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桂花树(02)

福荣

  但愿她老人家化作那颗桂花树,情作绿叶,心作花,德高心善自芳华!<br> ——题记   岳母像桂花树那样,不怕冬天严寒,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几个女儿在校上学,岳父工资低且长年不在家,她把小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粮钱有余、生活有滋有味,好比是芝麻开花节节高!<br><br>  <b>02 勤劳理财,生活渐好</b>   岳母对儿女教育一视同仁。除了大儿子不爱上学只读小学就回农村劳动,后又在大同卫校进修2年大队卫生室赤脚医生学习。3女儿都是高中以上毕业。在那个“重男轻女”“养儿防老”封建思想盛行的年月,她背负着农村的闲言岁语:“咋得又生了一个女孩、你看谁家媳妇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等等。但是,岳父是一个思想开明的行政干部,从不把那些讽凉话当回事,老俩口坚持把女儿当儿子养。生产队及家里一些重体力劳动尽量自己做或者请人做,从不让女儿做重活受累,一心供养3个女儿多上学、多读书。   据岳母生前介绍:七十年代安康“三线”建设⑤以后,她们给大哥结完了婚。时间不长,嫂子听了生产队其她人暗中斗筋⑥挑拨,心里担心3个妹子始终在上学,家里缺少劳动力,精神压力特别大,心里老想着这个家庭何时才能熬出个头呢?那段时间,从生产队干活回到家里又哭又闹,这让岳母痛心不已,难过了很长时间。最后,岳母心一横,就与大儿子分了家,自己带3个女儿单独生活。<br>  分家以后,哥嫂还是孝顺的,每遇大忙时间或者重体力劳动时,主动过来帮衬着母亲。   在大集体时期,岳父工资低,每一年发工资除了补交生产队的缺粮欠款外,所剩无几。岳母一个劳动力要供养3个女儿上学其困难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她暗自赌着一口气,不仅要供养几个女儿完成学业,而且还要把自已新家的日子过得比别人家更好一些。 <div><br>  据她生前讲述:一个是岳母是种菜的把式。利用门前半亩自留地大兴瓜果蔬菜,每一年种韭菜、辣椒、南瓜、冬瓜、萝卜、白菜、黄瓜等,种啥长成啥,长势喜人,硕果累累。因离大同集镇比较近,来回个把时辰,她把吃不完的疏菜挑到街上卖钱。每一年上街卖蔬菜也挣得了不少的钱。再一个是,每年饲养2头猪。上半年卖1头抵交国家下达任务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另1头用作过年及平时家庭日常生活消费。即就是在人民公社生产队大集体时期,岳母把家庭日子过得有吃有喝,年年粮钱有余。</div>   土地到户以后,岳母因生活条件不断转好,她的人缘关系又特别地融洽。在农业生产大忙时间,哥嫂及家族中侄儿侄媳都愿意来帮忙,舅、姨家因住得不远,也经常来家帮忙耕种、收割。那时候,她把承包地、自留园子经营的油黑发亮,土肥地厚,像“聚宝盆”一样,粮食、疏菜年年获得丰收。加之,岳母善于经营,又会理财算账,贱买贵卖,日积月累,一年下来,家里还有不少的粮食储备和储蓄存款。还在原来的老庄子接修了2间新房。把小家庭生活过的有吃有穿、有滋有味、红红火火。   她通过努力证明自己,与3个女儿单独生活,照样能把家庭日子过好。从此,堵住了那些说闲话人的嘴巴。1986年,岳母和两个小女儿转为城市户口,一家人搬到了岚皋县城居住。家里余粮过千斤,在老庄子的所有财产全部留给了大哥。后来,大哥从火车路里边老庄子,搬迁到安—恒二级路边建起了新房(3间2层)。岳父、岳母及其姐妹倾其家底全力地给予支持帮助。据我知道,当时大哥手上就没有钱而仓促建房。前前后后3、4年,全家人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为大哥盖新房攒钱还账,倾注了很多很大的精力。<br><br>  注释:<br>  ⑤安康“三线”建设:1970年—1975年,安康开展建设阳(平关)—安(康)铁路,襄(襄樊)—渝(四川)铁路。一场以两条铁路建设为重点,声势浩大的工农商学兵“三线”建设热潮在安康大地蓬勃兴起。<br>  ⑥斗筋:勾心斗角,拨弄事非的意思。<br><br>  待续,请继续关注:<b>03 朴实厚道,热情好客<br></b><br>  制作编辑:王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