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文∥网络 整理∥文刀</span></p> <p>吃货名人录有句话:作为一个顶级吃货,不全是因为肚子饿了,是因为嘴巴寂寞。</p><p><br></p><p>我很有理由的把原话给篡改了一下。</p><p><br></p><p>大文豪苏轼也是吃遍大江南北的主,他可不单单是嘴巴寂寞,还有他的文字也寂寞了,急切需要寻找出口,不然这飘香的诗句,放在脑子里,太过浪费啊。</p><p><br></p><p>贬谪的路越走越远,从北到南。食物发明也是顺着路途就地取材,从北到南。</p><p><br></p><p>他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地域三处,也对应他在这三处的美食发明:东坡肉、羊脊骨、煮生蚝。</p><p><br></p><p>诗人不一定会做菜,做菜的不一定会写诗,他是会写诗的厨子。</p><p><br></p><p>吃饭是为了活着,人人都需要吃饭,但吃和吃可不一样,把饭吃出学问,吃出知识,吃出乐趣,吃出境界,吃出文化层次的,唯有他——苏轼。</p> <p>绰号从“吃”而来。</p><p><br></p><p>苏轼不但喜欢给别人起绰号,对自己也毫不吝啬,他的绰号可是被载入史册的。</p><p><br></p><p>响亮是肯定的,最重要的是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推敲。他称自己是“老饕”,这源自《老饕赋》。翻译一下,大概的意思如下:</p><p><br></p><p>庖丁来操刀、易牙来烹调。</p><p><br></p><p>烹调用的水要新鲜,镑碗等用具一定要洁净。</p><p><br></p><p>柴火也要烧得恰到好处,不能火势太旺,呼呼呼地火着房檐的式态,肯定不行,火苗的颜色最好是红中带蓝。</p><p><br></p><p>有时候要把食物经过多次蒸煮后再晒干待用,有时则要在锅中慢慢地文火煎熬。</p><p><br></p><p>吃肉只选小猪颈后部那一小块最好的肉,吃螃蟹只选霜冻前最肥美的螃蟹的两只大螯。</p><p><br></p><p>把樱桃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用杏仁浆蒸成精美的糕点。</p><p><br></p><p>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蟹则要和着酒糟蒸,稍微生些吃。</p><p><br></p><p>天下这些精美的食品,都是我这个老食客所喜欢的。</p><p><br></p><p>把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个厨师搬出来,这两位大咖,各具特色,无人超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庖丁刀功了得,易牙调味无双。</p><p><br></p><p>为一顿饭,挖空心思,也没谁了吧?</p><p><br></p><p>炊具、厨具、水质、烧柴、火候、食材、烹调的技艺,各项要求非常挑剔严苛。</p><p><br></p><p>在那个没有微波炉、烤箱的年代,他吃出了跨越千年的超越感。</p><p><br></p><p>这真的不是“太讲究”三个字就可以简单总结和定论的,人家还有十足的美感呢!</p><p><br></p><p>不用看见,不用尝到,听着就流口水。这就是苏轼,他不是最有名的厨子,可他是最独一无二的厨子。</p> <p>1079年的乌台诗案,他被关在狱中。一辈子都好吃一口的苏轼,在狱中的接头暗号,和别人都不一样。</p><p><br></p><p>他和儿子约定,如果没什么危险,饭菜随便什么都行,但是听到不好的消息,就送一条鱼。</p><p><br></p><p>有一天,儿子为了搭救他出狱的事到处跑门路,就委托亲戚给苏轼送饭。</p><p><br></p><p>亲戚出于好心,想让苏轼改善伙食,精心地做了一条鱼,苏轼看见鱼,觉得自己是死到临头,在狱中写下诀别诗。</p><p><br></p><p>结果这首诗太深情太真诚,感动了神宗皇帝,北宋一朝对待士大夫很人道,于是一道圣旨,将他发配黄州。</p><p><br></p><p>元丰三年(1080年),他在《初到黄州》中写道:“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p><p><br></p><p>“眼尖鼻子灵”是美食家的共性,苏轼来到江边,首先想到的是,这里面的鱼该是多么鲜美啊!</p><p><br></p><p>抬头看见山林,脑海里始终萦绕一个问题,这山上藏着多少新鲜的竹笋呢?</p><p><br></p><p>在黄州他又多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苏东坡。