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区安徽幼儿园 <p> 春风四月,重“愈”武汉。武汉重启,安幼教育人继续秉承解封不解防,教育不掉线的理念,如期开展本次“云”上教研,共同探讨如何撰写课程案例。</p> 案例分享,互学互鉴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案例一:《神奇的疫苗》(大班)</b></p><p> </p><p> </p><p> </p><p> </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分享教师:黄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案例呈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0年4月2日,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108位志愿者均完成接种,其中18位接种新冠疫苗志愿者结束隔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关于“疫苗”的话题就以班级播报的形式开始了。</span></p> <p> 案例通过以下五个问题引发幼儿深入思考疫苗:我打过的疫苗、疫苗有什么作用、打疫苗需要注意什么?新冠疫苗在哪里?科学家和疫苗的故事。</p> <p> 2.问题探讨</p><p> 问题一:《神奇的疫苗》课程案例中引导幼儿探讨了几个问题?</p> <p> 老师们能够从案例呈现或思维导图中抓住该案例研究的五个主要问题。</p> <p> 问题二:这五个问题有什么关联?</p> <p> 在罗园长的引导下老师们逐渐关注到这五个问题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幼儿自身经验出发的。</p> <p> 问题三:从幼儿自身经验出发的问题是哪些?这些问题幼儿是不是有话可讲?</p> <p> 老师们在讨论中认为我打过的疫苗、打疫苗需要注意什么?这两个问题是从幼儿自身经验出发的,并肯定了幼儿0-6岁都有接种疫苗的经历,根据幼儿自身经验设计课程案例让幼儿有话可说。</p> <p> 问题四:案例中采取哪些策略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已有经验?</p> <p> 案例中采用两种方式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已有经验:一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看预防接种证;二是统计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一共打了多少疫苗?</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案例二:《亲子抖音,庆“清零”》(小班)</b></p><p> </p> <p> 分享教师:吴梦萍</p><p> 1.案例呈现</p><p> 2020年3月18日0时至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证病例首次为零。这一好消息瞬间燃爆了各大媒体,也引爆了我们的班级群,孩子们跟爸爸妈妈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p> <p> 案例之初家长、老师采访孩子们,鼓励孩子用抖音庆祝湖北“清零”,随后孩子紧张的准备着抖音演出的道具,准备好道具后便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最后还与老师一起展开了刷抖音到底好不好的讨论赛。</p> <p> 2.问题探讨</p><p> 问题一:吴老师是如何运用抖音这个手段的?</p> <p> 针对这一问题老师们各抒己见,教师以孩子对抖音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随后与家长共同采访幼儿,表演后组织幼儿分享交流,最后利用亲子共读绘本的形式探讨抖音的利弊。</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案例三:《线上线下共游戏,奇思妙想欢乐多》(小班)</b></p><p> </p> <p> </p> <p> 分享教师:叶紫飘</p><p> 1.案例呈现</p><p> 家长们和宝贝很喜欢我们推荐的资源,但是封城太久了,宝贝们已经不满足与家长进行亲子游戏了,都想和同学见面,希望和同学一起快乐的游戏。</p><p> </p> <p> 那么,既然孩子们喜欢这些资源,又想和同伴一起游戏,我们是不是可以挑选出一个他们最感兴趣的游戏,将亲子游戏生成为集体活动呢?</p><p> 说干就干···</p> <p> 案例之初,教师通过群投票的形式统计出孩子最想和同伴在幼儿园玩的游戏,随后与父母一起进行亲子游戏。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要把这个游戏带到学校和小朋友一起玩,可以做哪些修改更适合我们大家一起玩呢?最后,邀请幼儿一起讨论开学后把这个游戏放在哪个区域合适呢?</p> <p> 2.问题探究</p><p> 问题一:叶老师撰写的这个案例和黄老师及吴老师的有什么不同?</p> <p> 针对这一问题,老师们发现该案例是幼儿亲子游戏延伸的一节活动,这个活动重点不在于“授新”,而在于“深挖”。该案例更加凸显了资源和游戏的重要性。</p> <p> 问题二:我们日常的资源推荐要推荐什么?</p><p> </p> <p> 通过交流,教师们一致认为要推荐的资源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安全易操作的;有一定挑战性的;亲子共同参与等多种形式的内容。</p> <p> 问题三:课程案例包含了什么内容?或者说课程案例有什么特点?</p> <p> 老师们大致梳理了课程案例包含的主要元素,例如:设计意图、活动主题、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p><p> </p> <p><b> 最后,罗雪园长分享了关于课程案例的观点:</b></p><p> 1.叙事性;</p><p> 2.记录和总结基于幼儿的认知经验,引发幼儿对课程内容的核心经验进行主动探索、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p><p> 3.包含了幼儿的各种表征方式;</p><p> 4.体现了教师的多种教育策略;</p><p> 5.呈现了教师的理性思考。</p> 学有所思,寄情于书 <p>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从三位教师的课程案例中了解到如何基于儿童视角选择案例题材、采用哪些策略能引发幼儿的深入思考、如何将案例的过程与五大领域整合等。这些都为我们接下来写课程案例提供了宝贵素材。</p> <p> 陈红园长寄语:希望今后我们所有教师们都要参与到课程探究中,基于幼儿生活实际,基于幼儿园,基于课程,基于我们教师,做好多方位多视角的结合。</p> <p> 学与思相辅相成,勤学善思,是我们加速成长的“捷径”。
</p><p> 多读书,读纸质书,读专业书,</p><p> 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p><p> 做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