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编者按语:刘慧敏:古镇隆盛庄倒流水人,现任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2月14日请战援鄂抗疫,在武汉48天,他全力以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舍己搏疫,亲身经历了那段难忘的日子,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文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照片墙留影</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语音版】援鄂抗疫随笔</b></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刘慧敏</b></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预备篇</b></p><p> </p><p>真正开始关注疫情是从1月22日武汉封城那天起,置身事外的我们很难想象事情的严重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武汉出大事了,要不然这样一个繁华大都市不能轻易封城的。看着每日确诊病例不断增加,而且增加幅度越来越大,我不由得担心起来,替武汉担心:病人这么成千上万的增长,医院能否接纳,医务人员是否够用,防护物资能跟上吗?如此等等。我觉得我不能再作壁上观了,我要去一线,尽我做医生的职责,为阻击疫情贡献我的力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40名援鄂抗疫大夫合影</b></p> <p> 我报名自愿参加援鄂抗疫。由于新冠肺炎这个病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所以医院选派人员以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医生护士为主。这样我没能入选第一批援鄂医疗队。1月27日作为老党员的父亲给我发来短信,鼓励我听党召唤,勇往直前,奔赴前线,贡献力量。</p> <p> 爱人看到我每天坐立不安,她知道我的想法,和我说:“如果你去抗疫不用担心家里,家里有我呢”。有了家人的支持更坚定了我奔赴一线的决心。但省里派出的医疗队已经走了一批又一批,名单上仍然没有我。而新闻报道不断有医疗同仁感染倒下,我焦躁的情绪实在难以平复,在自己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前方战事比想象的更为吃紧,太惨烈了……,我已经做好准备,随时支援前线。同时再次向组织报名参加抗疫。</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次逆行请战书</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出征前</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2月13日0:01时,我刚要休息,电话铃响了。我做急诊手术好多年了,已经养成手机24小时开机的习惯,一看电话是科里侯主任打来的,她在电话里急切地说: “兄弟,省里紧急通知要派第四批医疗队支援武汉,咱们科准备派人,你看你……”“没问题,我去。”没等侯主任把话说完,我就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这是我期待了好久的电话,我终于可以去为武汉人民做点事情了。身边的爱人也没有了睡意,她淡淡地问了我一句:“这次肯定去了?随你心愿了。”随后,就起床默默地为我准备行囊。许久我们又躺下,但我和妻子都失眠了,是激动还是兴奋?想了很多事,想到了假如我回不来……,此刻,想和爱人说些什么,但两人都沉默无语,什么话也说不出来。</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告别 叮嘱</b></p><p><br></p> <p> 上午九点,院里安排了体检,完事后科里开了欢送会,为我们准备各种物资。中午回家吃饭,和家人道别,儿子还小,听说我要去武汉,很高兴。我问他们为什么,儿子说开学可以和小朋友们说爸爸是英雄了。顿时泪崩,我一定要做好儿子心中的英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临行前 ,给儿子拍照</b></p> <p> 出家门时特意给儿子拍了照片,真的是怕自己万一回不来。</p><p> 对不起儿子,爸爸不能陪你们了。 时间紧急,都没来得及培训我们就出发了,登上去机场的客车时,一向坚强的爱人再也忍不住,抱着我哭了,我不敢看她,生怕自己的眼泪也掉下来。对她说:“没事,放心吧,等我回来,照顾好儿子。”18:25时,40名医生和120名护士组成的160人大团队登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初到武汉第一医院</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抗疫中</b></p><p> </p><p> 到达住地,住进一个快捷宾馆,已经是凌晨1点多。我住802室,打开门一看,满地面都是水,后来才知道这是洒的消毒水。屋里又潮又冷,因担心感染,空调还不让开,更不幸的是随行的行李箱还没有到,里面的电热毯也用不上。由于折腾了一天,实在太困了,我衣服也没脱就钻进了被窝。还没有睡着,一滴水从屋顶滴落下来,落在我脸上,凉凉的,我的心情也顿时滑到了冰点。