</p><p><br></p><p>虽然出任黄州团练副使,却只是虚衔,没俸禄。要解决吃饭问题,那就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当地官员的帮助下,开垦荒地。</p><p><br></p><p>人光吃五谷杂粮,胃受不了,这期间他发现一样好东西——猪肉。</p><p><br></p><p>经过他的妙手研制,成就了餐桌上的一道名菜——东坡肉。</p><p><br></p><p>诗情大发的苏轼,敬天敬地敬猪肉,专门写了《猪肉颂》。</p><p><br></p><p>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p><p><br></p><p>发明是无心的,但影响力是长远的。当时无人问津的猪肉,成了他调节苦难生活的润滑剂。</p><p><br></p><p><br></p> <p>吃货名人录上还说:腐女拯救世界,吃货一统江湖。</p><p><br></p><p>吃饭有水平的人,什么饭都能吃,能吃友好的饭,也能破解别人密谋的饭,虽然不似鸿门宴这般凶险,但也是一比六,情况危机啊。</p><p><br></p><p>故事是这样的:苏轼年轻时,通过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已经名声大振。偏偏有几个举人非常不服气,就私下约定一起请苏轼吃饭,合伙戏弄他。</p><p><br></p><p>苏轼欣然赴约。</p><p><br></p><p>这时候有个举人说,吃饭前要行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行完令可以独吃一盘菜。</p><p><br></p><p> “姜子牙渭水钓鱼!”第一个说完,捧走了一盘鱼。</p><p><br></p><p>“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端走了马肉。</p><p><br></p><p>“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拿走了羊肉。</p><p><br></p><p>“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位把肉端走。</p><p><br></p><p>“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位抢走了排骨。</p><p><br></p><p>“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位端走了最后一盘青菜。</p><p><br></p><p>六个人兴高采烈地,等着看苏轼的笑话,谁承想,风云突变。</p><p><br></p><p>苏轼一拍桌子,大声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那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p><p><br></p><p>这些人确实是算盘错打,和苏轼比拼历史典故与文学素养,那正好撞枪口上,当然是死翘翘啊。</p><p><br></p><p>爱吃的人还有一个可贵之处——要敢于冒险。</p><p><br></p><p>1085年,在常州谪居时,有一大户人家非常善于烹调河豚,味道独特,这家人想让外人来评评厨艺,于是请来大名鼎鼎的苏轼。</p><p><br></p><p>厨师把做好的河豚,让苏轼品尝。</p><p><br></p><p>家里所有的女人和孩子都悄悄躲在屏风后,想听听这位大诗人的高论。</p><p><br></p><p>竖起耳朵仔细倾听,结果苏轼一语不发,只听吧唧吧唧牙齿碰筷子的声音。</p><p><br></p><p>正当失望之极,听到苏轼大喊了一声“也值得一死”。</p><p><br></p><p>吃完河豚可没白吃,在为已故高僧惠崇所绘的鸭戏图作题画诗时,顺带手就把河豚写进去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才是吃出新高度。</p> <p>吃出学问。</p><p><br></p><p>苏轼和刘贡父是同僚也是好朋友。有一次,在一起吃工作餐,餐毕,苏轼说现在吃的东西真无味,我想起在老家吃的三白饭,还记忆犹新。</p><p><br></p><p>所谓三白饭:白米饭、白萝卜、白盐。</p><p><br></p><p>这事说了没多久,刘贡父请他吃饭,他兴匆匆赴约,来到厅上,一看餐桌上放着三样:白米饭、白萝卜、白盐,刘贡父说,为了满足你的味蕾,请你吃“皛(xiǎo)饭”。</p><p><br></p><p>饭后他说要回请。</p><p><br></p><p>几天后,刘贡父到他府上,从上午一直等到中午,已经饥肠辘辘,但还没动静,又等了一个时辰,结果还没有看见饭菜。