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知青小镇——冷韵群游第一季

乔觅风物

<p>  2020年的春天因疫情的封城和禁足,我们多是在寂寞和无奈中度过。</p><p> 两个半月中几乎生活在吃饭、看手机、睡觉的闭环链条上,在这个闭合的循环中,多数人渐渐的淡漠了亲情、友情,忘却了幸福和痛苦,在迷茫中麻木了自己。</p><p> 感谢出生在一个伟大的祖国,一个高尚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领导下,在全体华夏民族的高度统一性、高度纪律性和高度责任感的坚强意志下,我们伟大的祖国以“气吞山河”之势,去除狂魔,取得了战胜疫情的重大胜利。</p> <p>  因为疫情的封闭,2020年的春天似乎是在解禁的那天跳到了我们的面前。当踏入阔别多日的广场、公园时,满目盛开的鲜花,扑面而来清新怡人的春风,把我从寒冷的严冬一把拽到了生机无限的春天。</p><p> “忽而一夜春风来,千朵万朵花儿开”。和煦的春风吹散了心头的禁锢,亲情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又弥漫了我的心灵。</p><p> 忽然,一股对故乡的思念油然而生,整整一年了,我的故乡可好,知青小镇更美了吧?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了手机。</p> <p>  志同道合的朋友思想是最容易统一的,4月18日一早我们踏上了回故乡的旅程。还是去年同行的六位挚友,一样的探乡路线,一样迫切快乐的心情,唯一改变的是沿途的风景。面对已经完全消失的四、五、二分场,我们即为黄河农场焕发的第二春欢呼雀跃,又为熟悉故乡的逝去而怅然惆怅。</p><p> 在这种悲喜交织复杂的心情中,我来到了完整保存了农场文化和建筑的新兴旅游胜地——知青小镇。</p> <p>  走进梦中常回的知青小镇,我们的心情豁然开朗。去年的今日,小镇还在忙碌地建设中,现在她已经初具规模了。她就像久盼归子的慈母,张开颤巍巍的双臂,引导着我们忘情地扑进故乡的怀抱!</p> <p>  走进小镇,一股埋藏心底多年的怀念油然而生。知青小镇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青砖瓦房的基础上,添加了院落和厨房,看到保存完整的老房子我们都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感慨:把我们魂牵梦萦的家园被保护的如此完整,你们辛苦了!</p> <p>  小镇文化广场。</p><p> 它是在原黄河农场三分场(兵团三营)舞台、电影放映广场原址上改造而成。2019年5月26日,我们黄河农场子弟中学79届高中毕业四十周年聚会,全体同学签字留念活动就在这里盛大举行。睹物思情,把我拉回到了那个热情洋溢的盛况之中。</p> <p>  “去年今日小镇中,笑脸杨柳相印情。笑脸不知何处去,杨柳依旧傲春风。”</p><p> 同学们的笑脸依然历历在目,心头的喜悦和甜美终生难忘。期盼下一次同学欢聚的笑声尽快响彻知青小镇的天空。</p> <p>  熟悉的场景,熟悉的画面。好像时光穿梭回到了五十年前。大批的知识青年从省内各大城市纷至沓来,给这片共和国最年轻但又孤寂的土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p> <p>  知青的到来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新知识、新的生活理念,还为沉寂的大地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从此黄河古地开始觉醒,黄河农场开始腾飞,我们这代人的思想开始升华。</p> <p>  在全体黄河农场人和兵团战士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农场翻开了最华丽的篇章。</p> <p>  兵团时期的三营万马奔腾、牛羊成群。</p> <p>  兵团时期的粮食连年丰收,亩产小麦犹如雨后春笋,节节攀高。</p> <p>  知青博物馆里收藏了大量颇具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的图片、实物和文献资料,详细记载了知识青年献身黄河农场的艰苦卓绝以及奉献过程中思想升华的心路历程。</p> <p>  现在的知青小镇已经初具规模,这是利用原场房屋修缮、改建的“农家院式”客房。置身其中温馨安逸,真有那种回家的感觉。</p> <p>  多年的背井离乡,早已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工作的繁杂。无数次的幻想回归故乡,做一个“茅舍三间,菜田一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暇时节,三五挚友,香茗一杯,追古抚今,棋牌常伴,其乐融融。”的闲居雅士。</p> <p>  虽然理想和现实相去甚远,但是,目睹了小镇清静雅致的农家小院,突感理想就在眼前。