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处在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拥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淮安有2200多年建城史。秦时置县,境内有著名的“青莲岗文化”遗址。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曾经淮安“因运而兴、因运而盛”,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中国大运河淮安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p> <p>河下古镇,曾名“北辰镇”,坐落于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境内,形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素有“进士之乡”之称。</p> <p>这里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桥梁,都有丰富的传说故事,可以说是所有古镇中文化底蕴最丰富的一个。</p> <p>文楼建于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位于运河东侧的古镇河下,同萧湖中的曲香楼隔水相望。登临文楼,观赏湖光水色,顿觉幽雅神怡,常为文人学士聚会之所,故由此得名曰“文楼”。</p><p><br></p> <p>文楼兴办之初,开清茶馆,卖小点,经营涨蛋、卢肉、煮干丝等,味满楚城。后来,由店东陈海仙的武楼酵面串汤包改制成水调面汤包,皮面筱薄,点火就着;包内馅心以肉皮、鸡丁、肉块、蟹黄、虾米、竹笋、香料、绍兴酒等十二种配料混合而成,先加温成液体,后冷却凝固。把冷冻后的馅心纳入包内,入笼而蒸,出笼汤包中的馅心成液体,用手撮入碟内,倒上香醋,撒上姜米,再用香菜,上席后,食用时以嘴开口,再吸入汤汁,汤鲜美可口,驰名京都,流传百载。</p> <p>上联</p><p>小大姐 上河下 坐北朝南吃东西</p><p>求下联</p> <p>长长的石板路似乎在诉说千年的历史</p> <p>沈坤是科举制度以来淮安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著名的抗倭英雄,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同窗好友。吴承恩创作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就借用了沈府中的景观进行魔幻场景的创作。</p> <p>状元楼东侧的拱门上有“状元楼”三个字,西侧的拱门上有一个大字“魁”,意即考试第一者。状元楼前有一个骑着骏马的驿使。他一手执缰一手高举着一卷文书,快马加鞭前来报喜:“沈家公子高中状元!”。楼上题写着“倚马成文,上马杀贼;国子师表,天子门生”。</p> <p>魁星楼虽然是新建的,但是仿古城墙和城楼还是气势雄伟,仿佛早已消失的古城又重现了一般。旁边的城墙有一部分是残存的遗迹,这里就是现在的古城墙遗址公园,很可惜,淮安城墙原由旧城、新城、夹城三城组成,是中国仅有的三城相连的古代城墙,但是1958年后逐渐拆除,现仅存一段长约500米的旧城土垣。</p> <p>吴承恩故居,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世界文化名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12号。</p> <p>“吴承恩故居”是我国已故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主席舒同所书。</p> <p>“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p> <p>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河下人,明代文学家,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世界文化名人。</p> <p>大家抬头看上面这块棕底绿字“射阳簃”(y,书房)匾额,它是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的,淮安在西汉(公元前117年)最早设县时曾叫“射阳县”,古代名人多喜欢用自己的居住地或者出生地为号,因此吴承恩也起号“射阳山人”。他的好友也是儿女亲家状元沈坤曾经赠给吴承恩一块匾额,上面就写着“射阳簃”。吴承恩非常喜爱,便把书斋“射阳簃”的匾额挂在正厅里,此匾额现已散失。</p> <p>此客厅是吴家的主堂屋,是举行喜庆婚丧大典和接待至亲宾客活动的场所。</p> <p>这块匾牌,它是由当代中国最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亲笔题写的。八个大字苍劲俊秀,启功先生和六小龄童是忘年好友,写匾时已生命垂危,写好后一个多月就去世了,所以此匾堪称启功先生绝笔之作。</p> <p>六小龄童家族几代因擅长演猴戏而被称为猴王世家。父艺子承,衣钵相传,漫长的历史造就了不少传承久远的艺术家族,这样的家族往往被人们称为“世家”。</p> <p>“三王石”据专家考证,此石雕系元代之物,原为新疆与甘肃接壤处某道观的镇观之宝。明朝初期,该观遭雷击起火,整个道观被烧为一片瓦烁,唯独此石安然无恙,后长期流落民间。八十年代末,六小龄童先生在西北拍摄《西游记》时,经多方寻访,以重金购得。“三王”石雕将兽中之王“虎”、人间之王“龙”、精灵之王“猴”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虎”王仰视“龙”王,仿佛在说:你有何德何能坐享人间富贵?“龙”王俯视“虎”王,似乎在说:此乃命中注定,你应脚踏实地,不得有非份之想。并且用一只龙爪紧紧地按住虎腿。而猴王却悠闲自得,看着龙虎相斗仿佛在说:你们斗吧,我先填饱肚子要紧了。看,他手上还拿着一个桃子。从整个石雕的创意来看,最奇特之处是猴子高居龙身之上。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是至高无上的,而两只猴子居然居其上,这在封建官吏及一般士大夫的眼里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的表现。石雕之所以能够出现在西北并保存下来,也许是那里地处偏僻,山高皇帝远吧。“龙”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虎”是威严与力量的象征,“猴”是活泼与智慧的象征。