我想起了哈尔滨家里,东北的暖气很热,几乎可以光着膀子,妻儿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还没有上战场,这里的环境就给了我当头一棒。</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雨夜上夜班的路上</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雨夜支援一线(左一:刘慧敏)</b></p><p><br></p> <p> 2月14日是我们到达武汉的第一天,我们接到通知要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的两个病区,而且当天晚上就开始收治患者。我和同事们没来得及休整,在接受感控培训后我们就进入接收患者的工作状态。原计划分四组:第一组先上,接收处理患者,第二组及其他组休息,准备轮换第一组。令我们没想到的是仅仅几个小时,来了近70名患者,当时的情况还是非常严峻的。我所在的第二组紧急去医院支援,当时是晚上10点半,外面狂风暴雨,由于住地离医院相对较近,步行15分钟的路程,加上资源紧缺,当地医院就没给我们派接送的车,而且这个时期根本打不上车,我们就顶风冒雨赶往医院。到了医院身上基本湿透了,也没法换衣服,直接投入战斗。我们18名医生一直干到凌晨5点才结束。这又是一个湿冷的夜。</p><p>后期不断有捐赠物品送到,也有志愿者的帮忙,我们的条件逐渐有所改善。我的低落心情也逐渐好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整装待发</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进舱后全副武装的工作状况</b></p> <p> 从加入医疗队起,我一直认为抗疫工作中呼吸科感染科及重症医学科是主角,而我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就是配合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随着诊疗的深入,我发现自己想错了,因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往往还合并其他疾病,多学科联合诊疗更具优势,任何专业的医生在诊疗中都可能成为主角。在之后的工作中我渐渐看到了我的专业知识对病人诊治的重要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刘慧敏和首例出院患者留影</b></p> <p> 一位六十岁的阿姨,确诊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不明显。阿姨非常焦虑,情绪低落。正好我当班,详细和阿姨交流后,发现这个患者还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房颤。那么病人治疗效果不好的原因找到了:患者肺部感染加重了心脏负担,导致心脏功能减退。于是我就给患者加用了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同时给病人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安慰病人不要紧张,别着急,用药后很快就好。我在阿姨床边看着护士把药给她用上,阿姨也渐渐放松下来,呼吸困难逐渐减轻,看她稳定下来我才离开。后来阿姨越来越好,很快好转出院了。通过这个病人,我重新对自己进行了定位,我们援鄂医疗队是一个团队,每一位成员都是这个团队的重要组成,而我就是这个医疗团队的一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舱内全副武装</b></p> <p>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我们共救治患者89名,所有患者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达到了75%以上,经过我们的精心救治,96.4%的患者被治愈。在此期间,我除了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常规诊治外,还多次参加危重症的抢救。记忆最深的还有一名老年患者,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闷呼吸困难,在隔离点医院治疗后效果不佳转到我们病区,我接班时给他查了份心电图,看到心电图我确定这名患者同时合并急性心梗。我们都知道心梗是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所以第一时间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让病人病情稳定下来。通常情况这样的病人发病一周以上就会相对安全一些。但是这个病人非常不幸,在入院后第六天(发病已十三天)突然出现了大量心包积液,心包填塞。这是急性心梗的一个可怕并发症,这时必须马上进行心包穿刺,否则病人必死无疑。但对于这个病人我还担心一点,如果这个心包积液是心脏破裂来的,心包穿刺将无异于放血,没有心脏外科支持会很难收场。病人病情危重,情况复杂,为了更好更有效抢救病人,我们紧急成立了临时抢救小组。首先借来心脏彩超仪,确认无明显心脏破裂口(正常是请超声室,因为是特殊时期,这些工作都是我们自己完成)。彩超确认后,决定马上穿刺,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我们所在的医院没有心包穿刺包!问遍了所有科室也没找到。情况紧急,病人随时会发生心脏停止,不能再等了,我当时决定用中心静脉穿刺包代替,马上进行穿刺。因为我心里清楚,心包穿刺这个技术虽然很多医生一辈子都没做过,有的医院甚至都没开展过,但对于我来讲这只是一项普通技术,我在导管室做的太多了,中心静脉穿刺包应该完全够用,不必担心。