何不偷得浮生几日闲,携亲带友回归故里,小住数日,暂离尘嚣,岂不美哉!</p> <p>  房山旁的小菜地已经为您准备好了,在静静等候着它主人的培育、浇灌和采摘。</p> <p>  小小的农家院落正好适合我们在此品茗谈天,休闲娱乐。</p> <p>  还可以感受着那个豪情万丈的年代气息,串门邻家,增进友情。</p> <p>  盛夏之夜,登临小镇特有的休闲房顶,一面呼吸黄蓝水域特有的清新空气,一面欣赏因无污染而透彻深邃的星空苍穹。那种感觉想想都美不自胜啊!</p> <p>  又见单人课桌的教室,倍感亲切。这种课桌是上了初中后才有幸使用的,小学一二年级我是在五分场上学的,那时一个教室里要同时容纳两个年级,老师先给一或者二年级学生讲课,布置作业后再给三或者四年级学生讲课。用砖头架起高的木板是课桌,矮的木板是板凳。</p> <p>  仿孤岛汽车站已经落成,1:1的比例非常逼真。</p><p> 看到这个车站也是倍感亲切,因为它是当时孤岛范围内唯一的出行地点。无论是知青们的探亲返程,还是后来出外工作的我们出发回乡,这里都是班车的起止点。某种意义上它是所有孤岛人最向往的所在。</p> <p>  位于小镇东侧的老房子。这里还在紧张的建设改造中,门前的树木刚刚发芽。</p> <p>  东侧大坝上的树木依然茂盛,数十年来它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望着这座最临近黄河入海口的小镇。</p> <p>  看到鲜嫩的榆钱,同行的美女同学几乎欢快到失控,大把大把的擼下来迫不及待的塞进嘴里。</p><p> 小的时候农场生活相比较而言还是不错的,但是,迫于当时国家的经济水平,想奢侈的购买零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许多野生的瓜果根叶就成了孩童们的美食。</p><p> 野山楂、野葡萄、槐花、菇笛、茅草根、蒲棒等等不胜枚举。而春季刚发芽的榆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春天里小伙伴们带上布袋爬上榆树,边塞的嘴里满满的,边往布袋里收集,榆钱拿回家中和上面粉,即可以糊菜饼又可以摊咸食,涩中带甜的味道至今不忘。</p> <p>  午餐是在富有浓郁兵团特色的知青大食堂解决的,这里环境优雅又不失农场特有的乡土气息。菜肴也是极具特色,有炖大鹅、炖笨鸡、肴野兔、各种野生鱼类以及各色炒菜,味道淳朴又不失鲜美,令人流连忘返。</p> <p>  这是知青大食堂的炖笨鸡,瞧这一大锅,不说好不好吃,反正半小时后,这个锅里连汤都没有剩下。</p> <p>  知青小镇因其独特的文化气息以及富含时代记忆的经典创意,加之频临黄河入海口,现在已经逐步成为了东营市的旅游热点景区。</p><p> 刚到小镇,我们就遇到了正在野餐的三家人,他们撑起帐篷,架起桌椅,支起炉灶,欣赏美景、享受美食,同时还在自媒体直播,好不惬意啊!</p> <p>  还有一位勇敢的滑翔爱好者,飘逸的姿态吸引了众人的眼球。</p> <p>  返程的路上自然要回到我们生长的总场看看。这是位于总场东北部的大坝,树木依然是高耸繁茂,它的南侧就是过去的“工业园区”,集中了粮油加工、汽车运输、农机维修、木材加工以及总场仓库。</p> <p>  位于总场西北大坝上的大柳树,它历尽沧桑已经有65年的历史了。在它的树冠下,儿时的我们摸鱼、打瓦、过家家;在它的身后兵团战士挥汗如雨、人拉肩扛清理河道;在它的注视下农场从无到有,从青涩走向辉煌;在它的见证下我们的故乡再一次换发了青春。</p> <p>  依然留守在总场的农场原住民。</p><p> 崭新的门球场、活动器械以及打牌娱乐的老人,一排祥和。</p> <p>  鲜花中的大礼堂。这是目前最具历史价值的农场建筑了。</p> <p>  遇到了一位已故同学的母亲,见到这些看着长大的孩子们,老人悲喜交加,老泪纵横。八旬老人紧紧抓住我们的手,还能清晰的说出我们父母的名字,甚至还能叫出我们的乳名,令我们倍感亲切!</p> <p>  眼前这位再普通不过的七旬老人,开朗、阳光、健谈。谁能把她与热情奔放、万种风情的“青岛大嫚”联系到一起呢?整整六十年前,年仅十六岁的这位阿姨,来到了孤岛,来到了黄河农场,她把自己的青春、汗水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共和国最年轻的热土。</p> <p>  西大地(科研连)。</p><p> 整个西大地的建筑就剩下这几栋房屋了,唯有这棵参天的梧桐树,像是饱经沧桑的老人,向故人、新人、路客们倾诉着时间的过往。</p> <p>  盛开的鲜花,生机勃勃的古树,似乎都在印证着重新启航的家乡,黄河农场正行进在一条充满希望的金色大道上。</p><p> 我们魂牵梦绕的故乡,必将揭开一个更加辉煌的篇章!</p> <p>  一天的故乡之旅在快乐幸福中匆匆而过,当我们来到农场人新家的自留菜田时,许多的叔叔婶子、兄弟姐妹认出了我们,他们热情为我们摘瓜挖菜,嘘寒问暖。</p><p> 看看走出菜园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吧,写满了快乐、幸福和满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