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港”春潮

戴四维

<p>  所谓“状元港”即是浮梁县经公桥镇的源港村,宋末元初1271年建村,距今750年左右!是历史文化厚重的名村,庚子清明期间,春深潮涌,笔者探访了源港村,现将在村里拍的照片编辑成篇,与朋友分享。</p>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第一篇 </font><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源港春秋</span></div></h1><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333333">皖水赣溪撞源港</font></h3><h3><font color="#333333">六百春秋话沧桑 </font></h3><h3><font color="#333333">计氏耕读富庶地</font></h3><h3><font color="#333333">祈盼后来状元郎 </font></h3><h3><font color="#333333"> 在第一篇里,让我们粗略了解源港村的地理位置及历史。 </font></h3> <h5><font color="#ed2308">源港村口</font></h5> 源港村地处浮梁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处的206国道旁。<div> 从宣传横幅打上了今年今年春天的烙印。</div> 这是老206国道上的一座桥,桥的一半归源港村 源港村原来称为“撞源港” 所谓“撞源”是因为由安徽的白泥河水(图片上方的河水)与江西浮梁西湖乡的桃墅水(图片的右下方)在此地交汇,称为“撞源”,这就是“撞源港”的来历,而“撞源”与“状元”谐音,所以人们都称此为“状元港”。 村庄的主体部分由一弯清水环抱其中。村对岸的青山,山峦起伏,形成笔架形状,是个风水宝地。 这个村计姓家族由下游的港口村迁来建村,自古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村庄,从这个村的“计氏宗祠”中堂前梁上挂的康熙四十七年的“文元”牌匾上可以知道,此村出过乡试中举的“文元”。但并没有出过“状元”。其实在浮梁的历史上,出过二百八十多位进士,只有半个状元。我们在此祝愿源港村经后真的能出高考“状元”。 这是“计氏祠堂”的大门口。 墙面上的石雕、砖雕精美,可以看出当年祠堂的豪华。 这个航拍镜头可以看见祠堂的位置,在照片的上方,有人看见了吗?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第二篇 河岸赏韵</font></h1><div>春来人在画中行</div><div>两岸景色耀眼明</div><div>江边小憩风华赏</div><div>闲坐亭中话古今</div><div> 源港村依山伴水,景色优美,尤其是三水六岸,步步成景,漫步其中,春潮涌动。</div> “状元港”最漂亮的景色是这撞源水的两岸。让我们漫步两岸,静静的欣赏。 返过身来,岸边的枫树立在村头,守护着这里的风水。 这是秋天的景象(2017年手机摄) 村头岸边的大枫树下村民的活动广场之一。 这是秋天的景象(2017年手机摄) 从这个角度看,在2017年这里还有一座木板桥。 再往河边靠近,横看木板桥。(2017年手机摄) 岸柳成行,令人留连忘返。 柳树下竖立的源港新十景的牌子,引起游人无穷的兴趣。 来到廊桥,亭廊相映,对岸就是笔架山。 桥上看到的河岸是这样的。 我们走上廊桥,换个角度,看见的柳岸是这样的 。 走过廊桥,来到了河对岸,拍摄的还是这个角度。 岸边的菜花为绿色的春天装点着绚丽的色彩 秋天里同一个角度 登上山上的步道,看见我们刚刚走过的廊桥。 山道边的杜鹃花盛开怒放。 秋天的霜叶同样争奇斗艳。 绿水映杜鹃,春江情意绵。 山边鲜花村边树,两情相悦送东风。 同一个角度,春花秋叶。 从高处看村庄,格外秀丽。 山上看村口的枫树,是这样的。 从山路下来,来到了一座独木桥边,桥对岸竖起的大石头上写着“小瀛洲”三个大字,这是我市著名书法家朱丹忱的手笔。 