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击鼓</p><p><br></p><p>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p><p>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p><p>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p><p>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p><p>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p> <p>注释</p><p><br></p><p>⑴镗(tāng):鼓声。其镗,即“镗镗”。</p><p>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p><p>⑶土国城漕:土:挖土。城:修城。国:指都城。漕:卫国的城市。</p><p>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p><p>⑸平:平定两国纠纷。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p><p>⑹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p><p>⑺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p><p>⑻爰(yuán):哪里。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哪里可以住,我的马丢在那里。</p><p>⑼于以:在哪里。</p><p>⑽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合;阔,离。</p><p>⑾成说(shuō):约定、成议、盟约。</p><p>⑿于嗟:叹词。</p><p>⒀活:借为“佸”,相会。</p><p>⒁洵:久远。</p><p>⒂信:守信,守约。</p> <p>译文</p><p><br></p><p>战鼓擂得震天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p><p><br></p><p>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p><p><br></p><p>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p><p><br></p><p>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p><p><br></p><p>可叹相距太遥远,没有缘分重相见。可叹分别太长久,无法坚定守誓言。</p> <p>今日诵读小明星:苗静茹,白蒙蒙,郝鑫宇</p> <p>赏析</p><p><br></p><p> 《国风·邶风·击鼓》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这是一位远征异国、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p><p> 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p><p> 这首诗在结构和手法上有不少独到之处。结构上,它基本按时间顺序,写出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人回忆,形成往事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同时,在叙事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澜。尤其是最后一层,完全是直抒其情并皆以“兮”字结尾,仿佛一个涕流满面的征夫在异乡的土地上,对着苍天大声呼喊,对着远方的亲人诉说着内心的思恋和苦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