穿刺包拿到后我们迅速开始:消毒、麻醉、穿刺、引流过程非常顺利。心包压塞解除后,病人病情很快稳定下来了,我也长出了一口气。最后这名患者恢复的非常好,安全出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图:摘掉口罩的时候</b></p><p><br></p> <p> 这个病例大家看着处理的很好,其实隐含着好多问题:医疗队刚刚组建,领队并不了解每个人,更不知道我们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心包穿刺术是内科系统要求技术水平比较高的技术。心包穿刺该不该做?有没有人能做?做的过程会不会出意外?领队心里没有底。我作为心内科年资比较高的医生,我对这一切心里比较清楚,所以这时我要站出来。虽然我知道一旦失败意味着什么:患者可能失去生命,医疗队声誉一落千丈,我个人要担责。生命面前不容我去多想,只要我去做95%会成功,如果不做病人100%没救,所以我选择去担当。这件事让我更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们这个医疗队是一个整体,每个人贡献出一份力量,我们这个团队就会非常强大,就会帮助更多的危重症患者康复,甚至就会多挽救一个生命。</p><p> 3月23日,我们医疗队二次“逆行”,转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奋战10天,共收治患者21名,无一例死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天使林留影</b></p> <p> 在武汉的48天里,除了为自己的病人康复出院欣喜外,还替许多人许多事流泪。这里的病人都是自己一个人,没有家属陪护照顾,饮食是医院统一提供。一位老大爷,牙掉光了,吃不了硬东西,但自身白蛋白低,需要加强营养。他就用一次性筷子一点一点磨着苹果吃,问大爷为什么不让家人给送个勺子之类的东西,大爷告诉我,“家人都隔离了,谁都来不了。现在吃的用的都是医院提供的。”老人哽咽着说不下去了。本来想给他提供个勺子,后来才发现,这个特殊时期根本没地方买。我们医疗队员就轮流把自己的牛奶省下送给老大爷。一个年轻小伙子,是送快递的,饭量大,每次一个盒饭吃不饱,我们的护士就俩人吃一份,送他一份。还有一位阿姨,她是送老公去急诊室看病,没想到去了以后,她老公很快就不行了。丈夫去世后她确诊了新冠肺炎,天天和医生及病友讲她丈夫的事。她成了现代的祥林嫂,真的可怜。一对老夫妻都快80岁了,为了有个照应,两人住一屋。但老爷子病情日渐加重,老大娘是看着他一天天衰弱,直到去世。我觉得老大娘真的很坚强,眼睁睁看着自己爱的人离去,这种心情我们很难体会。而作为医生我们也束手无策,这时真的感觉自己无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图一:远程会诊</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图二:在武大人民医院查房中</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隔空儿子庆祝生日</b></p> <p> 说说自己:来武汉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而是自己。害怕自己身体出问题,因为这时候一旦出问题就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医疗队都受影响。很快睡眠变差了,要么睡不着觉,要么睡着了很快就醒了。有几次醒来以为早上天要亮了,一看表才半夜2点。总觉得咽喉发痒想咳嗽,有点冷是发烧了吗?有点头疼是感冒了吗?这些问题总困扰着我。现在想来就是心里压力大,甚至是焦虑。最囧的事是一天刚进仓工作半小时,突然感觉腹痛要上厕所。心想这才刚进来,坚持一下吧。但是肚子不争气,一阵阵痛的厉害,不行,实在憋不住了,和同事说了一声,赶快出仓。此时正赶上出仓人多,排队至少得2小时出去(因为要脱隔离衣,洗漱消毒,所以比较慢)。没办法就和大家解释了一下,先出来了。急急忙忙去了厕所,出来时看到一个女生进去了,我再抬头看标识,啊,我去的是女厕所!看看左右没有人,我低着头迅速走了,太尴尬了。后来才知道这种腹泻并不是感染所致,而是思想压力大导致的压力性腹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与同事在交接班时候偶遇</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上图:工作三人组;</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下图:老夫也发少年狂(放松一下)</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四、回家篇</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3月31日,随着病区患者全部出院,此次抗疫之行结束了。我要随着医疗队返回哈尔滨了,真的是心潮澎湃,想到刚来武汉时,空空的病房一夜就收得满满的,而今他们都已出院,自己在这个时期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想来心里也是满满的自豪感。一大早,起床,收拾行囊,整理房间。武汉当地的领导及志愿者为我们举办了简短而又隆重的送别仪式。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回望这片陌生而熟悉的土地,在这里虽然奋战了48天,但也没能仔细的静静的欣赏她。疫情退却,明年此时,我一定会再来,到那时好好的欣赏武汉的美。