空中看“小瀛洲”是这个样子,两水“撞源”形成一个鲤鱼头的形状,意喻“状元”“鲤鱼跳龙门”。“小瀛洲”三个字就在鱼嘴上。小瀛洲上修了几幢休闲木屋,韩晓光先生称其为“蓬岛仙居”,是老村庄的新景象。 这是桥上的廊道,正好在两源相撞处。何不取名“状元郎”(撞源廊)? 岸边的两棵老树像两条苍龙在水面翻腾。 左边看见的是桃墅来到水,与白泥河水交汇后还是叫桃墅 这里看见的是白泥河水。 在“状元郎”上看见的河边的广场。 空中看广场是这样的,岸上的太极图和水中的太阳倒影又形成了阴阳二极,甚是巧合。 镜头推远,看见的是更美的景象。<b></b> 镜头向右移一点,看见刚才见到的两棵腾龙老树 镜头通过“鲤鱼嘴”看见人们休闲的景象。 我们可以看大景,其实小景也会给人以生活气息。 村边芬芳的菜花,给人踏春的向往。 岸边的小树依偎在房子旁边,若干年后,这幢房子将依偎在这棵大树下。 这是白泥河水 白泥河水的岸边。 村里虽然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但村民还保留着将东西都到河里洗刷的习惯。 有时遗迹也会给人想象,建议农村多保留一些从前的痕迹。 我们来到了两水交汇前的桃墅水岸边。这里还有一座廊桥。 岸边的圣贤小院<div>自古圣贤皆寂寞</div><div>惟有饮者留其名</div><div> 这个小院不知留下过多少“千金裘”和“五花马”</div> 我们走上廊桥,桥上坐着一位老太,攀谈起来,原来是摘茶归来,在桥上等收购鲜茶叶的人来收购,今年的天气较冷,清明后一天的鲜茶叶收购价都要上百元一斤,从老太采来的鲜叶看,一上午摘的茶叶确实不多,看来今年的茶叶价钱较贵。 在桥上看见的两水撞源处。 来到有太极图的广场岸边,在这个角度看两水撞源出,水面平静如镜,河水碧绿,一幅不一样的感觉。 一块石头挺立江心,这就是传说中的中流砥柱吧。 要看河对岸的杜鹃花,这是刚才近距离拍过的花束。 人们在岸边游玩,放飞春天的风华。 人们在柳树下漫步,感受春潮的涌动。 两岸青绿成荫,交相辉映。 柳树下又是一种心情。 这是在河对岸看见的上图中的柳树。 源港的岸边,花坛小径,柳树成荫,不同的人来到这里就有不同的境界。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第三篇 笔颂新十景</font></div></h1><h3>笔锋览胜岸听莺<br>蓬岛仙居篝火明<br>双虹双祠双龙水<br>家园玉街韵品茗</h3><h3> 为表现源港村的新面貌,我市著名文化学者、诗人韩晓光先生,为源港村编撰了“源港新十景”。使源港村更是锦上添花,也使人更加记住了源港新景色。笔者狗尾续貂,将其书写成十幅条屏,以为源港村补壁。</h3> 柳岸听莺<br>春来人在画中行,两岸花光照眼明。<br>且泛扁舟桥下过,风穿柳浪送莺声。 笔峰览胜<br>笔峰高耸势崔嵬,栈道萦纡上九垓。<br>绝顶凌风舒望眼,园田锦绣画图开。<div>这里写的是笔锋山上感受的景色。</div> 双虹卧波<br>双桥相望枕清流,水面云光峰影浮。<br>待到月明三五夜,携琴共泛木兰舟。<div>  这里所说的双桥就是</div> 两水撞源后主河道上的廊桥 和撞源之前的桃墅水上的桥。当然,只有桥没有诗人的灵感想象,也是达不到云光浮影的境界的。 家园遗韵<br>家园旧梦此中留,耘雨耕风几度秋。<br>莫谓寻常无足道,一蓑一笠蕴乡愁。 江亭品茗<br>江边小憩赏风华,朝沐初暾夕送霞。<br>闲坐亭中邀父老,开怀把盏话桑麻。 蓬岛仙居<br>一弯碧水绕汀洲,花木葱茏风物幽。<br>了却纷纭身外事,暂栖蓬岛侣闲鸥。 篝火欢歌<br>中庭篝火映长天,良夜风清皓月圆。<br>歌舞蹁跹花影里,不知今夕是何年。 玉街寻梦<br>里巷街衢布局精,倒呈玉字纵连横。<br>而今旧貌依稀在,风过犹闻市井声。 双祠遗泽<br>瞻谒双祠意肃然,追思景仰效先贤。<br>心怀爱敬敦和睦,继述宗风世代传。 双龙抱珠<br>两水环流抱古村,芳洲难觅旧时痕。<br>江涛日夜声声唤,重振文明待后昆。 源港村虽然不大,却有看不完的景色,道不尽的故事,愿更多的“好事者”来此觅踪寻梦。<div><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谢谢阅读!</font></h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