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下孙家庄

太白

<h3> 西城潘村孙家庄古槐已千年,村民于槐前立碑槐后建庙,古槐与关帝庙共享村中祭祀,四季香火不断,古槐用他的虬枝绿叶荫庇村庄,人槐相依和谐共生,槐树下孙家庄人世代相守,在树下他们迎着风、吹着雨、说着米、说着面、说着葱、说着蒜、说着情、说着恋、说历史、说恩怨,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把哭哭笑笑的岁月都化作了一树槐荫下茶余饭后的乡村杂谈!</h3> <h3> 每一株古槐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经风历雨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人们依恋他爱护他,相信树旺村兴,村兴树旺,经年累月古树逐渐被神化,古树因人而成神,人有神则古树有神!</h3> <h3> 槐树是树木家族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树种之一,非关经济,只因记忆。明洪武年间的山西移民从大槐树下出发,开枝散叶遍布全国,从此大槐树就成了家乡的记忆,人们寻根溯源坚信大槐树下就是故土!</h3> <h3> 很羡慕有古树的村庄,有古树的村庄文化底蕴更深厚,万物有灵,古树的存在反映出村人与世界的和谐,他不仅是村中风景,他也是村中的一员,代表着兴旺,代表着稳定,代表着安逸,代表着村庄的兴替有序,代表着乡村绵延不断的历史!<br>  </h3> <h3> 如果说子孝村的大槐树是大家公认的爱情树,那么孙家庄古槐就是村庄私享的一株树,他是孙家庄的守护神,历尽荣枯,看惯风云,淡定而从容!</h3> <h3> 孙家庄顾名思义就是孙姓人家居住的村庄,村庄变迁未见明确记载,至于先有槐树还是先有村庄更无可稽考。<br></h3> <h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便于管理,特定阶段对村庄进行了整合与命名,用一个总名称统一规范,原来的村名被一组二组等称谓代替,反映村庄独特性的特殊称呼被淡化,没了个性,于是孙家庄成为潘村六组俗称潘村六队。孙家庄、逼驾庄、老虎庙、八家庄这些村庄旧名丛书面上被弃用,外人从新名字中再也无法判断村子曾经的历史,地形地貌特征及家族构成等直观的信息,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无奈之处吧!</h3> <h3> 城市化的加快,城区不断的扩张,村庄逐步融入城市,淹没在一片片的新城区里,许多村子只剩下一座门楼,一个广场,一个地名在城市里流浪,挣扎着告诉人们他曾存在过,让我们记住那些村庄的小名吧,这是我们最温暖的充满亲情的记忆!处在城市边缘的孙家庄已来到了城市化的路口,愿他在大槐树的守护下树常绿花常开富裕兴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