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丰碑 马本斋

萨拉丁

<h3>抗日战争时期,一支回民支队在华北平原英勇杀敌,屡建奇功,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这支回民支队的创建者,名叫马本斋。</h3></br><h3></h3></br><h3>【视频】CCTV4纪录片《国家荣光》之“民族丰碑 马本斋”(2020年4月14日播出)</h3></br><h3> <br></br>1901年,马本斋出生在河北省献县一个贫苦的回族家庭。1921年,20岁的马本斋背井离乡,投身行伍,加入了张作霖的奉军。<h3>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很快占领了东北全境,马本斋满腔义愤,主动请缨,遭到了上司的训斥,免去团长职务,改任烟台威海汽车局局长。1932年,马本斋所在部队奉命南调,前往南方“围剿”红军。<h3>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怒了身为军人的马本斋。深感报国无门、空怀壮志的马本斋,毅然辞官,解甲归田。<h3> 1937年,日本侵略者挑起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日军侵占了马本斋的家乡献县,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义愤填膺的马本斋,率领70多位乡亲,成立回民抗日义勇队,杀向抗日战场。就在这一年的9月,马本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称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康庄,位于今天的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这里本是冀中平原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当时,日军在华北战场上气焰嚣张,在衡水一带,强征民夫抢修石德铁路,企图打开津浦、平汉两大铁路干线之间的通道,进一步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日军还经常“扫荡”铁路沿线村庄,百姓深受其害。<h3> <br></br>马本斋决心给衡水的日军一点颜色。马本斋精心策划了一场“引蛇出洞,围点打援”的经典战斗。当时,回民支队一支小分队首先佯攻安家村据点。待安家村的日军通过电话向衡水据点驻军紧急求援后,回民支队设法割断了敌人电话线,断绝了两地敌人间的联络。上午8时左右,日寇援军途经康庄村,不想正入回民支队伏击圈。马本斋一声令下,霎时伏兵四起,火力漫天。敌人为躲避火力打击,被迫窜入路旁2米多深的道沟。<h3> 但是没想到这个道沟很深,两米深,日本鬼子个子也矮,他够不着,打枪也只能往天上打。这时候马本斋就下令让队员们往道沟里面扔手榴弹,炸死炸伤了很多的日军伪军,这一仗打得非常出彩。回民支队共击毙日伪军100余人,俘虏伪军5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而回民支队因为组织严密、指挥得当,无一人伤亡。<br></br>自1940年2月到1941年1月近一年时间里,回民支队战果辉煌,连续作战30余次,打开了深南地区对敌斗争的局面,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抗战热情。冀中军区为回民支队颁发锦旗,表彰他们是“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主席也亲笔题字,称赞马本斋带领着一支“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h3>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打响,给了侵华日军当头一棒。恼羞成怒的日寇,调集精锐部队进驻华北,向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报复“扫荡”。面对嚣张的日军,马本斋按照冀中军区的命令,率领回民支队直逼敌人在冀中的心脏——保定。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在敌人的心腹地带忽隐忽现,上岸能打,下淀能藏。数月之间,作战27次,歼灭日伪军500多人,俘虏1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打得盘踞河间的山本联队胆战心惊。队长山本还给周围据点下了道命令:“百人以下的队伍,不准走出据点大门。”1941年8月27日,一千多名日军包围了河北献县东辛庄村。日寇为何兴师动众,重兵包围一个小小的普通村庄呢?<h3> 原来,山本在叛徒口中得知,马本斋是出了名的孝子,所以山本出重兵围村,扑向一座土房子,抓捕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山本以白文冠作为人质,一方面逼她给马本斋写劝降信,另一方面以此诱捕马本斋。敌人软硬兼施,白文冠临难不苟,气节凛然,宁死不屈。马本斋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感情最深。是保护回民支队,还是带队去救母亲?马本斋内心充满了挣扎。知子莫若母。白文冠知道,只要自己活着,马本斋就一定会想尽办法来救自己。