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名取人真好,😂😂哈哈

山东诸葛故里彦爱

<p>  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在农村取个姓名大都找个在村里有点文化的人来给取,那时,女孩子取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什么花啊、美啊、兰啊、彩啊、霞啊、英啊、凤啊、莲啊、荣啊、芝啊、梅啊等等居多……中间字都是辈分字了,至于男孩取的名字相对来说就宽泛多了。</p><p> 刚上小学的时候,给我取姓名的当时是我们村联中学校的一位校长,因为我家距离学校很近,我家和校长一家又相处的就像亲戚,理所当然的就找他给取了,校长也不知按照什么思维逻辑竟然给我这个“小男子汉”取了个“彦爱”的名字,当时模糊的记得因为我家姊妹八个就我一个男孩,校长就根据家庭宠爱的缘故给取的名字吧,这一取名竟成了本人一生的记号。</p> <p>  故事一:“男女无别花木兰”。曾记得,1977年我上初中时正赶上“农业学大寨”运动时期,自1964年2月因《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从此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一直流传到70年代末。</p><p> 那个年代,学生也轰轰烈烈的加入到农业学大寨的运动高潮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对有些村庄的大田地修整梯田、挖沟渠等对田地进行“美容”,活动结束后学校要表彰一批积极肯干的学生,由于本人表现突出,班主任老师就把我给报上了,在学校的表彰大会上校长宣读表彰名单,当念到我的名字时自然的加上了一句:“别看程彦爱是个女同学也很能干”。会场立刻爆出笑声一片,校长还认为是对他的赞同呢😊😊。</p><p> </p><p> 故事二:以名取人我不介意。1986年1月10日,县里在县府招待所召开全县1985年度通讯报道表彰会议,参加人员签到后再由组织人员分别安排房间,四人一间,那时不像现在召开会议要提前上报参会人员信息,等签到结束安排好后,我和会友挨个房间找自己,最后找到了,我的名字和其他三位女同志的名字一起赫然张贴在一个房间的门上,幸亏当时我在单位还有自己的宿舍呢,😅😅哈哈。</p><p><br></p><p> 故事三:不要怪罪兄弟好吗。二十年以前同学、亲友之间在元旦、春节时兴互相邮寄明信片表示节日的祝福,我也不例外的寄给好多朋友,正巧有个朋友刚结婚后不久便收到我邮寄给他的明信片,他老婆看到老公收到的明信片上我的名字,立马没有了新婚燕尔的愉悦心情,立刻就对她老公进行了突击 “质询和审讯”,老公的解释苍白无力,哈哈,😀😀最后还是我给了好友一个清白。</p><p><br></p><p> 故事四:身份证作用很重要。以前到很多场所去办事、或医院就诊,无需身份证,也不用刷卡,一问我姓名,我一答姓名,遇到的当事人总是先环顾一周,瞟一眼,再问“她”来了吗?我说我就是,当事人只好抿嘴一笑,低头无语。有时办事遇到需要本人签名的事情,我就签上了,当事人一看,就说要让她本人来签😓😓……</p><p><br></p><p> 哈哈,以名取人就这样以名喜人。如果能再来一次取名,我就取一个谁也惹不起的名字,那就叫电闪雷鸣,狂风骤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