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阅读,快乐阅读——班班有读读书分享会

JAS频道👻

各位班班有读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一3班的班主任金爱顺,很开心在这么美好的夜晚与大家相聚。<div>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其中一条,也是我带班阅读的理念,“快乐阅读”。阅读应该是快乐的事,应该是像吃饭、像呼吸一样每天都做的事,所以我的另一个理念就是“坚持阅读”。<br></div> 一.与班班有读结缘 与班班有读结缘要追溯到2017年,听同校的优秀教师分享本班开展的阅读活动时,了解到了班班有读。感觉和我心中设想不谋而合。作为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对于开展班级活动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班班有读就像是替我打通引导学生阅读之路的大门。 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阿尔蒙德曾说过:“写给孩子们看的作品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深深地吸引他们,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走入到故事中的世界中去,感悟得更多,并认识得更深刻。”班班有读推荐适合本年龄段阅读的书籍,提供配套的导读单,制定好每天的阅读计划,辅助开展启动课和交流课。每一天的内容都不同,每一天的导读单都充满惊喜。读书不再是看看书面的文字。它让学生们动笔、动脑,甚至全身都活动起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兴趣的过程;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个迅速成长和学习的机会。<br>   在此也非常感谢班班有读能提供这样的优质平台供学生们阅读适合自己的书籍,也为班主任老师开展活动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思路。下面将由我和我们班的三位同学及他们的家长共同分享我们的阅读之旅。 二.活动如何开展 分享带班经验确实不敢当,我也是在不断学习和模仿,并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再开展。下面,我就将我不成熟的带班阅读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br>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与其说是“班班有读”,不如说是“亲子共读”,由于学生年龄和识字量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在此阶段的陪伴作用十分重要。 首先,我带班参与班班有读活动多选择在寒暑假时间,一是学生、家长有比较充裕的时间阅读,二是平时课业较紧张,放假期间我能更好地起到督促作用。<br>  其次,每次班班有读活动开始前,我会考量可实施性和适合性。包括书目是否符合我心目中想要给学生读的书的标准,活动期间课业和阅读时间是否有太多冲突等等,考虑周全之后我才会开始着手组织。 下面来说一说我开展活动的流程。<br> 第一步,宣传:将活动链接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对活动有全面了解。<br> 第二步,组织:自愿参与,统计参与人数。<br> 第三步,购书:集体购书,统一下发。<br>  第四步,启动课:如果是自己开展,我会有两种方式。<br>  一种是在学校,也是最好的形式。学生一个一个上来领书,然后统一在新书上写上“谁谁是这本书的朋友”,再由班主任统一宣布活动开始,闭眼静心30秒。在此过程中,拍摄一些学生和书的合影。有条件的也可以到校园景色好的地方拍照。这样的一种仪式能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读书需要尊重书籍、需要郑重其事,会不由得增加对读书这件事的神圣感和兴趣。<br> 第二种是班级群启动课。这是在假期期间,但由于老师由面对面变成了“网友”,这样的新鲜体验也会让很多同学觉得有意思,从而十分感兴趣。 第五步:每日交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启动课可以让学生们鼓足力气开始迫不及待地读起书来,所以前几日的效果会非常好。难就难在要一下子坚持一个月。<br>  以第二十一期为例,在读第一本书《我们会在水里游》时,我并没有采取交流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拍照片、完成导读单,处于“放养”模式。但是时间一长,我发现这样效果非常不好。<br>  于是,第二本书我采用的是“主讲人模式”,即每天一个故事,每天一个主讲人。每晚7:30,时间大约40分钟。 1.主讲人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强、朗读水平中上等的学生。