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去意大利旅行其实策划已久了。大妹嘉玲是策划师,斯德应该算她的副手,我和新惠则完全是坐享其成了。记得2018年夏天,为了办签证,我们一起往汉街跑了两次,两次办完事都到翠华茶餐厅去吃午餐。地道的港式菜品,而且咖啡味道不错。与以往一样,旅行的快乐从筹备的时候就开始了。</h3><h3> 正式成行的时间是2018年10月13日晚,我们从天河机场登机飞往香港,再转机赴意大利首都罗马。罗马时间比北京时间晚六个小时,飞行13个小时后,抵达罗马达芬奇机场时正好是清晨。</h3> <p> 登上机场摆渡车时,早晨的太阳正从亚平宁半岛升起。</p> <h3> 罗马是我们意大利之旅的抵达地和返程地,我们总共在这座城市住了五夜。嘉玲事先精心预订了三家B&B(私人运营的家庭旅馆),我的理解就是民宿吧。与以往旅行社安排住酒店的体验不同,自己找民宿住下,更能感触到一座城市的脉动,特别接地气。</h3><h3> 到罗马第一晚住蒂蒂娜旅馆,在一座回字型的公寓楼里,离火车站不远。</h3> <h3> 10月21日从托斯卡那美丽田园皮恩扎小镇回到罗马,住进了罗马故事客栈,在一座旧民居楼内。印象很深的是利用楼梯天井空间加装的简易小电梯,每次只能容纳四个人。不过房间倒是舒适温馨,磨得发白的木地板,几件意大利旧家具,挺有家的感觉。</h3> <h3> 10月24日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和阿玛尔菲海岸返回,住在安卡露娜旅馆,四个人两套房,有单独的小餐厅,可以自己烤面包,煮咖啡,加上房东精心准备的多种美食,现在回味起来也是很享受的感觉。</h3> <h3> 罗马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沉淀了数千年历史遗迹,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建在台伯河之间的七座山岗上,几经毁灭又几度复兴,被誉为“永恒之城”。象征古罗马悠久历史的万神殿是世界各地游人必去之处。</h3><h3><br></h3> <h3> 万神殿矗立在罗通达广场一侧,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古利巴建造,用于祭祀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历经18个世纪的沧桑,铜门和拱门屋顶完整如初。</h3> <h3> 万神殿气势弘大,它的结构之美和古典气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座传世杰作不同于馆藏珍品,两千多年来就这样立于闹市之中,沐浴着历史的风雨,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罗马人。在岁月的舞台上,说不清它是主角,或是背景。</h3> <h3> 万神殿被米开朗基罗赞叹为“天使的设计”。它是一座高度与宽度相等的巨大圆柱体,上面覆盖着半圆型的屋顶。圆屋顶是罗马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万神殿堪称圆屋顶的登峰造极之作。它的穹顶直径达43.3米,这个跨度直到19世纪还无可匹敌。穹顶正中有一个圆形大洞,直径8.9米,是神殿唯一的采光来源。从圆洞射进来的光线,在神殿里渲染出一种宗教气氛。同时,根据光线移动的角度,还可知晓时间。精妙的设计,不能不让人由衷赞叹古罗马人的智慧。</h3> <h3> 行走在罗马的大街小巷,不经意间就会相遇历史的遗迹。从街头矗立的雕塑到抬头望见的方尖碑,无一不是艺术的珍品。弥涅瓦广场上的这座方尖碑看似不起眼,却是罗马城内13座方尖碑中最小的一座,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00年的古埃及法老阿普瑞斯时期。方尖碑被一头造型生动的小象驮在背上,这尊奇特的雕塑是17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尓尼尼设计并由他的弟子完成的作品。</h3> <h3> 纳沃纳广场是罗马最具魅力的广场,其轮廓呈现出一个宽阔的椭圆形。这里原是古罗马时期的战车竞技场,据说中世纪时这里全是水,供贵族划船取乐。</h3> <h3> 广场四周分布着许多巴洛克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贝尔尼尼的杰作《四河喷泉》。</h3> <h3> 罗马有喷泉之都的美称,全市1300多座喷泉中,最著名的是建于1762年的特莱维喷泉,又名“少女喷泉”;但它最被人喜爱的名字还是“许愿池”。据说背对着喷泉,从肩上投出一枚硬币,如果能投进水中,就能梦想成真。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游人来到这里,投币许愿,祈求幸福。</h3> <p> </p> <h3> 有人说:如果罗马只能有一个地标的话,那一定是COLOSSEO(斗兽场)。