</p> <p>第一百回 径回东士 五圣成真 四众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和众官欢迎。次日,太宗升朝,作《圣教序》 以谢唐僧取经之功,又纳萧(王+禹)之议,请唐僧去雁塔寺演涌经法。唐僧捧经登台,忽听八大金刚召唤,便腾空而去西天。如来授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p> <p>此船坊为吴家人聚会,品茶场所。</p> <p>作为淮扬菜发源地的淮安,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佳味之美”之誉,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扬,是指扬州,淮,就是淮安。</p><p>淮安很注重吃,所以对于美食很讲究。这里的美食当然是以淮扬菜为主,著名的有平桥豆腐、活鱼锅贴、软兜长鱼、朱桥甲鱼、博里羊肉、老侯野鸭、高沟捆蹄、钦工肉圆等等。</p> <p>软兜长鱼,又称“软兜鳝鱼”,是江苏地区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p> <p>嘉庆年间,淮安“文楼蟹黄汤包”就已“味盖三城,驰名京都”,成了官宦、商贾们到淮安必尝的美味佳肴。“味盖三城”是因当时淮安设有漕运总督部院、淮安府知和山阳县知三级行政机构。</p> <p>平桥豆腐属淮扬菜系,是江苏淮安的一道名菜</p> <p>淮安茶馓是淮安著名的美食,用上白精面,拉出象麻线一样的细面丝绕成四寸多长、一寸多宽的套环,环环相连,呈梳状、菊花形等网状图案,放入麻油锅中泡炸而成,质地酥脆,味道香美。</p> <p>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原县级淮安市)桃花垠永怀路2号</p> <p>周恩来铜像广场上的周恩来铜像高度为7.8米,其中底座3.6米,像身高4.2米,总高度寓意伟人周恩来走过的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铜像由著名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守仁创作,基座上“周恩来同志”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由江泽民同志于1997年12月31日题写。</p> <p>镇淮楼前的并排的三座桥叫“三思桥”,意思是进入官府衙门须三思而后行。</p> <p>镇淮楼,又称“鼓楼”。镇淮楼本名谯(读qiáo)楼,意为城门上的瞭望楼。</p><p>镇淮楼雄踞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中心,巍峨高大,古色古香,是淮安古老而文明的象征之一。</p><p>镇淮楼从南北朝时起,经历晋、隋、唐、宋、元、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具体创建时间已不可考。北宋、明弘治、嘉靖年间知州陈宪、宋继先均修缮。另安徽和县也有同名镇淮楼。镇淮楼始建于北宋年间,原来是镇江都统司酒楼,清代乾隆年间,因为水患不断,人们为震慑淮水,才改名为镇淮楼。</p> <p>檐角上有很多动物造型 ,应该是 “走兽”或“小跑”,都是传说中的神兽。</p><p>一般说来 如果是琉璃顶 “仙人”后面的走兽(小跑)一共有10个依次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工匠称之为:1龙2凤3狮子 4天马5海马 6狻7鱼8獬9吼10猴, 再后面是垂脊兽。一般,分3、5、7、9个不包括仙人,由数量不同表示该建筑的等级高低,10个是最高级,但仅用于太和殿。</p><p>如果是黑活瓦件(灰顶),没有“仙人”,第一个是“狮子”,后面全是“马” ,单数个,但最多5个。</p><p>最早是用于修饰、掩饰铁钉的痕迹,后来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屋檐部位不需要加铁钉,而走兽的形象却保留下来,成为建筑等级的标志和建筑装饰构件。</p> <p>淮安市淮安区,大圣桥东端,甘泉井所在之处,因甘泉井又名龙窝,所以这条巷子即名龙窝巷。巷子为南北向。古巷南连镇淮楼东西路,北接东西门大街(美食街)。巷子中段连接多子巷和驸马巷,巷内建筑大多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原始风貌,青砖小瓦,木门飞檐处处都彰显着历史的风韵和气息。</p> <p>龙窝楼坐西朝东,为重檐庑殿盝顶式建筑,高15.9米,进深25.7米,宽30.5米,檐牙高啄、斗拱林立,是中华传统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精品佳作。</p><p>龙窝楼始建于唐,闻名于宋,历代屡建屡废,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珍贵的诗词歌赋。自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正月,赵匡胤率领禁军攻克楚州(今淮安)时下榻于此。到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此处因是宋太祖下榻之处,龙窝楼遂被定名。</p> <p>总督漕运部院可是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位于淮安区的中心,面积不小,和楚州标志性建筑镇淮楼、淮安府衙大堂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兴衰的历史见证,更是华夏文明的一大奇迹。所有建筑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逐渐被拆除,现在将所有的遗迹保护起来,修缮恢复了龙旗、旗杆、石碑、影壁,再现了宋明清三朝漕运遗址地层。</p> <p>韩侯祀祠淮安市镇淮楼东约200多米处。韩侯词是纪念汉初军事家韩信的祠。韩侯祠是淮安城著名的名胜古迹。韩信(?一前196),淮阴(今淮阴市西南)人。初属项羽,继归刘邦,被任为大将。他善于将兵。被封为齐王、楚王,后降封淮阴侯。后为吕后所杀。他少年丧亲,家贫如洗,自今还留传着他在淮安遭受胯下辱和向原母乞食的故事。</p> <p>淮安古城城墙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九年,因为倭寇犯境,始建夹城,后来逐渐成型。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年间,多次修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