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9年9月我有机会去西藏旅游,在进藏路上顺道游览了泸定桥。9月2日我们从成都出发,走雅叶高速,过了二郎山隧道后,从泸定服务区下了高速,经过一段盘山公路,走001乡道,2:10来到大渡河东岸。</p> <p>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巴颜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别流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长1155公里。主源大金川发源于青海、四川边境的果洛山,在四川丹巴县与小金川汇合后称大渡河,至乐山县入岷江,长909公里,流域面积82700平方公里,其中在金口河段的金口大峡谷最为著名,被誉为“世界最具魅力的天然公园”。</p> <p>大渡河、铁索桥这两个名字对于我们这几代人来说是铭心刻骨的,就是因为1935年5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安顺场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并在29日有二十二勇士进行了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两场战役为了同一目的,就是突破大渡河天险。</p> <p>从小时候记事起,就不断的受到长征路上英雄事迹的感染,电影、歌曲、连环画、教科书等等,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恨不得立刻登上泸定桥桥头,然而那只是一个梦想。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个梦想终于成真了,看到了大渡河的壮丽风光,感到非常兴奋。</p> <p>当年红军长征路上,大渡河是一道天险,难以逾越。而如今大渡河上建了很多大桥。沿着河边走了一段路后,我们从大渡河桥跨过大渡河到了西岸。西岸的路就是318国道,在大渡河景区这一段叫做“勇士路”。勇士路,顾名思义可能是当年夺桥勇士出发时走过的路。</p> <p>2:15在勇士路边的一个叫“慕味轩”的饭店吃了中饭。</p> <p>这是勇士路街景。</p> <p>泸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因此这里还有一些藏族文化的元素。</p> <p>沿大渡河岸边的一条景观道步行,河边是齐胸高的护栏,可以凭栏观看大渡河的景色。</p> <p>此时大渡河水波涛汹涌,河面宽阔,前方一条铁索桥横跨河上,不禁使人想起那句著名的诗“大渡桥横铁索寒”。今天终于能够亲眼看到这座扬名天下铁索桥。十几分钟走到了泸定桥西桥头,这就是红军发起进攻的桥头。对岸就是泸桥镇,原来是桥头乡,1978年更名泸桥镇,是泸定县城关镇。</p> <p>泸定桥是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了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在古代大渡河被称为“泸水”,泸定桥建成后,康熙皇帝取“泸水”、“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立御碑于西桥头,碑上横批为“一统山河”。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稳定了祖国疆域。有诗赞泸定桥:“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p> <p>在西桥头的对面,依山而建的是一座观音阁。</p> <p>站在观音阁上,可以看到泸定桥的全貌。</p> <p>在桥两端的桥台下,设有巨大条石砌筑的落井,内有若干铸铁的“卧龙桩”,铁索链就固定在“卧龙桩”上。</p> <p>在地面上设有柱石,用来间隔扶手链条的高度。在桥台上建起一座木结构的古堡式桥亭,挑檐翘角,古朴大方。</p> <p>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大铁链构成一座悬挂式铁索桥,两端固定在两岸桥头堡里。13根铁链中有9根作底链,上面铺设木板作为桥面,另外4根分悬两侧作扶手。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铁环相扣构成,总共有12164个铁环,环环相扣。铁环用28毫米铁条手工锻造而成,长210毫米,宽90毫米。每根铁链重1300-1800kg,全桥铁件重达40余吨。</p> <p>根据悬链线受力分析我们知道,因为悬链线自身的重量将在其两端产生很大的张力,中间悬垂高度越小,产生的张力越大,直到无穷大。对于1.8吨重的铁链,它作用在桥头桩基上的拉力可能有几百吨。所以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完美地解决了铁索桥的架设和锚固的难题。</p> <p>我们穿过桥亭,走上了桥面。虽然铁链很粗,仍然感觉桥的摆动幅度很大,使我们不敢在桥上快步行走。