斗兽场是最具震撼力的古罗马遗迹,它建于公元72年维斯帕先安皇帝统治时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如今虽辉煌不再只剩下残垣断壁,却依旧是古罗马帝国兴亡盛衰的一曲绝唱。</h3> <h3> 古罗马斗兽场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在这里可以看到当时最伟大的建筑成就之一—拱券结构。一系列的拱、券和恰当安排的椭圆形构件使整座建筑极为坚固,也使内部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斗兽场平面呈椭圆形,占地约两万平方米,外围墙高57米,相当于现代19层楼房的高度。四层观众席总共可容纳9万人。由拱门和楼梯引导的观众席区域的合理分布,以及周到的入场出场设计,即使今天的大型体育场馆依然沿用。</h3> <h3> 斗兽场又称古罗马竞技场,也是竞技、比赛、歌舞、阅兵的地方。遥想当年帝国鼎盛时期,罗马市民蜂拥来到这里,庆祝军队的胜利,扬鞭寰宇的罗马豪气万丈。然而,荣誉与辉煌的背后,是阴暗的丑陋,血腥的残暴。人兽相拼,人人搏命的杀戮,填补着扭曲变态的心理,成为文明进化中的丑陋溃疡。据文献记载,公元80年,为庆祝斗兽场建成,罗马统治者组织、驱赶5000头猛兽与3000名奴隶、俘虏及罪犯上场角斗。这种人与兽、人与人之间的血腥厮杀居然持续了整整100天,直至人与兽全部同归于尽。无怪乎有人说,只要在角斗台上随便抓一把土,放在手中一捏,就会看到掌上的斑斑血迹。直到公元325年,血腥的角斗活动被君士坦丁大帝下令禁止。</h3> <h3> 斗兽场西边不远,矗立着君士坦丁凯旋门。它是为纪念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战胜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据说当年拿破仑来到罗马,看到君士坦丁凯旋门后大为赞赏,而这座凯旋门也就成为法国巴黎凯旋门的蓝本。</h3> <h3> 斗兽场附近的广场和帕拉蒂诺山分别是古罗马城最主要的公共区域和宫殿区,古罗马人在这里经营着庞大的帝国。如今,盛世已过,繁华不再,“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这片区域,就是著名的古罗马遗址。</h3> <h3> 遥想当年,古罗马也曾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与秦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古代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岁月流逝,曾经的帝国终告灭亡,辉煌的殿宇也在千年的风雨中湮灭;然而,这座城市代表的语言、文字、宗教和律法,却在两千年后依然影响着这个世界。例如罗马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它的内容已深深融入后世人们的生活。马克思曾评价这部法典是“简单商品生产前即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前最完善的法”。还有拉丁语,虽然起源于希腊,但经过罗马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对后来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说罗马是永恒之城,那么,这种永恒应该是文明的恒久永续,它与世界其他文明源头汇聚在一起,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而奔流不息。</h3> <h3> 鸥鸟,在古罗马遗址随处可见。它们或振翅盘旋于半空,或静静地立在残垣断壁上,一双小圆眼炯炯有神,打量着形形色色的游人。忽然间感觉,这些白羽灰翅的精灵,才是这片遗址的真正主人。</h3> <h3> 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奥古斯都,即屋大维的雕像。这座青铜雕塑的大理石基座上,醒目地刻着“SPQR”几个拉丁字母。罗马的市徽和下水道井盖等公共设施上,也刻着这些字母。它们起源于古罗马,意思是“元老院和罗马人民”。</h3> <h3> 离开古罗马遗址,进入帝国大道。说是大道,却不见机动车行驶,所以又称帝国广场。两旁的建筑古老隽永,好似一个个饱经沧桑的长者,你只要上前攀谈,他们就会讲出一串串古老的故事。</h3> <h3> 沿着帝国大道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市中心的威尼斯广场。如果说条条大道通罗马,那么这里就是终点。广场上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艾曼纽尔二世纪念堂。它是为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的,耗时25年才建成。