小孩的关键性成长在于三岁之前,他与别的孩子之间的差距,沈老师和大家分享这本书的几个观点:</p><p> 1. 孩子在三岁之前,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教育,在于父母对孩子所说的词汇量,达到3000多个词汇以上。9个月以后的孩子,学习差异已经产生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小孩的读写水平将可以决定他以后上什么样的大学。更加关键的是,儿童的语言95%来自于父母,他就是父母的复印机。让沈老师和自己在日常与家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做了很多反思。</p><p> 2. 积极的语言教育,对孩子日后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自我情感控制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p><p> 3. 3T原则:Turn in(共情关注)。除了按照自己的教导方式,也要跟着孩子的感觉节奏走,解释他的感觉。Talk more(充分交流)。多跟孩子说,让他与世界建立连接。少用代词、脱离语境、语言拓展Take Turn(轮流谈话)。用因果关系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不用命令的语言方式。</p><p>Turn it off(关电视与手机)不要把孩子交给电视和手机。</p><p> 父母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它对于孩子日后的自控力,是否能成为一个成长性思维的人,甚至以后上学后学习数学,学习艺术都有致关性的作用。沈老师很庆幸现在能听到这本书,希望能用书中的方法成为孩子心中最棒的妈妈!&nbsp;</p> <p>白洋老师</p> <p>  重读《瓦尔登湖》。有这样一本书,他的作者,他的译者,甚至他的读者都会这样形容它:这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面去。这,也许只能用来形容《瓦尔登湖》的了…</p><p> 疫情宅家期间,白洋老师的父亲把他刚刚看完的《瓦尔登湖》推荐给了她。白老师说:“对于这本书,记得第一次了解是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赴美国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了自己读它后的感受,这次自己用心读完这本《瓦尔登湖》,感受了美国作家梭罗描述自己在瓦尔登湖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最深的感触就是在这个喧嚣、繁杂的世界里我们随着社会的脚步,生怕被这个社会落下。我们快速而匆忙,甚至找不到了内心的平静。恰恰相反地,作者梭罗在文中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我们应该主张生活简单,不应该过分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我们应该注重心灵方面的提升,探索内心的未知领域。”</p><p> 《瓦尔登湖》中作者通过在湖边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人在没有了自己内心的贪念和杂欲之后,心中的淡然和平静从容可以让自己生活的更加舒适,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审视自己的内心。清风明月,花开花落,只有在寂寞和清淡里,才能淡然平静,才会懂得什么是真的生活。</p> <p>王媛老师</p> <p>  《一位智慧校长给家长的50封亲笔信》这是家庭教育领域的藏宝图,王老师说:“这是唤醒我做为母亲使命责任的一本书,给予我信心力量和勇气的一本书,指引我教育成长的一本书。”</p><p> 50封亲笔信,是智慧校长掏心掏肺地与家长沟通交流感,把自己当了32年教师,19年校长,20年父亲的经验和思考融入亲笔写下的每一个字中,整理成书出版。这些书信,话题以家长需求为着眼点,方法以具体可操作作为准则,语言以亲切自然,蕴含哲理为特色,传播着教育的智慧。智慧校长不仅重视跟家长们定期沟通,还会在关键时期关键节点演讲,始终把“培养正向的价值观”放在中心位置,更会跟孩子们玩在一起。亲自带孩子们“学农”,和孩子们一起参加运动会,一起打雪仗,润物细无声践行公益的文化:乐观大气,相亲相爱;踏实勤勉,活教乐学。学做人,学知识,把做人放在第一位。</p><p> 王媛老师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的温度,来自一件件走心的小事,教育的成效来自一天天朴实的坚持。家校连心,协同教育。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当我们所有人都乐于学习家庭教育,孩子们的世界就充满阳光,有无限的生机和创造力。借用少年中国说最有力量的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p> <p>  疫情期间,蔡晨曦老师每晚处理完家庭事务躺在舒服的被窝里,都会打开手机喜马拉雅听书软件,听听自己喜欢的书,一位好朋友向她推荐了《那不勒斯四部曲》,蔡老师就开始了这个系列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的阅读。</p><p> 这是一部回忆叙述类的小说,这个系列讲述了两名女性一生的友谊,两个女生一个很有个性的女生,天资聪明,当然也有点“坏”,另外一个正好相反,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就像七月和安生一样,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人生,羡慕对方有着自己没有走过的路。</p><p> 整个故事中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就像我们只有琐碎但不断向前的生活,却又在希望之中不时蹦跳出来的绝望折磨着每一个人,一开始大家会以为“我的天才女友”指的会是莉拉,却在剧集的末尾,莉拉称埃莱娜为自己的天才朋友,我想这羡慕而不嫉妒就是因为懂得欣赏。</p> <p>  “20NN年,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p><p> 这是小说《花冠病毒》封面上唯一的一句话,只是作者毕淑敏没有想到,这个“NN”年会来得这样快,这么早。2003年,非典在北京暴发,毕淑敏受中国作协派遣,深入北京抗击非典一线采访。八年之后,她开始写作这部与病毒有关的小说。</p><p> 这本书买来已久,读过一遍。在这特殊的时期,郭妮老师再一次取出它来细读,从不曾这样专注而细致:“一种来历不明的病原体强烈袭击燕市,初步命名为花冠病毒,主要症状是发烧、咳嗽、血痰,罹患人数达数千,死亡病例累计数百。”历史惊人相似,此刻,书中描述的这一切,就在我的眼前发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但历史不会重演,相较非典暴发时的状况,这次政府的应急反应更快速,机制更完备,病因确诊更早,全国联动更及时,投入更巨大。社会文明进一步发展,公民的素质也更高。 疫病当然无比恐怖,但我们的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应对并解决危机的能力。 </p><p> “病毒是无知无觉的,人类袭扰了它们的生存之地,那不是它们的错。看到显微镜下的病毒,人们必将对它们的美丽,惊诧莫名。它非常精巧,充满生命和运动气息,对这样历史悠久的生物,我们要致以尊崇和敬意,当它的家园被击穿,它只能逃逸到人间,依照本能开始繁衍,它们和我们发生了惨烈的战争。”</p><p> 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宇宙间所有生命,与万物和谐共处,或许才是消弭这种惨烈“战争”的最好办法。</p><p> “20NN年某月某日,最后一名病人出院,中国燕市彻底平息了此次花冠病毒……”这是《花冠病毒》的结尾,我相信,现实生活中,疫苗研发成功,战“疫”完胜的这一天,也即将到来。&nbsp;</p> <p>  趁着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正好可以静心读书。不论所处何种时代,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将不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p><p> 愿我们终身学习,不断进步。</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撰稿:郭 妮</p><p style="text-align: right;">审稿:花晓红</p><p><br></p>

老师

本书

孩子

美术教育

瓦尔登湖

读书

我们

病毒

自己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