为了儿子,为了回民支队,白文冠决心以死来粉碎山本的诡计。她不吃不喝整整七天,英勇殉国。<h3> 噩耗传来,马本斋悲愤交织。他在日记中写下:“母入虎穴为国家,山河气派怎如她,孝心化作剑出鞘,子承母志为中华。”国仇家恨在马本斋胸中燃烧,他化悲痛为力量,带领回民支队更加勇猛地杀敌,以此来祭奠母亲的英灵。1941年到1943年,鲁北连续大旱,颗粒无收。马本斋实施“以粮制敌”的战术,拔掉了冠县桑阿镇一带三个伪军据点,把敌人的粮食为我所用。<h3> 在人民的支持下,马本斋带领回民支队攻克敌人据点30多处,烧毁碉堡40余座,在鲁西北牢牢站稳了脚跟,巩固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大大遏制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43年秋,日军以重兵对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当时盘踞鲁西南的伪军孙良诚部,乘机侵占濮县,企图进一步“蚕食”抗日根据地。<h3> <h3>孙良诚,原是西北军中的一名悍将,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率所部万余,投靠汪精卫。汪伪政权委任他为“第二方面军总司令”、伪苏北绥靖主任,辖伪四军、伪五军。</h3></br><h3>孙良诚部兵力两万多人,装备精良,控制了濮县、濮阳之间的广大地区。孙良诚亲率总部进驻濮阳城东南的八公桥,并以此为中心,设置碉堡、据点百余个,妄图摧毁冀鲁豫根据地。</h3></br><h3>为打击孙良诚部,马本斋提出了“牛刀子剜心”的作战计划。</h3></br><h3> 利用“牛刀子剜心”的战术,也就是斩首行动,擒贼先擒王。如果拿掉总部,群龙无首,其他的就都迎刃而解了。关键是得出其不意。咱们保证的应该是隐蔽地派一支精锐部队直接掏它的心脏。<br></br><h3>1943年11月14日,回民支队秘密向八公桥开进。出发前,马本斋时而感到脖子后面钻心般的疼痛。战士们劝他卧床休息,但他毫不在意,坚持带兵奔赴战场。</h3></br><h3>16日黄昏时分,狂风骤起,黄沙蔽天。回民支队趁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接近了八公桥。</h3></br><h3>22时,马本斋一声令下,战士们乘敌不备,迅速包围了八公桥伪军司令部。回民支队攻占八公桥后,军区部队发起总攻,将敌人盘踞的宅院、碉堡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八公桥外围据点被一扫而清。</h3></br><h3> <br></br><h3>激烈的战斗持续了12个小时,17日午后胜利结束。这次战斗,毙伤敌伪数百名,缴获迫击炮2门,步枪1900多支,子弹4万余发,粮食数百万斤。</h3></br><h3>八公桥之战胜利了,可马本斋却病倒了。他颈部的疼痛愈加严重,有时疼得他脑门上渗出豆大的汗珠。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马本斋颈后的毒疮未能及时治疗,病情急剧恶化,转化为急性肺炎,危及生命。</h3></br><h3>1944年1月底,一封急电送至重病在身的马本斋手中。八路军总部命令,回民支队跟随大部队奔赴陕甘宁边区整训,加入到保卫党中央,保卫革命圣地延安的队伍行列。</h3></br><h3>病情恶化的马本斋没能随军出发,前往他一直向往的延安。回民支队临行前,他拉着冀鲁豫军区司令杨得志的手,久久不放。马本斋叮嘱回民支队的战友:“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h3></br><h3>1944年2月7日清晨,马本斋的妻子孙淑芳带着4岁的儿子马国超赶到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马本斋吃力地拧开钢笔,在纸上写下“中国”两个字。</h3></br><h3> 我父亲说咱们的祖国叫中国,将来你长大了,要像孝敬父母一样,来孝敬咱们的祖国。当时我只有4岁,这件事的本身对我来讲,一直在鞭策着我。<br></br><h3>我父亲说咱们的祖国叫中国,将来你长大了,要像孝敬父母一样,来孝敬咱们的祖国。当时我只有4岁,这件事的本身对我来讲,一直在鞭策着我。</h3></br><h3>当天,马本斋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生命,时年43岁。壮志未酬身先死。英雄陨落在他浴血奋战、无比热爱的土地上。日月同泣,天地同悲。</h3></br><h3>1944年3月17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了马本斋烈士追悼会。毛泽东无比悲痛,亲笔题写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赞誉马本斋为“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送上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h3></br><h3>马本斋的名字,刻写在中原大地上,熠熠生辉。回民支队的传奇故事和抗日精神,也将一代一代传承讲述下去,激励后人。</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vhBekIWII_fk6TvIiyiYY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