16根巨大的罗马柱支撑着72米的长廊,勾勒出大气隽永的弧形立面,成为纪念堂最精彩的部分。纪念堂前的无名英雄墓上方,有一座高大的骑马人物铜像,骑在马上的人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艾曼纽尔二世。纪念堂前的纪念碑和无名英雄墓又称“祖国祭坛”,每年意大利国庆,都要在这里举行纪念仪式;来意大利访问的外国首脑,通常都会到这里来献花圈致意。</h3> <h3> 从侧面看维克多·艾曼纽尔二世纪念堂,又是一种风貌。</h3> <h3> 坐落于威尼斯广场西边的威尼斯宫,是罗马第一座大型文艺复兴宫殿,修建于15世纪,建筑的部分石料取自于罗马斗兽场。意大利统一之前,这里曾是威尼斯共和国大使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元凶墨索里尼曾将官邸设在这里,经常在二楼阳台(图中斜插红绿旗帜的地方)向广场上的人群发表蛊惑人心的演讲。如今的威尼斯宫,是收藏艺术品、工艺品并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和图书馆。</h3> <h3> 与世界其他城市不同,罗马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一城两国游,即办了签证来到这里,有个让你不用再办签证就能旅游的国家,这就是位于罗马城西北角高地上的梵蒂冈城国。到罗马旅行的人,几乎没有不去梵蒂冈的。</h3> <h3> 梵蒂冈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天安门广场那么大,截至2019年8月,常住人口约800人。但这个袖珍型的城国,却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因天主教在全球信仰人口达13亿之多,使梵蒂冈在政治、文化等领域拥有与美国、中国、俄罗斯一样重要的影响力。</h3> <h3> 大多的游人来梵蒂冈是为了观赏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我们从城门进入圣彼得广场时,游人队伍已在教堂外排成长龙,人们在太阳下静静等候。</h3> <h3> 2000年前,这里是耶稣门徒—圣彼得的墓地。400年后,这里建起了老圣彼得大教堂,后毁于战乱;1000年以后重建,这一重建便是120年,那时正是欧洲文明最辉煌的文艺复兴时期。大教堂经过了布拉曼特、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拉斐尔等文艺巨擘的设计与装饰,终于在1626年落成。至此,这里成为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全世界天主教徒的朝圣地。</h3><h3> 这是大教堂前能容纳50万人的圣彼得广场,由两组巨大的弧形大理石柱廊所环抱。圆柱上方的140尊圣者雕像,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殉道者。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41米高的方尖石碑,系公元37年从埃及运来。石碑顶上有一个高达5.75米的十字架,上面有一块耶稣被钉的十字架真木。1656年,贝尔尼尼设计了这座广场,然后又耗时11年将它建成。</h3> <h3> 大教堂的外观宏伟壮丽,正面宽115米,高45米,有5扇大门。2层楼上有3个阳台,中间的一个叫祝福阳台。平日里阳台的门关着,重大宗教节日时教皇会在祝福阳台上露面,为教徒祈福。</h3> <h3> 进入圣彼得大教堂,扑面而来的是辉煌、精美、庄严、神圣。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呈长方形十字架结构,造型传统而神圣。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总面积2.3万平方米,最多可以容纳近六万人同时祈祷。大殿内到处是色彩绚丽的图案,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细致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铺就的地面光亮照人。高大的石柱,巨幅的壁画,拱形的殿顶,巨大的空间显得游客们小了许多。</h3> <h3> 圣彼得大教堂不仅是天主教圣殿,而且是一座艺术宝库,保存着许多传世艺术珍品。其中三大杰作被公认为镇馆之宝,不可错过。</h3><h3> 其一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雕塑作品《圣殇》(或称哀悼基督),题材取自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卸下来后,圣母玛丽亚哀伤地抱着爱子的情景。米开朗基罗用刀、斧、凿去抚摸一块岩石,在刻画死亡的哀伤、崇高、圣洁时,展现了生命的美丽。