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建筑•颐和公馆(一)

国因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摄于2020年4月</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p><br></p>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南京颐和公馆</font></b><br></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1><b> 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江苏路,总占地面积2万平米左右,有风格各异的民国别墅26幢,均为精心修缮后的民国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b></h1><h1><b><br></b></h1><h1><b> 2014年,颐和公馆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4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nbsp;</b><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其中部分建筑曾为民国重要历史人物的住处与外国使领馆所在地。</span></b></h1><h1><br></h1><h3><h1><b> 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是一个集展览、休闲、旅游、度假、住宿、餐饮为一体的高尚风情街区,薛岳、陈布雷、黄仁霖、张笃伦、熊斌等民国名人的旧居都位于此。其中部分被做成了精致的民国风别墅酒店和餐饮休闲配套。</b></h1><h1><b><br></b></h1><h1><b>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印证了这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特殊地位。</b><b>这里绿树成阴、环境优雅,上世纪50年代曾在颐和路一带居住过的著名作家张守仁称这里是“中国最美的街道”。</b></h1><div><b><br></b></div></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颐和公馆内的民国建筑</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1><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1927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发布了由蒋介石亲笔题字的《首都计划》,这是一份城市规划文件,其中的产物之一,就是上层人士住宅区——37.8万平方米的颐和路公馆区。</span></b></h1><h1><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r></span></b></h1><h1><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风格各异的别墅陆续建造起来,云集在此的正是国民党的高官名流,达官显贵以及外国公使。这里共矗立着225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分别以颐和路为中轴,被“珞珈”、“灵隐”、“普陀”等道路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颐和公馆所在的即为第十二片区,面积约为整个公馆区的十分之一。这些名人故居和使(领)馆,其院落和建筑各有特色,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刻录下了历史的变迁。&nbsp;</span></b></h1><h3><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r></span></b></h3><h3><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r></span></b></h3> <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参考资料</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公馆名人</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26幢小楼的主人有22位收进了《民国大字典》中。颐和路十二片区中有两幢为南京市一级保护文物,一幢是宁海路15号红色小洋楼,小红楼也叫艺风堂,作为颐和公馆的文化馆,一层为藕香零拾精品店,展示精美的文化用品,二层是一间高水准的小型放映馆,免费为入住的客人播放民国影片,三层则为展览馆,不定期开展小型书展等民国展览。</b></h1><h1><br></h1><h1><b> 令人惊叹的是,艺风堂曾经的主人,说起它的主人,很多人并不知道,但是一说到如今流行的自助餐,还有集体婚礼,则无人不知了,他就是蒋介石的后勤总管、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1929年元旦集会上,黄仁霖开启了自助餐的先河,从蒋介石开始,每位军政大员都端着自己的盘子,沿着柜台顺次前行,挑选自己所需的食物。这种方式既节省费用,又便于管理,很快风靡全国。1934年的“新生活运动”,黄仁霖又向全国推广了一种新的结婚仪式,就是集体婚礼。第一次集体婚礼在中山东路励志社大礼堂举行,有100多对新人参加,场面颇为壮观。 从自助餐到集体婚礼,黄仁霖奠定了在蒋介石和宋美龄心中的地位。</b></h1><h1><br></h1><h1><b> 1936年,蒋介石在西安被软禁,宋美龄曾委派他去探视。后来他跟随老蒋去了台湾。 这幢红楼也是1936年用他夫人黄甘帼英之名建造的,主楼为东西向欧式三层楼房,红砖清水外墙,局部米色灰粉,一楼有卷拱门廊,二楼有露天阳台,三楼老虎窗采光,整个小楼典雅而富有韵味。</b></h1><h1><br></h1><h1><b> 宁海路17号国民党中将刘嘉树的公馆是一幢一级保护建筑,不仅体量大,艺术风格也很独特,门前两根罗马柱雕饰十分精美。这幢别墅也是1936年所建,令人奇怪的是,南京沦陷前夕,还在大兴土木,说明许多人认为南京作为首都,仍然是安乐窝。刘嘉树是国民党少将以上军官中被共产党军队俘虏次数最多的一位,共有三次。最后一次是1949年1月,在广西战役中,他的兵团被解放军38军打得节节败退,他成了俘虏。作为军人,一直在前线作战,南京这幢楼房,刘嘉树并没住过几天。</b></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专家评价</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邹瑚莹教授:对成片的老建筑进行修缮改造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全国也不多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公馆内的历史文化气息,比如每一幢房子里的门口墙壁上都有主人的文字介绍、老照片;房内有主人的手迹、字画,以及与主人相关的书籍等等。我是第一次看到陈布雷的书法和字画,功力非凡。馆里的菜谱也让我爱不释手,十分精美,宣纸锦面,小楷手书,带回去珍藏。</b></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化展览</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民国建筑彩铅绘画展由画家蔡震先生创作的《梧桐树下——南京民国建筑风情》彩铅画展,100幅画作,5万字配文,充分展示南京民国建筑的当代风貌。(周二、周六休馆)</b></h1><h1><br></h1><h1><b>“国民衣着摩登都会”民国服饰展透过舒展飘逸的长衫、婉约诗意的旗袍,仿佛能够触摸到民国时代的倩影。(周二、周六休馆)</b></h1><h1><br></h1><h1><b> 艺风堂民国教育书籍展此次民国教育书籍展展出的近150本与民国教育相关的珍贵原版图书,均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礼训先生旧藏,涉及的教育内容丰富可观。(周二、周六休馆)</b></h1><h1><br></h1><h1><b> 梦桐墅民国饮食文化展展出了一批“金陵厨王”胡长龄老先生生前保留的珍贵书籍、照片,记录了其在民国饮食文化传承中做出的卓越功勋。(周二、周五休馆)</b></h1><h1><br></h1><h1><b> 薛岳抗战陈列馆此次在薛岳故居集中展示了一批记录薛岳抗战历程的珍贵资料以及他亲笔写下的书信。(周二、周五休馆)民国昆曲资料展老旧的照片萦绕着昆曲吟唱,泛黄的书籍交织着丝竹之音,为您带来不一样的民国感受。(周二、周五休馆)&nbsp;</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