</p> <p>想当年红军二十二勇士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冒着枪林弹雨从这光秃秃的九根铁链上爬过去,那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在这里我更能理解“大渡桥横铁索寒”中动人心魄的“寒”意。</p> <p>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后,就将面临一道天然屏障,大渡河。经过80公里急行军,先头部队乘敌人援军未到,攻占安顺场。25日晨,红一师一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利用仅有的一条小船,孤舟强渡成功。因为靠这一条小船,大部队无法快速过河,中央决定夺取泸定桥。27日,黄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昼夜兼程,飞奔近249华里的崎岖山路,终于在5月29日早晨6时到达泸定桥西桥头,创造了一个长途奔袭的奇迹。同时红一师一团组成突击队沿大渡河东岸急行军,以策应夺取泸定桥。</p> <p>当时所谓的路,有的是绝壁上硬凿出的栈道,有的是蜿蜒缠绕、忽起忽伏的羊肠小道,有的路边就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令人心惊目眩,随时有失足落入万丈深渊的危险。</p> <p>下午6点钟,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和密布火墙,激战2小时夺取了泸定桥。同时,东岸的红一师突击队也打到了泸定城,策应了夺取泸定桥的战斗。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谱写了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历史上“惊、险、奇、绝”的不朽篇章。</p> <p>走到大桥的中间看滔滔河水,奔流不息。两岸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高楼耸立,已然没有天险的感觉。</p> <p>走过泸定桥,我们来到大渡河东岸,出了桥头亭,一条公路紧贴大门口,这是城关镇的一条主要街道,以泸定桥头为界,左半段叫“开湘路”,右半段叫“成武路”,以纪念两位指挥强渡大渡河的红军将领:黄开湘,杨成武。</p> <p>路的对面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横头刻着“康熙御碑”,碑的正面刻着“御制泸定桥碑记”。碑身通高5.7米,宽3.8米,进深2.3米,由砂岩刻成,全文共计537字。</p> <p>碑文是:蜀自成都行七百余里/至建昌道属之化林营/化林所隶/曰沈村/曰烹坝/曰子牛/皆瀘河旧渡口/而入打箭炉所经之道也/考《水经注》/泸水源出曲罗/而未明指何地/按图志/大渡河水即泸水也/大渡河源出吐番/汇番境诸水至鱼通河而合流入内地/则泸水所从来远矣/打箭炉未详所始/蜀人传/汉诸葛武乡侯铸军器于此/故名/元设长河西宣慰等司/明因之/凡藏番入贡及市茶者皆取道焉/自明末/蜀被寇乱/番人窃踞西炉/迄至本朝/犹阻声教/顷者/黠番肆虐戕害我明正土官/侵逼河东地/罪不容逭/康熙三十九年冬/遣发师旅/三路徂征/四十年春/师入克之/土壤千里/悉隶版图/锅荘木鸦万二千余户/接踵归附/而西炉之道遂通/然入炉必经泸水/而渡泸向无桥梁/巡抚能泰奏言/泸河三渡口/高崖夹峙/一水中流/雷犇矢激/不可施舟楫/行人援索悬渡/险莫甚焉/兹偕提臣岳升龙相度形势/距化林营八十余里/山趾坦平/地名安乐/拟即其处仿铁索桥规制建桥/以便行旅/朕嘉其意/诏从所请/于是鸠工构造/桥东西长三十一丈一尺/宽九尺/施索九条/索之长视桥身余八丈而赢/覆版木于上/而又翼以扶栏/镇以梁柱/皆镕铁以庀事/桥成/凡使命之往来/邮传之络绎/军民商贾之车徒负载/咸得安驱疾驰/而不致病於跋涉/绘图来上/深惬朕怀/爰赐桥名曰泸定/在事著劳诸臣/并优诏奖叙/仍申命设兵戍守/夫事无小大/期于利民/功无难易/贵于经久/然即肇建/兹举俾去危而即安/继自今岁/时缮修/协办维护/皆官斯土者责也/尚永保勿坏/以为斯民贻无穷之利/是为记/康熙四十七年二月初三日</p> <p>在御碑的后面就是泸定桥广场,地势比路面高,看来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p> <p>广场两边各有一条挑檐的长廊,后面是酒店宾馆,商铺茶楼。中间是很大一片广场,周围都是居民住宅楼,背后就是青山,环境很好。</p> <p>从长廊的柱联上还能看出一点红色文化的蕴味:铁索为证抚忆当年飞夺险,碧波有情高歌今日满目新,千古一桥。</p> <p>在广场转了一圈后,我们又一次走过泸定桥,跨过大渡河,回到西岸的勇士路。我们脚下的路是红军走过的路,曾经是一条无比艰辛而又充满磨难的路但这是一条通向胜利的路。然而,走过这条路的红军战士大多数都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好汉:红4团1营2连连长廖大珠、2连指导员王海云,2连党支部书记李友林,3连党支部书记刘金山,2连4班副班长刘梓华,2连特等机枪手赵长发,2连战士杨田铭、云贵川、魏小三(夺桥牺牲)、刘大贵(夺桥牺牲)、王洪山(夺桥牺牲)、李富仁(夺桥牺牲)。另有10位无名勇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