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在选主讲人时是我自己考量、安排的,如果到了二年级以上或者已经举办过此类交流后,可以让学生自行报名,相信这样学生会更积极。<br>  2.交流过程:以导读单为主线,先由主讲人开场,通过视频小百科的方式再次让大家了解今天动物。然后示范小打卡内容,再由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主讲人读得声情并茂,也会带动其他同学读得有感情。之后开始根据导读单的内容,主讲人先分享自己的观点,并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再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主讲人认真聆听,并及时鼓励和肯定。然后是晒照片环节,读书照、导读单照片、思维导图。如果导读单中有“演一演”的环节,那会让交流变得更有意思。比如《小猫日记》的学走猫步环节,大家就模仿的不亦乐乎。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得在《考拉日记》这个故事交流会上,主讲人提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不愿意干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呢,一起来分享一下吧。很多同学都说“不愿意洗澡”“不愿意吃辣椒”“不愿意写作业”……这个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地方,可以让同学们表达自我,真情流露。它可能不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理想答案,却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同学们释放自己内心压抑的情感,也能让老师和家长更加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br><br> 3.记录活动:雁过留痕,每一次的活动不仅是孩子成长的记录,也是老师工作积累的记录。之前有很多前辈跟青年教师讲,如果可以,要每天坚持写教学日志,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这样几年下来,这将是一笔宝贵的经验宝典。所以,记录活动,既可以保存学生们成长的瞬间,也可以作为以后开展活动的参考资料。我是通过“美篇”来记录每一天的交流活动的。会将整个流程通过文字、照片、录音和视频等多重形式汇总起来。确实很耗时,但是坚持下来真的很有成就感。 三.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任何活动组织起来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的难题也是层出不穷,但我觉得最难的难题就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家长配合度不高。一旦出现学生抵触、家长厌烦、老师也觉得自己费力不讨好,那我们再好的活动也会事倍功半。<br>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阅读书籍,我特别在此次阅读活动的最后一天做了一个匿名的调查问卷,想要了解家长和学生最真实的想法。确实收获了一些心里话。 我整理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况: 1.个别同学不参加活动,参加活动的个别同学不参与交流,无法判断其阅读效果 。<div>  </div><div> 本着自愿原则,学生们参与活动都是自愿的,不参加也不会强制要求,但心里还是希望全员参与,因为真的是个不错的机会和方式去阅读书籍,还能和伙伴们分享感受。这就像是我们看一部电视剧,有些不错的片段想要和朋友们聊一聊一样。<br>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另一条标准,重在表达和交流。交流会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但是会有家长因为没时间而错过陪伴孩子参与。</div> 2.小打卡,朗读片段,还没有读熟就上传朗读内容。 <div>  </div><div> “ 小打卡”其实是大声朗读、读好长句子的一种训练方式。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起,将读好长句子作为了单元目标之一。因此在课外读物阅读中,这样的练习自然是锦上添花。在听学生们朗读时,发现有些同学发音不标准、断句不准确,还有的十分不熟练,30秒的内容往往需要读一分钟以上。<br> 这个其实在交流过程中很难将每个学生的问题一一指出,所以主讲人的朗读至关重要,它起到的是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每一位主讲人进行指导,或者教师示范,或者标出断句,以作提示。值得欣慰的是,在十三天的交流过后,很多孩子的朗读能力有了显著提高。</div> 3.思维导图,前期作品质量不高,糊弄、充数现象明显。思维导图后期,家长代笔较多,看不到学生的痕迹。<br>  这一点是我值得反思的地方,因为没有进行很细致的指导,大家对思维导图知之甚少。因此,开始大家画思维导图的积极性不高,一天可能只有几个人完成。