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遍赤峰(一) 探秘阴河川

河畔崔建军

<p>  因为疫情,今年的骑行活动,至少是上半年的骑行活动,远距离长途跨省跨境骑行,基本没戏了,那我们就老老实实在赤峰骑行好了。说实话,赤峰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有那么多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我们知道多少,骑行过多少呢?现在未尝不是一个机会,一个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身边这片土地的机会。</p><p> 想法不错,就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吧。</p><p> 出发了,先认识一下今天骑行的车友,从左至右:大马哈,老付,崔建军,夕阳,高建伟,雪慧,高建军,李志敏,张爱民。</p><p><br></p><p><br></p> <p>  我们常常津津乐道自己的红山文化,西拉沐沦河老哈河的两河文化,对于就在我们身边的阴河文化,却很少有人提及,也很少有人知道。事实上,在走过150多公里的行程,进入赤峰城区跨过银河大桥改称英金河的阴河,每天都在我们身旁流淌,在赤峰的文化史上,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p><br></p> <p>  我们早晨七点半从新城区市政府广场出发,出城后沿着111国道一路向西,到双马渠首后过河,然后再向东大约2公里左右,在松山区当铺地乡王家营子村,我们在王家营子闸门西侧的崖壁上开始寻寻觅觅。</p><p> 从地理位置上看,阴河发源于七老图山脉的大光顶山,蜿蜒曲折,沟岔众多,两岸山势险峻,多为断崖和陡坡。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赤峰学院田广林等学者,对阴河流域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阴河流域不仅有红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遗留下来的城址和古墓,在阴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上,还有古人留下来的岩画,仅从松山区孤山子到老城区的红山森林公园,不足50公里的距离内,就有岩画10多处,也有人说有100多处。</p> <p>  这个地方车友们没少来,我们都习惯地管它叫半壁山,因为山势陡峭,玄武岩像立柱一样挺立在灌渠北侧,是一个景色怡人的地方,但是,正像一首歌唱的那样:“一次次走近你,不知道你在我身边”。千万次从它身边走过,竟然不知道,在这立陡立陡的峭壁上,还有古代先民们创作的岩画。</p><p> 根据记载,这里岩画的图案有鹿,有有立人像,于是,我们一群人就在这山脚下,从东到西,从西到东,仰着脖子在岩石上找来找去,恨不能每块石头都搜索一遍,可是费了半天功夫,仍然一无所获。</p><p> 在王家营子村头上,我问一位正在门口晒太阳的村民,村民告诉我们,岩画就在村西头的这片岩石上,不过风吹日晒雨淋,已经很难找到了。于是我们回头再找,仍然一无所获,看来今天只有这样了。</p><p> </p> <p>  从王家营子出来,沿着罐渠旁边的林荫路向西,继续寻找。根据以往经验,王家营子西头的半壁山,应该是</p><p>最容易找到岩画的,因为这里的岩石保存最为完整,岩石的立面也最适合做画,然而竟然没有找到,这不仅让人对次行程到底能不能找到岩画有些担心。</p><p> 继续西行五六公里后,是跃进灌渠渠首,跃进渠首的西侧,也有一片面南而立的岩石,当年田广林他们也在这里发现过岩画,于是在这片岩石上我们又开始了寻寻觅觅。但是,这片岩面和半壁山相比要差得多,另外,当年为修建跃进渠首开山炸石,已经对原有的自然风貌造成了破坏,岩画幸存的几率已经很小。</p> <p>  岩画没有找到,车友老付的自行车先扎了窟窿,热心肠的车友夕阳为老付补胎。</p> <p>  不再是隔着一条水渠寻觅,而是近距离观察,甚至是扒拉开荆棘,在岩石前一点一点搜寻。就在已经不抱希望的时候,忽然听岩石那头大马哈和张爱民在喊:“找到啦!找到啦!”又是忽悠吧,开什么玩笑,可是等我走到跟前仔细一看,可不就是岩画嘛!虽然不很清晰,但从岩面看,从人工琢磨的痕迹看,很像是一幅岩画。接着,在距离两三米处,大马哈又发现了一处,这是一幅人脸,大眼睛,大耳朵,大板牙。接着又有发现,总共在跃进渠首发现了4处,经过仔细分析和判断,我认为其中的第一幅和第二幅是真的,第一幅像是个兽形的眼睛,第二幅的右上方像是一个螺旋形生物,左下方像是一个蜗牛,而第三幅画,就是刚才看到的人脸大脑袋人形画,显然是现代人仿制品,为了进一步看清楚,我们往画面上泼了水,使得画面更加清晰,果真是仿制品。第四幅看不清楚,难以做出判断。</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岩画是古代先民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先民原始思维和信仰的表现,岩画也与所处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阴河流域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所以,在阴河崖壁上有岩画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不过,这些岩画和克什克腾旗百岔河岩画,乌兰察布的阴山岩画,阿拉善的曼德拉岩画比较起来,也许是因为年代更为久远,还是略显粗糙了些。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在阴河川找到了岩画,这是赤峰自行车友们的第一次,我相信这也是赤峰普通旅游爱好者们的第一次,这让大家很兴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怀着喜悦的心情,我们向下一站骑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初头朗是松山区西部区的一个小镇,平时很不起眼的街路,因为山桃花盛开,也变得绚烂起来。我们在路旁的一家砂锅店简单用了午餐,之后,直奔三座店。</span></p> <p>  三座店有两处岩画分布,一处在村东崖底的残石上,一处在洞子山夏家店文化石城遗址中。</p><p> 我们仍然是找当地村民打听,问了几位都不知道,最后一位:“岩画?有吧,都淹没在水库里了。”细细想想,村民的话是可信的,因为当年田广林他们的田野调查,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还没有三座店水库,2007年修建水库的时候,洞子山岩画很有可能已经淹没在水位线以下了。看来洞子山已经无处可寻,而另一处“村东崖底的一块残石上”,偌大一片山崖,又上哪去寻找一块残石去?</p> <p>  其实,在三座店水库的上头,还有另一个更有价值更可看的文化遗址。</p><p> 这是一座古城堡,其年代要远比赤峰城早若干年,这是我们目前在赤峰范围内所能见到的时代最久远,规模最壮观,结构最严谨的远古时期的文化遗址。 </p><p> 站在遗址旁边,仍然可以分辨出城墙、马面、城壕、院墙、街道、仓房、广场等等,部落首领居住的房屋,富人,穷人的住房。</p><p> 要知道,这可是早在三四千年前赤峰先民们建筑的城堡啊,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老先生把这座山城形象地比喻为“中国的原始长城”。</p><p> 水库旁边的文字介绍,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文化性质与夏、先商历史有关。”但我认为,这句话是有矛盾的,如果与夏商有关,那就应该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而如果是夏家店下层文化,那就和夏商历史无关。因为一个是在公元前4000多年以前(夏家店下层文化),一个是公元前3300年以前(夏家店上层文化)。当然,这已经属于历史学范围内的事了。</p> <p>  </p> <p>  城墙,马面,现在残存也有一人多高。</p> <p>城濠</p> <p>街道</p> <p>院墙</p> <p>水井或水窖</p> <p>中间最大的房屋为部落首领住所</p> <p>富人房屋</p> <p>站在高处看城堡</p> <p>这是村旁墙面上的宣传照片,是当年对三座店夏家店文化遗址抢救性发掘时拍的,相对比较完整。</p> <p>  按原计划,应该继续西行寻找岩画,但看看天色已不早,本次行程就到这里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