</p> <p> 经过4个小时飞行,飞机终于落地了,省里以最高规格礼遇迎接我们。省委书记亲自在机场接我们,这几天哈尔滨还是挺冷的,看到他们一直站在那里等我们,真的很感动。由于从武汉回来需要隔离两周,所以我们被安排到宾馆。爱人和儿子,同事们都在宾馆门口等待着我们。不能靠近,不能拥抱,只能远远的看上一眼,此时的泪水真的是止不住了,只想和你们说一声,我平安回来了。</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图:归航时与南航机组人员合影</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图:南航机组人员送我们手工做的木棉花</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4月14日,隔离结束后全家人团聚</b></p><p><br></p> <p> 隔离的日子枯燥而无聊,但在运动与学习中也过得很快。4月14日我终于解脱了,我可以抱抱我的儿子了,我可以吃上爱人做的手擀面了。真是很巧,今天郝秀琴老师的《体育之乡隆盛庄》一书也收到了。很喜欢郝老师的隆盛庄系列书籍,因为我的家乡是隆盛庄,提及这三个字或看到这些书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愉悦感。真心希望郝老师还有更多的作品呈现,也希望家乡早日踏上复兴之路。</p> <p> 这段时间听到最多的就是“英雄”两个字。其实这两个字真的担不起,我们只是做了一名医生该做的事。整个抗疫期间,说真的的确很辛苦,尤其是穿着多层防护装备,呼吸不畅,行动受限,出汗阻碍视线,走几步就能感觉到汗水顺着裤管顺着袜子流。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比起武汉的同仁们,我们差远了。在疫情最重时,我们所在院区,6名骨科医生管理着一个病区(住满床有40多名患者),硬生生撑了一个多月,他们同样不能回家,不能接触亲人。他们没有享受警车开道的礼遇也没有鲜花与掌声,只是默默干着自己的工作。他们才是英雄!刚来时也是最艰难的时候,我们的生活用品严重不足,武汉街头商店关门,看不到一辆出租车,自己根本无法解决。而这个时候志愿者站出来了。他们想尽办法为我们提供一切物资,给我们的水果是成箱成箱的,而他们没舍得吃一个,听说他们几天都吃不上一个水果。他们才是英雄!大家都知道的大连小伙蒋文强,和我们医疗队在一个医院同一个楼。他由于意外滞留武汉,后来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到抗疫第一线做起了志愿者。他是英雄!</p> <p>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有生之年能够参加国家级抗疫工作,也是值得庆幸的事,而此经历,永远难忘!</p><p> 最后用我离开武汉时发在朋友圈的一句话作为结语:彼时,新春岁首,白雪皑皑,武汉告急;响应号召,白衣执甲,舍己搏疫,几多磨难,转战两地,连战连捷。而今,时已暮春,樱花漫天,吾等凯旋;踏上归途,心情悦然,不惑之年,有此历练,此生无憾,谨以记之。</p><p> </p><p>成稿于2020年4月16日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从飞机上走下来的那一刻</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月31日武汉交警为我们送行</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月31日哈尔滨交警接我们回家</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刘慧敏在抗疫照片墙下留影</b></p> <p>雨夜紧急接班视频</p> <p>落地即战(黑龙江卫视报道)</p> <p><b style="font-size: 20px;">刘慧敏简介:</b></p><p><br></p><p>男,42岁,内蒙古丰镇隆盛庄镇四美庄村人,本科毕业于包头医学院,曾于内蒙古牙克石市工作6年,后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读研究生。现居哈尔滨,为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9年,主要研究方向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特别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有着丰富的经验。</p> <p><b style="font-size: 20px;">朗诵者简介:</b></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远古的红月亮:陕西省戏剧家协会朗诵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朗诵委员会委员;陕西朗诵者之家优秀讲师;其作品深受广大听众喜爱。2018年参加第二届陕西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演讲比赛获一等奖;2019年陕西省《时代新人说—我与祖国同成长》演讲比赛获金奖、《讲好西安故事》演讲比赛获一等奖,其文学作品被《海外文摘》、《陕西工人报》、《各界导报》、《中国诗歌报》、《百花岭》等报刊杂志刊用,多篇诵读作品发表于《凤凰网》、《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七律•赞白衣天使</b></p><p><br></p><p><b>文/王凤儿</b></p><p><br></p><p>病毒疯狂染鄂城,</p><p>神医不惧虎山行。