</h3><h3><br></h3> <h3> 其二是贝尔尼尼雕刻的青铜华盖,这是他为教堂所作的第一件作品,用了9年时间才完工。厚重的华盖由4根螺旋型铜柱支撑,足有5层楼高,华盖下面是圣彼得陵墓的入口。</h3> <h3> 其三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窿。穹窿周长71米,高38米,内壁绘满华丽辉煌的壁画。穹窿高耸于圣彼得大教堂的顶部,也是整个罗马旧城的制高点。</h3> <h3> 每年都有上百万的游客来梵蒂冈参观、游览。大教堂内提供精美的书籍画册与纪念品,方便游客选购。</h3> <h3> 梵蒂冈城国的又一道风景线—瑞士卫队,亦称教皇卫队,迄今已有近500年历史。卫队士兵全部由瑞士青年组成,据说他们的服饰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近500年来,罗马教廷对众多教规条律都程度不同地做过修改,一些行为方式也不断地与现代生活贴近,而唯有对教皇卫队的要求丝毫不变。在今天的梵蒂冈依然可见这支卫队的古典装束:手持古代长戟,身着红黄蓝彩条制服,表情严肃,纹丝不动,保卫着梵蒂冈的安全。</h3> <h3> 梵蒂冈城国虽小,但值得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从圣彼得大教堂出来后,第二天我们又去了梵蒂冈博物馆。城墙边同样是络绎不绝的游客,馆门外同样是长龙似的队伍。</h3> <h3> 这是世界上最小国家的博物馆,却赫然名列全球十大博物馆之一。它原本是教皇宫廷,5.5万平方米的空间内,有5条艺术长廊和12座陈列馆,其中的藏品是多个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会收集、积累的成果,包括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珍宝,足以媲美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h3> <h3> 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都奉献了十年青春给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和拉斐尔画室如今都是梵蒂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米开朗基罗用4年时间完成了穹顶画《最后的审判》、《创世纪》,让西斯廷教堂拥有了全世界最美丽的天花板。当教皇认为《最后的审判》中裸体太多,建议给他们画上衣服时,米开朗基罗直言不讳地回答道:“请陛下照料他们的灵魂,让我照料他们的肉体吧!”遗憾的是西斯廷教堂是馆内唯一不允许拍照摄像之处,我们只能在记忆中保存它的辉煌。</h3><h3> 与宗教题材相比,拉斐尔的壁画《雅典学院》更让我熟悉一些。这幅作品以当时人文主义者所推崇的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和学者们为主体,描绘了他们为了探索真理而争辩的形象。整个画面描绘了50多个人物,分为上下两组,拉斐尔将他们巧妙地安排在一个宏伟的三层拱门大厅里。我这里拍摄的是上层局部。画面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为中心,他们一边辩论,一边向观众走来。柏拉图右手手指向上,好像是在说,宇宙间的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而亚里士多德则伸出右手,手掌向下,似乎表示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主题。画面中虽然人物众多,身份各异,但错落有致,和谐传神,整幅作品在轻快的节奏中保持着生动的变化,并且获得了一种宏伟壮阔的气势,作品中散发的理想光芒和生活气息正是文艺复兴精神的最好注解。</h3> <h3> 欧洲的人文历史与宗教密不可分,罗马作为全世界天主教会的中心,有700多座教堂与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学。除了梵蒂冈之外,我们还去了名列罗马四大教堂之一的圣母玛利亚教堂。这座教堂以藏有圣婴摇篮而著名,此外它也是除圣彼得大教堂外罗马城内装饰最华丽的教堂。那天正遇上神职人员为天主教徒布道,我们作为游客静静地在一旁观看。</h3> <h3> 罗马是神圣的,也是世俗的。徜徉在这座大型露天博物馆,既能感受到它的恢弘壮丽,也能体验到它的温馨浪漫,在这方面,西班牙广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座广场的名字取自附近的西班牙大使馆,即图中插着西班牙国旗的四层建筑。</h3> <h3> 西班牙广场最著名的景点是西班牙台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拍摄的浪漫爱情片《罗马假日》,是奥黛丽·赫本的成名之作,也是无数影迷心中的经典记忆。这是一个浪漫又带有遗憾的故事。