</p><p><br></p><p>他急了,苏轼却笑呵呵地说,今天是饭也毛,菜也毛,酒也毛,“毛”是方言,是没有的意思,我请你吃“毳(cuì)饭”。当然玩笑过后,还是要喝酒吃饭的。</p><p><br></p><p>这则故事出自南宋诗人曾慥编著《高斋漫录》。你看人家吃饭,不是光嘴巴吃,还有智力大比拼呢。</p><p><br></p><p>在生活的夹缝中,都能寻到好吃的,也是让人醉了,这说的是发生在惠州的事。</p><p><br></p><p>59岁被贬惠州。</p><p><br></p><p>一路被贬,开吃一路。官越做越小,名气越来越大。到了惠州,荔枝这种名贵的水果,让苏轼找到重回唐朝的感觉。</p><p><br></p><p>“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p><p><br></p><p>吃水果的同时,还不忘开发新菜品,“火烧羊脊骨”也是他在惠州的发明。</p><p><br></p><p>身为犯官的苏轼哪有资格买羊肉吃,再说惠州城规定每天只杀一只羊。</p><p><br></p><p>顶级吃货们都有一双慧眼,他观察到,羊肉卖完,剩下的羊脊骨无人问津,屠户几文钱就能卖,有时还白给不要钱。</p><p><br></p><p>这个秘密对他而言,如获至宝。</p><p><br></p><p>他把羊脊骨拿回来用水煮熟,然后洒上酒抹上盐,在火上慢慢烤。</p><p><br></p><p>羊脊骨缝隙里也挂有肉丝,他用细竹子剃着吃,味道无比鲜美,像吃螃蟹。</p><p><br></p><p>对于这一发现和发明他非常自得。</p><p><br></p><p>赶紧写信给弟弟,最后和弟弟说:“好是好,就是惹得狗们很不高兴,本属于它的骨头,我都给吃了”。</p><p><br></p><p>骨头也不是常有,连骨头都没有的时候,他就吃青菜。</p><p><br></p><p>他的《撷菜》诗中:“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p><p><br></p><p>秋末霜降,看我园子里的萝卜芥莱子孙满堂,好不热闹。西晋的何曾一顿饭要花很多钱,到皇宫都自己带厨师。吃的食物不一样,结果是一样的——吃饱了。</p><p><br></p><p>会品大餐,现在还能吃得了菜根,这就是苏轼。吃什么不重要,主要是几篮子青菜也能吃出精神境界。</p><p><br></p><p>能写也生事,《食荔枝》被章惇看到了,他想置苏轼于死地,于是奏请皇帝,继续贬谪,一直向南,到儋州(现海南省)。</p><p><br></p><p><br></p><p><br></p><p><br></p> <p>千年前,这里是蛮荒之地,靠海吃海,那里的人主要吃生蚝。</p><p><br></p><p>入地随俗,他照样吃的很嗨,他研究出吃生蚝的绝美烹饪方法:第一洗干净,和酒一起煮着吃,第二,拣出大个的可以烤着吃。</p><p><br></p><p>他很得意,于是写信给儿子,写完了,好像又想起什么,接着追加了两句说,你知道就行了,千万别出去乱说,如果让开封那些正人君子知道,他们准会哭着喊着也来这里,和我抢生蚝吃。</p><p><br></p><p>这就是苏轼,在绝境中,照样能用“吃”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过成段子。</p><p><br></p><p>诗人那么多,我们不能想象李白和杜甫在厨房里忙碌的样子,但是苏轼在厨房里,一会炒肉,一会煮菜,一会炖鱼,我们就觉得理应如此。</p><p><br></p><p>食物碰到苏轼,就能把自身魅力无限扩大,都跻身到名吃品牌行列。</p><p><br></p><p>“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梅菜扣肉”、“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凉粉”、“东坡羹”、“玉糁羹”、“东坡酥”、 “为甚酥”的饼、“错著水”的酒也是品牌,足够成一席。</p><p><br></p><p>创下这些名品,苏轼堪称美食家是完全能胜任的,但他和别人不一样的特异功能是:官位显赫时能把山珍海味吃出别样滋味,贬谪遭难时能把萝卜青菜吃出花样名堂。</p><p><br></p><p>能吃是福,不吃是罪,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食物故,世界都可抛。</p><p><br></p><p>他之所以那么可爱可敬,因为他身上除了诗气、仙气、神气,还有浓浓的烟火气。</p><p><br></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文章来源于鱼羊史记 ,作者鱼羊作者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致谢图文作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