为了发动大家的积极性,也为了起到陪伴和共同成长的目的,我开始每天同步制作思维导图,也以此作为学生创作的参考。教师共读群中也有很多其他学校的精彩作品,我也会时常分享给大家。渐渐地,孩子们的作品数量多了,质量也高了。 但是随之第二个问题也来了:家长代笔现象严重,看不到学生的痕迹。这是我比较担忧的一点,因为这样思维导图变成了负担,而不是方便学生回忆故事内容的工具。因此,我也逐渐简化我的思维导图,并有针对性地分享一些亲子导图做得很棒的范例。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初见成效。两本书读完,全班总共制作了近四百份思维导图。 4.部分家长认为每天的阅读内容太多,一年级的孩子太小,任务太繁琐,下班回家还要辅导学生课内知识,无暇顾及课外阅读。<br>  <br>  心理学上有一个“花盆效应”,讲的是:人一旦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安于现状,不愿开辟新领域,逐渐妥协于“低配”的适应性。所以,只按着自己舒适的状态我们只会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其实,低年级的书都是带拼音的,上了半学期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进行阅读。这也是一种提升自己的挑战,敢于接受的挑战和坚持完成挑战的孩子会发现自己在一个月内认识了大量的字。孩子们的潜力无限,不挑战一下自我,怎么知道不可以呢? 四.满满的收获 参加了几期班班有读,这一期的收获是最大的。和学生们同步参与,共同完成导读单、思维导图,一起交流。又听了很多优秀的教师的经验分享,让我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带班阅读的方式方法。<div>  孩子们的收获也是各式各样,在我们班共读的最后一天,孩子们也分享了这一期的感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br><div>  <br></div></div> 我们在做一件事时,成人总会功利心太重,一定要达到什么目标或者学到什么知识了才算好。可孩子们收获的往往都是潜移默化中吸收,而非强加给他们的。<br>  低年级的学生重在阅读兴趣的培养,让他感受到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是件有意思的事,再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和监督,坚持阅读就变得不那么费劲了。<br>   五.家长分享 关于家长在阅读中如何陪伴孩子,下面请我们班的三位在此次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同学和家长来分享他们的快乐阅读与坚持阅读。 (马晨轩)各位老师、同学、家长们:<br> 大家晚上好!我是小班班——马晨轩<br><br>(妈妈)各位大班班,小班班们:<br> 晚上好! <br> 我是河北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一年级(3)班马晨轩的妈妈。<br> 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与分享“班班有读”活动带给我们的收获。<br> 从2020年1月份开始到如今,班主任金老师和班里所有大班班、小班班们,我们共参加了两期的班班有读活动,这两次共读历程,使我们所有人共同在阅读中成长。<br><br> (马晨轩)我以前也很爱看书,但是看书的速度比较慢,也没有什么读书方法,都是走马观花的读,读完以后,很快也就忘记书中的内容了。自从开展了《班班有读》的活动,我学会了很多读书的方法:比如“大花脸”、“鱼骨图”、“思维导图”、“演一演”……这种读读、画画、写写、演演的方式极大的调动了我读书的热情。<br> <br> (妈妈)每天进步一点点,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每13-14天共读一本书,他们从认识“导读单”,到跟着“导读单”的步骤去完成阅读任务;从认识什么是“大花脸”,到用自己手中的小笔主动勾画“大花脸”;从认识“鱼骨图”到利用“鱼骨图”梳理文章的知识结构;从认识“思维导图”,到积极主动的设计、完善“思维导图”;从认识“小打卡”,到绘声绘色的流利读出“小打卡”的内容……孩子的思维,随着《班班有读》活动的陆续展开而不断提升着。<br> 刚开始,孩子的共读,还只是局限于“导读单”的引领。最近的共读活动,班主任金老师尝试着每天由一名同学担当小小主讲人,而马晨轩是第一个出场。<br><br> (马晨轩)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既激动、兴奋又紧张的不得了!我心里想:老师让我第一个出场,万一我主持不好怎么办?同学们会不会笑我?<br><br> (马晨轩)后来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金老师把当天共读的问题、对导读单的解析、相关视频和链接统统发来,引导我共读的方向。她还不断的鼓励我,为我打气,妈妈也一直陪在我的身边,帮我收集、整理。直播当晚,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走进直播间,随着我召集令的发出,看到很多在线的小伙伴回复“1”,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我自己都能听见小心脏“扑通、扑通”的声音,紧张的我大汗直流!