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原创:《浅谈父母与未成年孩子的关系》</p><p>文/风雨天霁</p><p>诵/风雨天霁</p><p>2020-4-19</p> <p>平常周日,我经常与读初一的孩子在小区里打羽毛球。</p><p>在一起打球的孩子中,有个读高二的男生发微信感慨地同我讲,他很羡慕别人家爸爸能多陪伴孩子、关心孩子,他的爸爸很少陪伴他,甚至几乎没有关心过他……</p> <p>整体来说,天下没有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只是因缺乏开放的沟通,父母可能所用的方式不是孩子们期待的、不是他们能感受到的,以至于孩子们收不到父母表达的关心。</p><p>在孩子幼小时,父母会抱、会摸、会亲、会陪伴。当孩子到了上学和青春期,父母可能觉得他们足够大了,可以照顾自己、可相对自立了,或担心孩子会害羞,担心自己尴尬,就不太做了。</p> <p>其实孩子大了,与父母的互动、沟通是永远不可少的,只是方式要变化,这种变化需要沟通磨合,主要是基于角色和情境的不同而变化:</p><p>婴儿时候出于安全和生理需要,父母扮演保姆角色,包办一切;</p><p>幼儿园时,除了保姆,还要扮演幼师、玩伴的角色;</p><p>小学时,除前两个外,还要扮演生活老师、课外辅导老师、知心朋友;</p><p>中学开始到以后,除小学角色外,还要扮演人生导师、死党……</p><p>到了中年,父母老了,中年子女反过来要更多扮演照顾老人起居的角色,父母会增加一个角色:孙辈们的玩伴、知心朋友等。将来再细说这个时期。</p> <p>看似很难,但父母逃不掉这些角色,只是完成好坏之别……,就象孩子逃不掉上学上课,无论喜欢、认真与否,只是学得好坏之差了。</p><p><br></p><p>而孩子永远不是被动等待的,他们也一直变化、升级适应着他们的角色,他们的角色是与不同时期父母的角色相对应的。</p><p>通过主动沟通情绪、感受、想法、遭遇,慢慢就可磨合各自角色到匹配,前提是一切基于对对方的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