</p><p>沙场驰骋频交战,</p><p>险路从容急出征。</p><p><br></p><p>逐孽方知巾帼勇,</p><p>怀仁更显母仪情。</p><p>樱花绽放婆娑送,</p><p>载誉归来泪眼迎。</p><p><br></p><p>2020.4.17</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赞家乡援鄂抗疫英雄刘慧敏主任医师凯旋归来</b></p><p><br></p><p>援鄂驱魔百战多,</p><p>新冠肆虐岂所何。</p><p>九洲天使应征召,</p><p>无硝烟处吟战歌。</p><p><br></p><p>不忘初心冲前线,</p><p>奋不顾身除病魔。</p><p>英雄凯旋归来日,</p><p>欢声雷动涌巨波。</p><p><br></p><p> ——李英</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七绝.英雄凯旋归</b></p><p><br></p><p><b>文/张俊全</b></p><p><br></p><p>怪兽横空锁鄂城,</p><p>白衣逆上赴江行。</p><p>同舟共济瘟神控,</p><p>将士归来奏凯迎。</p><p><br></p><p>2020.4.16</p> <p><b style="font-size: 20px;">赞援鄂大夫刘慧敏</b></p><p><br></p><p><b>赵日佳</b></p><p><br></p><p>降魔夜月险关途,</p><p>替国分忧救患躯。</p><p>敢得无烟初战绩,</p><p>隆庄慧敏榜英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致敬英雄</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王玉英 </p><p><br></p><p> 刘慧敏《援鄂抗疫随笔》用三个字做小标题,分别为“预备篇,出征前,抗疫中,回家篇",真实地记录了整整48天全身心地投入,紧张有序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亲身经历的全过程。文章写得通畅,叙事层次分明,读后深受感动。</p><p> 平凡人生遇到国难当头,义不容辞,不顾个人安危,选择逆行而征,这一英雄壮举表明了刘慧敏勇敢担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气质和精神。疫情袭来,汹汹燎原,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应有的责任,他选择重任,冲向一线,我们听从命令,宅家抗疫,不给国家添乱,支持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p><p> 刘慧敏也是平凡的人,出身在隆盛庄大四美庄的普通人家,平凡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成为"援鄂抗疫英雄",大家都在向他学习,为他自豪,可他很诚肯很谦虚地说:"我是倒流水人。"他不忘倒流水精神,不忘家乡人!</p><p> 英雄是平凡的,普通的人,平凡普通到和我们同在一个微信群,完成任务,顺利归来的喜讯第一个告诉的人是所有群友,大家听后,高兴,激动,祝贺,点赞,沸腾了整个群!</p><p> 是乡亲,是群友,但我最后还是想说:"向英雄致敬!"</p><p><br></p><p> 2020年4月19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隆盛庄走出去的抗疫英雄</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李金喜</b></p><p> </p><p> 隆盛庄中学培养出来的抗疫英雄刘慧敏的随笔,我听了三遍,看了二遍,现摘抄如下:</p><p><br></p><p> 刘慧敏从2020年1月22日关注武汉,他感到事态严重,他决心要去前线,尽医生的职责,为阻击疫情贡献力量。</p><p><br></p><p> 这次疫情参战者,大多是感染科、呼吸科和重症科的医生与护士,作为心血管医生的他,多次向组织提出奔赴一线的申请,同时得到老党员(原丰镇市隆盛庄镇四美村大队支书)父亲的支持,也得到妻子给予的肯定。</p><p><br></p><p> 2020年2月13日0:01时,接到科主任通知,愿望实现,妻子为他准备行囊,但夫妻两心都七上八下,但肯定一致的是: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归来。</p><p><br></p><p> 在出发前还是做了最坏的准备,为儿子照相,妻子送他上车时,他都没敢正面相看。2020年2月14日18:25时,40名医生和120名护士组成的大团队登上飞机逆行武汉。</p><p><br></p><p> 经过4小时飞行到达武汉,住的条件,病人的情况,比他去时预想的还困难,原定医疗队分成四组,轮换上班,情况突然变化,他在的第二医疗队冒雨连夜上班,18名医生为70名患者工作到凌晨五点。</p><p><br></p><p> 作为心血管医生的他,巧遇一位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房颤病人,他给病人用了改善心脏功能的药,很快病人病情得到好转。还治疗了一名合并急性心梗病人,该病人病了十三天后,在他医治时才发现是急性心梗,疫情情况下要做手术可想而知,在抢救小组的领导下,他决定给病人做心包穿刺术,术后病人很快康复出院。正如他文中所说,每个人贡献出一份力量,团队就会非常强大,会挽救回一条条生命。</p><p><br></p><p> 3月23日转战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奋战10天,收治患者21名,无一例死亡。