虽然如此,我还是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当晚的直播任务。直播结束,我看到小伙伴们陆续发来赞美和鼓励的语言,我偷偷的眦出了我的小虎牙!心里别提多美了!金老师不但夸奖了我,还连夜把我们的共读活动做成了“美篇”加以留念。就这样,我顺利完成了共读活动角色的转变——从一名小读者、聆听者到台前“小主讲人”的转变!<br> 在此,我感谢金老师给了我展示的机会,以及她在共读活动中不停忙前忙后给予我的莫大支持,当然也感谢妈妈的陪伴和小伙伴以及所有家长的积极配合!更感谢“班班有读”这个活动,给我带来的这么多快乐的读书体验!<br><br> (妈妈)孩子们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心情发生了变化,共读效果也发生了更积极的变化。孩子们看到“小主持人”竟然是身边的一个个小伙伴,这可来了劲儿!每天晚上七点半,孩子们的共读时光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拉开序幕!你看他们:时而,交流共读过程中的发现的问题;时而,跟大家分享关于共读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时而,把相关的视频和知识分享给大家;时而,幻化成故事里的人物或动物,亲自上阵“演一演”“动一动”……在孩子们“坚持阅读”的过程中,真正的达到了“快乐阅读”的目的!<br> 当然,孩子在共读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同样离不开家长同学校、老师的高度配合。我相信,在以后的共读时光中,不仅孩子能“共享阅读”,更能够变阅读为——“悦”读!   <b>刘奕茗</b>:大家好,我是河北省唐山市 唐师附小一三班的刘奕茗。<br> <b>刘奕茗妈妈</b>:老师同学们晚上好,我是刘奕茗同学的妈妈。感谢班主任金爱顺老师,感谢“班班有读”主办方给我们这次分享的机会。下面分享一下我们这次参加班班有读以来的小感触。<br>刘奕茗从小就喜欢看书,什么《汤姆小兔》、《贝贝熊》、《不一样的卡梅拉》、《神奇校车》等等,很多经典绘本她都读过,读书早已经成了她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我也欣喜于她对读书的兴趣。<br> 可是通过这次“班班有读”的读书活动,我突然意识到,原先孩子只是读了、知道了故事的内容,很少思考和记忆,只是读完就算了,我们也很少问她问题,她也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多看几遍。而这次班班有读活动设置了导读单,有“大花脸”、“思维导图”、“填一填”、“辩一辩”、 “动脑筋”、“小打卡”等等,这就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了,和孩子之前的读书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br> 开始时,我和孩子都不是很适应,甚至觉得很麻烦。以前我们家长给她读的时候比较多,这次她要自己读,而且要读不止一遍。她第一遍读的时候,因为有很多字不认识,要借助拼音,所以一遍下来,只是了解了大概的意思,第二遍读,我鼓励她边读边把涉及到动物特点和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标出来,第三遍,她会带着导读单上的问题,在文章中找答案,再去完成导读单上的要求。<br> 虽然比较繁琐,孩子刚开始有点不情愿,但第二遍读书时孩子明显读的更通顺了,文章内容也了解的更清楚了。<br> <b>刘奕茗</b>:我读完动物日记之后,会主动给妈妈讲这个小动物有什么奇特的地方,比如考拉可以一辈子不喝水、骆驼能适应沙漠恶劣的环境、犀牛视力不好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我已经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br> 完成导读单上的内容也可以很轻松,我能一眼分出公狮子和母狮子,公狮子头上长有鬣毛,母狮子没有;大熊猫不是年纪大的熊猫,年纪小的熊猫也是大熊猫,小熊猫不是年纪小的熊猫,年纪大的小熊猫还是小熊猫……渐渐地,我不但不会觉得这样阅读很麻烦,反而很自豪我能通过反复阅读获得新知识。<br> <b> 刘奕茗妈妈</b>:是的,带着问题去阅读,完成导读单上的内容,既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能帮孩子加深记忆和理解能力。<br> 此次参加“班班有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收获是接触到了思维导图。以前我只是听说过,觉得思维导图是高大上的学习工具,很难和一年级的小孩子联系起来。但是班主任金老师给我们看了她做的思维导图,也分享了很多其他学校孩子们的思维导图作品,让我对思维导图有了新的认识。<br>我发现思维导图绝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思维工具,相反,它简单易学,且高效。