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联手齐发力,云端教研共成长——省市两个立项课题联手举行线上研讨

云淡风轻

<p>今天&nbsp;阅读3</p><p><br></p><p>  绿柳吐烟,陌上花艳,正是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18日上午9:30,南安市立项研究课题——《挖掘闽南文化 拓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实践研究》和省级立项课题——《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本课堂”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组成员联手齐聚云端,共赴线上课题研讨。本次活动,由进修学校教研员陈昭霞老师布置活动事项,省立项课题负责人盛艺娜老师主持。此次活动分三个议程进行。</p> <p>  第一个议程,学习廖光华老师的《小学 &lt;道德与法治&gt;中法治意识培育的要素、分布及其教学实现》。 廖老师从“法治意识的意蕴及要素分析;法治意识的内容分布与目标解读— 以规则意识为例;儿童法治意识培育的教学实现”三方面展开论述。原本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在廖老师清晰又简洁的阐述,生动又恰如其分的举例和类比中变得通俗易通,有效地增强和促进了老师们的理解、消化和巩固。</p><p> 老师们如沐甘霖,认真学习、思索、内化后积极地进行交流讨论。</p><p><br></p> <p>  第二个议程,观摩课题组成员潘小霞老师执教的微课《尊重他人》。潘老师能用好疫情大教材,进行德育渗透,并找到生活链接点,重构教材内容,有效进行德育影响。注重设计多元化的活动,引导孩子去体验,以提升儿童的生活经验;恰当挖掘当下疫情中的时代生活,有机融入儿童生活,以达到“儿童经验与社会价值观”的接续,得到老师们的高度评价。在线上研讨时,潘老师先进行说课和教学反思,老师们观看完微课纷纷发表学习体会。</p><p><br></p> <p>  第三议程,观摩课题组核心成员张艺老师执教的微课《防御自然灾害》。张老师立足教材,巧用各种丰富的视频和图片资料,有效引导孩子们认识自然灾害预警,了解如何科学防御自然灾害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应对自然灾害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样,为教材注入鲜度,提升高度,让抽象化教育变得直观易懂,这是一堂扎实高效的道法课堂。课题组的老师认真观摩,用心记录,积极讨论,对本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p> <p>  活动最后,昭霞老师作了总结性发言,陈老师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本次研讨活动真实,有效、生动、丰富;既有前沿的理论指导,又有实际的微课分享;既可学,又可用。”陈老师还对下阶段课题研讨活动作了细致地安排。</p><p> </p> <p>  虽然老师们相隔于屏幕之间,但教研的实效性真实发生着。在一个半小时的活动中,大家用屏幕记录分享的痕迹,用键盘敲打学习的思考,用网络传递教育的温度!</p>

老师

法治

研讨

课题

活动

课题组

议程

立项

微课

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