医生护士不仅救人,还奉献爱心,做病人的心理医生。</p><p> 文中他还讲了思想压力大,可能导致压力性腹泻。</p><p> 3月31日,病区患者全部出院,抗疫之行胜利结束他们一行回到哈尔滨。</p><p> 4月14日回哈隔离结束,家人来接,全家团聚,其乐融融。</p><p> 他还语重心长的说英雄其实很多,比如当地的骨科医生,当地的志愿者,大连的小伙子蒋文强。</p><p> 文中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有生之年参加国家级抗疫工作,值得庆幸难忘!</p><p> 他的总结是:彼时,新春岁首,白雪皑皑,武汉告急;响应号召,白衣执甲,舍己搏疫,几多磨难,转战两地,连战连捷。而今,时已暮春,樱花漫天,吾等凯旋;踏上归途,心情悦然,不惑之年,有此历练,此生无憾,谨以记之。完整地叙述了他参加这次疫战的经过。</p><p> 我想说的是,只要每个人有责任和担当,都可能成为英雄,时代造就一批批英雄,英雄就在我们面前,珍惜每位同学,同事和家人,望我们晚年幸福安康!年青的校友们努力工作吧!下一个英雄,下一批英雄有你们。</p><p><br></p><p> 2020年4月19日于呼和浩特市家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读刘慧敏《援鄂抗疫随笔》感想</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马彦彪</b></p><p><br></p><p> 今天有幸在情系隆盛庄文化艺术群拜读慧敏援鄂抗疫随笔,感慨万千,为慧敏不辱使命援鄂抗疫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也为慧敏平安归来由衷的祝福!</p><p><br></p><p> 有幸和慧敏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共同工作6年,慧敏毕业于包头医学院,后考入哈尔滨医科大读研究生,后供职于哈医大二院。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我们俩不仅是同事,而且还是亲亲的隆盛庄老乡,他也把我当大哥看待,我有幸在牙克石参加了他和他爱人的婚礼,他爱人是察右前旗人,也是咱们老乡。慧敏业务精湛,医德高尚,吃苦耐劳,身上有着倒流水人所具有的坚强品格;刚来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生活条件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靠着自己的努力拼搏,闯出了一番自己的天地。慧敏是非常有内秀的一个人,平时话不多,一说话就笑,年纪轻轻有点少白头,但他是一个敢说,敢做,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一个人,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工作,成为了一个值得大家尊重并认可的医学专家!有时我也常常在想,为什么从隆盛庄走出去的那么多人都那么优秀,想来想去觉得有这么几点,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前辈老师给予指正。</p><p><br></p><p> 一是隆盛庄教育抓的好</p><p>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正因为有那么多可亲可敬的老师们辛勤付出,培养了大批国家栋梁之才;</p><p><br></p><p> 二是隆盛庄历史悠久</p><p>民风淳朴历史悠久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祖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以及良好的家风,精忠报国,尊老爱幼,尊重师长,母慈子孝等良好家风也是造就了一代一代人才辈出的原因之一;</p><p><br></p><p> 三是生活的艰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生活的艰辛和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乡去打拼一番自己的天地。就如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一样,生活艰辛,但他永远不放弃希望,放弃责任,不放弃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不断奋斗拼搏,虽然拼搏的过程有悲有喜,有苦有乐,但坚持最重要,在困苦的日子里继续前行,乌云过后,迎来彩虹,迎来笑逐颜开!</p><p><br></p><p> 四是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p><p> 隆盛庄的游子们遍布世界各地,但他们都有一颗感恩之心,思念家乡,关注家乡的发展,感恩祖国的强大!</p><p>最近几天黑龙江和内蒙古境外输入疫情还牵动着国人的心,但是,我相信有慧敏这样千千万万的抗疫英雄,有我们的白衣战士,广大的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有后方工作人员的支援,默默无闻付出的人民群众,疫情一定能过去!</p><p><br></p><p> 最后,祝愿慧敏和家人平安健康,再立新功!祝愿隆盛庄越来越好!祝愿家乡人平安健康,事事如意!</p><p> </p><p> 2020年4月20日凌晨 </p> <p>美篇编辑:止水孤鱼</p><p>美篇摄影:刘慧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