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调的日子

瘦风堂

<h3> 南腔北调的日子</h3><h3><br></h3><h3> 今天,普通话已经很普及,只要是一个稍为正规的场合大多是要讲普通话的,很少有人再以方言表达,方言土语的空间在宿小,即便从未出过门的农家妇女冷不丁张口也是普通话或夹杂着普通话,这功劳首推普通话推广机构,正是由于长期的坚持努力,才会有天南海北各个阶层能说会懂普通话的局面。而口头语言的统一,对一个地域辽阔多民族的国家凝聚力的增强可谓功莫大焉。当然,广播电视等现代科学技术发挥的传播示范功用也应记上一功。</h3><h3> 七十年代末,我从江淮平原乡村走进军营。我所在部队是测绘部队,曾以一个团级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这在和平时期十分罕見,功勋卓著一定艰苦卓绝。</h3> <p class="ql-block"> 能成为一个英雄部队的一员,自然是值得骄傲的,他们为祖国国防事业和经济建没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永远随同他们的足迹铭刻在祖国的山山水水。</p><p class="ql-block"> 作为技术部隊干部的构成主要以测绘专业院校毕业生为主,以部队教导队速成培训人员为辅。在当时,可以说知识化水平较高的部队。</p><p class="ql-block"> 直至1985年部队百万大裁军前,部队人员年龄老化十分严重,团级首长中有参加抗战的,有参加解放战争的,甚至股长中也有解放前入伍参军的,当然也有入伍不到十年成为团首长的。</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部队生活,那里有我的青春年华,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我这里只说说五湖四海相聚战友的南腔北调。</p><p class="ql-block"> 一个团级部队年岁大的历经枪林弹雨五十多岁,小的刚脱稚气十六七岁。文化水平有的大学毕业,有的恐怕小学也未读完。既有城市兵,而更多的则是乡下娃。兵源南北东西少说也有十来个省份,出操军训稍息立正这类肢体动作倒也比较好统一,最难的谁也别想统一成普通话,当然这一说话也很有意思。福建人讲了半天,北方人只有瞪大了眼晴,讲了什么新兵们如听天书,兵龄稍长些的估摸着可能是那么意思。如果是干部主持会议,听话听音的经验多,除了道地的土话不一定懂外,大体能听懂过八九不离十。在谁发言后便当个翻译强调刚才发言的意思,听的人也不管真懂假懂,总是报以一阵掌声,那气氛总是热烈,不至于冷场。最有意思是班排组织学习,人人都要发言或者表态,简直就是一个方言汇了,吳越缠绵,秦陇铿锵,巴蜀说就象唱,粤闽话说了就当过了程序也不在乎说了什么。当然了,说的人因没说到点子上会不好意思,但不会因浓郁的方言难为情。听的人也决不会嘲讽说话的人说得怎么样,总会耐心等待说完报以一笑。一些原来不善言辞的新兵,待成了老兵已判若两人,话一出口有了层次甚至一套一套的。当上几年兵,方言的味道会越来越輕,普通话的字正腔圆会越来越象那么回事儿,当然也可能有人会把话说得不东不西不土不洋。</p><p class="ql-block"><br></p> <h3>  平常交流最容易出些洋相,四川人说话抑扬顿挫是比唱歌还好听,但说了半天还得比划比划才叫人明白。陕西甘肃的话多带有古语,且劲道十足,刚刚的,江浙的兵一听总觉得北方人脾气大,仗着人高马大欺负人,在班务会上忍不住提意见,对战友都不能和气相处,这作风得改改。尤其是遇到争论的,情急之下讲着讲着家乡的土语就说出了口,至于说了什么,恐怕只有说的人自己或者个别乡党明白,但说得兴起,並不肯就此罢休,直听得一群人如坠云里雾里。</h3><h3> 乡亲乡音,虽说提倡讲普通话,但老乡们在一起总喜欢讲方言,河南人一个中字恐怕你怎么表达也沒人家到位。陕西人一个口寡,那也恐怕不仅缺盐少味,甘肃人一个夯字是实沉呢还是冒傻气儿得靠听者自瓣。看来方言能够存在也还是有些道理。乡友之间交流,看来那个亲近劲儿也只有方言可以传递。一个单位一起入伍的老乡多的,因常有机会讲老家话,普通话进步会慢些,倒是那些个别人处于新环境下的人普通话进步更快,这也许是语言环境逼的吧。</h3><h3> </h3> <p class="ql-block">  团机关人员虽然成份也同样复杂,但一是文化程度相对都高些,二是在部队时间稍长也都能听懂多地方言,一些具有语言天赋的竞然广东话上海话四川都仿得象模象样。但不管是团领导还是参谋干事,只要一张口便知道是哪里人,哪怕出操喊口令一二一,那江苏人和山东人终究不是一个味儿。</p> <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还说一方话。我们的祖国不仅各民族有各民族的语言,即便汉语,因为地域的缘故,各地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不用说跨省的区别了,即便是不大的山山前山后,同一条河,河南河北也会腔调有异,人与人交流的频度和广泛性在很大程度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得到了普及提高,学生从学校掌握了普通话的基本要领,社会的开放流动有力推动了普通话的应用,尤其是电视走进千家万户更是为偏远地方学习普通话提供了免费的教员,这多种因素促成了今天普通话得以广泛应用,而不至于刚解放初期干部不敢讲普通话,讲普通话就成了拿腔做派,脱离群众。记得直至六七十年代,江淮一带农村仍管说普通话是“扬州的驴子学马叫"呢。</p><p class="ql-block"> 我至今讲不好普通话,倒不是因循守旧偏执方言,惟一的原因大概是嘴笨。心中怀念当年部队东说猴子西说炉子南腔北调的日子不过是觉得有趣而已,也可能内心深处怀念的是曾经的部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那时话会说茬到十万八千里,而战友们总容易想到一起,心总是热乎乎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00501夜于瘦风堂</p><p class="ql-block"> 注:部队生活图片来自互联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