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本周是 “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第十周,有了前九周的经验,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已经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并熟练掌握了线上教学的方法和策略。</h3> <h3></h3><h3></h3><h3></h3><h3></h3><h3> 本周五年级一班的教学内容为第四单元的12课和习作“他——了”、语文园地四的前三部分内容。<br></h3><h3> 在本周的学习中,王文艳老师除了利用“腾讯文档”让学生对自己的晨读、听课、作业进行自我评价督促作用以外。还继续利用qq群,发挥组长作用,在qq小组群里面提交作业,督促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将学生优秀的作品作业在大群里分享,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对于应付完成的作业,也截屏发到大群里,提醒这些孩子不要再出现类似的现象,也引起家长的重视。
</h3><h3> 为了培养孩子互帮互学的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语感。本周王老师开始进行了组内课文朗读互相点评活动。每个组组长进行了具体安排,每位同学将自己读的课文发录音或者视频到小组群内。组长利用腾讯文档表格,指定两个同学对一位同学进行点评。这样避免了遗漏问题。老师随时跟进,督促孩子们积极参加读书互评活动,将活动进行的好的小组进行表扬,文档表格截屏分享到班级群供其他小组借鉴学习,经过两天的推进,多数学生已能够进行点评,但仍有个别不参与活动当中,对这些学生点名呼叫,希望能够全部参与这次这种活动。
</h3><h3> 本周五一班的孩子读的仍然是《三国演义》,老师会提前布置具体读书的内容,学生写“读书记录卡”,对人物的评价和读文后的感受要求写完整的句子,将设计美观,内容丰富的分享到班级群,供大家学习借鉴。与此同时请孩子们利用网络听评书《三国演义》后,将自己喜欢的故事讲一讲,视频发到班级相册中《三国演义》相册中,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
</h3><h3> 针对学习效果不太满意的孩子,王老师成立了“线上学习查漏补差小组”, 每天布置一些具体的复习内容,让孩子完成以后提交到这个群,老师进行批改点评。经过近两周的时间,目前仍有5人不能按时提交作业,通过网络不停的呼叫,家长的态度非常好,但是行动迟缓。对于表现好的积极的孩子及时表扬,本周的写话复习,孩子们对围绕中心句写一句话段话来还是比较困难,把握不住要点。王老师将平时训练的方式提醒给学生。再将写的合格的同学的练笔分享到这个群里,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督促及时更正。落实到位。很多孩子已经养成了多音字先写字义,再组词的习惯。</h3><h3></h3><h3></h3><h3></h3><h3></h3> <h3> 刘红英老师带领着5.2班孩子们,继续利用微信群完成晨读、作业,读书分享活动。将存在的共性问题利用群公告进行指导。并将课后词语用看拼音写词语的形式进行检测,古诗和日积月累利用默写、填空的形式检测,并利用晨读时间进行古诗背诵的检查。为了指导孩子在学习的同时做好笔记,刘老师将优秀笔记转发到班级群里,督促不会写笔记的孩子整理完善笔记,供其他孩子借鉴学习。每天坚持小练笔和课外阅读,共读《三国演义》将小报、思维导图、音频等作业在小群里共享,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h3><h3> 在每天完成作业的同时,刘老师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并指导其及时纠错。</h3> <h3> 在这一周的学习中,六一班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有条不紊,精彩纷呈。孩子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学习,加强锻炼,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h3><h3> 本周,王老师的工作重点仍然是学困生的辅导工作。每天早晨,王老师会督促学生于7:50以前在小组群打卡,按照老师提前在在qq群里布置具体的诵读任务,8:00准时开启晨诵课,并让学生进行诵读打卡。要求家长把孩子诵读的视频发到群里,并对学困生的诵读进行适当的指导与分享。督促学困生10:00准时进行在线学习。并随时跟进,为学困生答疑解惑。并对学困生的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王老师还组织学生“结对子”,建立网上学习互助小组,让他们共同提高,既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也树立了良好的班风、学风。</h3> <h3> 这周六二班的胡老师着重抓了后进生的学习。后进生的学习主要是保底,胡老师经过和后进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商量对策,和家长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支持。然后再和后进生进行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这些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了前期的这些铺垫,后进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胡老师要求这几位后进生把每天的家庭作业先让小组长检查,然后再发给老师,由老师亲自检查,发现他们作业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后进生觉得不完成作业是不行的,所以就没办法偷懒了。经过胡老师的努力,后进生的工作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h3> <h3></h3><h3>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是战疫情应急之举,更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展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拥有不一样的课堂,也能拥有别样的收获!</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