而且小孩子比知识框架固化的成年人更容易上手, 这么大孩子的大脑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在往逻辑思考发展,而思维导图独特的“图像记忆”,和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思维发展特别契合,完全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绘制完成思维导图。<br> 我家孩子平时就很喜欢画画,我想这也是大部分孩子的共同点,让她画出小动物相对容易。然后我会鼓励她说出通过阅读都了解了这个动物的哪些知识,帮助她把学到的知识点分类——哪些属于身体构造,哪些属于生活习性,再按照这些分类列出构架,由她填写个别的内容。我们还从金老师那里学习到了很多构图小方法,比如制作动物的小名片、列表格等方式。<br>现在孩子的思维导图还在学习中,还很稚嫩,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孩子一定会爱上用思维导读的方式学习,阅读。<br> 我相信孩子们通过这次的阅读活动都受益良多。再次感谢孩子的班主任金爱顺老师和“班班有读”的主办方。我们的分享就到这儿了,期待更多精彩内容。 <b>王浩阳妈妈</b>:大家好,我是唐山市师范附属小学一年级三班王浩阳的妈妈,很开心今天能和大家在这里交流,关于亲子阅读,很多父母会有疑问每天睡前坚持亲子阅读真的有效吗?若坚持一两天,可能真的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坚持下去,量变引起质变,孩子的成长真的是很让人欣慰的。<br>在亲子阅读的时候,不仅仅是父母带着孩子看,还要有所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是很有效的培养和增长孩子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沟通中父母会更好的了解孩子,是很好的增进亲子关系的机会呢!<br> 王浩阳从幼儿园开始每天晚上都听绘本故事,对于他感兴趣的绘本会要求我给他再读一遍,随之孩子长大我们会根据绘本故事进行交流,有时候读到一半会让他猜想一下之后会发生什么,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现在孩子已经步入一年级,有了自己的主动权选择感兴趣的书,如《米小圈上学记》通过这本故事书孩子发生有趣的事情会主动去写日记,每次自己写完都笑呵呵的把自己的本子放起来,并嘱托父母不能偷看自己的日记,孩子已经意识到有自己的隐私了!不得不说孩子的兴趣太重要了!只要孩子能看进去家长就要营造阅读氛围!<br> 现在班级开展班班有读活动,《我们会在水里游》、《我们会在地上跑》这两本书,让孩子了解到许多从来没接触过的小动物,我们每天会在固定的时间去读书,我会旁听,读完之后我会提问,孩子不会了开始会沮丧,但带着孩子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并完成导读单上的内容,孩子对内容了然于心做题就会迎刃而解,脸上洋溢出笑容,这样下去孩子越学越爱学,对于爱动脑的孩子还会提问家长呢,把家长问倒了别提那股开心劲了。<br> 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游戏,喜爱玩乐,讨厌规定和任务,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对阅读保持浓厚的兴趣,让阅读像玩乐高和吃饭一样,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同时,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时,要秉承快乐、轻松读书的原则,不要增加孩子的心里负担,不要用功利心去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br> <b> 王浩阳</b>:大家好,我是唐师附小一年级三班的王浩阳,我很喜欢阅读,因为阅读可以增长许多知识和课外信息,尤其是妈妈告诉我在4月13日会成为班级共读小主持人,我当时听到消息开心到起飞,马上就去了解下我该讲的内容,与妈妈探讨发言稿该怎么写,我从来没有过的经历,又怕自己做不好,既开心又紧张,但是共读讲完之后,我终于过了下当主持人的瘾,感谢老师给我展示自我、锻炼我的机会,也给我一次向大家学习、提升自我的机会,共读给了我们真诚的交流,思维的散发,我相信随着自己逐渐长大,阅读这个好习惯会一直保持下去,而且所读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我会一直开心的翱翔在书籍的天地里,谢谢大家! 听了三位妈妈的分享,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阅读时的快乐的笑脸。今天很开心能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也期待更多教师的分享。再次感谢课程组的所有老师,感谢大家的聆听。 <p>后记:截稿前,此次直播已有530人次收听,这么多人喜欢阅读,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p>

阅读

班班

孩子

导图

有读

共读

思维

分享

家长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