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班语言绘本---《不见了》

啊哈.

<h3>  <font color="#191919">作品及活动设计分析</font></h3><h3><font color="#191919"> 作品以第一人称"我"讲述了一个孩子丢失物品后的故事。帽子和摇篮,手帕和船帆,纽扣和星星...这看起来完全不相及的东西,在孩子的眼睛与脑海中却满溢着对自己丢失的物品的无限想象和美好愿望。全文充满了浓郁地感情色彩,选择了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随身物品,以物品的外形引发联想,直观生动,满足孩子的认知需要,让孩子读了能不由地引起共鸣。同时,全文洋溢着童趣,让人读了发出会心的微笑。绘本画面线条简洁、流畅,简单勾勒出所要表现的物体,尤其是外形上的特征,便于孩子对比观察。并用黑白和彩色两种方式交替表现物品和其所进行的想象,色彩. 上鲜明的对比,暗示着孩子在丢失东西后的灰暗心情和想象后的快乐情绪。</font></h3><h3><font color="#191919">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年龄小的孩子阅读的图书。在设计教学时,把以让孩子快乐阅读作为目标。通过读本中的句式,提出"什么不见了?变成了什么? "的问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运用对比的方法猜测画面的内容。帮助孩子建立内容之间的联系,感受阅读画面带来的乐趣。</font></h3> <h3>  今天的故事结束啦!那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丢失过什么你很喜欢的东西呢,小朋友觉得它们会变成什么呢🌈☀️</h3>

孩子

物品

丢失

画面

绘本

对比

想象

小朋友

阅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