美丽高贵的公主短暂逃离宫廷繁文缛节的束缚,与英俊潇洒的平民记者在罗马度过了快乐的一天,萌生爱意。然而,碍于身份的差距,他们最终只能依依不舍地告别,道一声再见,回归自己原来的生活。</h3> <h3> 影片中,平民打扮的公主坐在西班牙台阶上吃冰激凌。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美国记者佯装和她偶遇,自告奋勇地为公主当导游,骑着摩托车带她游览罗马城。</h3> <h3> 《罗马假日》给沧桑厚重的古城带来浪漫气息,安妮公主活泼动人的身影,也成为一代人心中永恒的经典。如今,美丽的公主已然离去,而罗马城依旧传颂着她的故事。</h3> <h3> 坐在台阶上休息时,背后响起一阵掌声和欢笑声。回头望去,原来是一对情侣在拍婚纱照,台阶上的人们不约而同地给他们送上祝福。</h3> <h3> 西班牙台阶前,有一座别致有趣的喷泉—破船喷泉,是贝尔尼尼的父亲的作品,建于1627年。喷泉的外围是一艘半淹在水中的船,喷泉先流入破船,再从船的四周慢慢溢出。因为整座喷泉几乎与街面一般高,给人感觉真的就像一艘船沉没在了西班牙广场。</h3> <h3> 罗马是艺术之都,除了大大小小的歌剧院、音乐厅以外,经常看到街头艺人旁若无人地演奏,特别是著名景点更是常见。</h3> <h3> 抵达罗马的当天傍晚,我们到台伯河畔的圣天使堡游览。河畔,身着白裙的女子优雅地弹拨竖琴;桥上,一身牛仔的男子倾情演奏电子琴。优美的旋律,沁润着古堡、石桥,流淌在夕阳辉映的台伯河面,给人留下音画一体的美妙印象。</h3> <h3> 意大利是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近些年来经济增长乏力,落在德、英、法等国的后面,地位逐渐下降。即使在罗马,街头乞讨、拾垃圾者也经常可见;这里的小偷更是声名远播。但总体来看,当地人的生活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看得出他们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热爱艺术,爱好运动,乐于享受慢生活的特点。我们接触到的意大利人都很热情开朗友好,特别是安卡露娜旅馆的中年女房东更是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那天她领我们看房间,进走廊后优雅地旋转两圈,跳了几步舞,随即走廊的灯亮了,原来她是用舞步来打开声控灯。那种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率真和优雅,不经意间感染着人,令人愉悦,感觉生活的美好。</h3> <h3> 得益于嘉玲的策划,我们在罗马三进三出,除了聚焦它的景点,还能在自由行中扫描它的街头,凝望它的晨昏。</h3> <h3> 清晨,朝霞映红了城市的天际线,古老厚重的竞技场在金色的阳光下露出清新宁静的一面。</h3> <h3> 慢生活的罗马,阳光已半铺马路,城市才刚刚醒来。</h3> <h3>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罗马的大街小巷显露出勃勃生机。</h3> <h3> 意大利人习惯慢生活,罗马街头随处可见餐桌椅。当地人喜欢坐在户外边喝边聊,或者什么也不做,就坐那儿看着街头发呆。</h3> <h3> 即使是火车站,也少不了坐下来喝一杯的地方。</h3> <h3> 如此休闲惬意的所在,岂能缺少我们的身影。</h3> <h3> 傍晚时分,罗马的老街呈现出浓郁的色彩和斑驳的光影。</h3> <h3> 西斜的阳光撒满高大的行道树,把路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街头展示的艺术品,大部分取材于这座城市。</h3> <h3> 罗马一年四季游人如织。夕阳下的游人,是这座城市流动的风景。</h3> <h3> 黄昏时分的台伯河畔,别称“正义宫”的意大利最高法院和司法图书馆,与翁贝托一世桥互为映衬,组成一幅美丽的夕照图。</h3> <h3> 罗马的母亲河—台伯河在夕阳下波光粼粼,静静流淌。</h3> <h3> 金色的夕阳下,公元二世纪罗马皇帝哈德良建造的圣天使堡也少了几分粗粝,而六世纪就开始竖立在堡顶的大天使仍然持剑屹立,忠实地守护着古老的城堡。</h3> <h3> 圣天使堡前有一座横跨台伯河的五孔桥,桥两侧伫立着12尊天使雕塑,是贝尔尼尼的弟子的作品,这就是罗马城最美丽的桥—圣天使桥。</h3> <h3> 很多人认为,这里是感受罗马风情的绝佳去处,而前提条件是—夕阳作伴。</h3> <h3> 此时,在城市另一边的人民广场,游人们惬意地享受着夕阳的余晖和黄昏的宁静。</h3> <h3> 那天傍晚,我们登上人民广场东边的小山丘,放眼望去,但见夕阳把最后的余晖撒落在广场地面及周边鳞次栉比的屋顶上;再往上,苍穹高远,晚霞满天。</h3> <h3> 绚烂的天幕上,米开朗基罗的不朽之作—圣彼得大教堂138米高的巨大穹顶耸立在灿烂的光环中。彩云飞涌,晚霞燃烧,罗马即将随着落日沉入黑夜,又将伴随明天的太阳迎来辉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