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高山仰止</span></p><p> ———献给天路行军的妈妈们</p> <p>疫情期间,朋友推荐一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天路行军1950》——千名女兵徒步进藏纪实。“千名女兵徒步进藏”这八个字像八道闪电撞击眼帘,因为我妈妈是这“千名”里的一员,妈妈们艰苦卓绝高原行军的形象即刻浮现脑海……</p> <p>七十年前,一千多名妈妈们正值豆蔻年华,大部分生活在天府之国四川(包括重庆,当时重庆隶属四川),家庭条件优渥,准备参加大学招生考试。</p> <p>当时(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军校发出招生通知,这群与全国内陆大部分地区人民一道刚进入新中国的姑娘们,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穿上了黄军装(解放初期的军装)。</p> <p>几个月培训结束,她们分配到各个岗位,与部队指战员共同完成进军西藏、统一祖国的任务。她们也给这支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老部队带来蓬勃生机。</p> <p>虽然军校教员、部队领导把西藏的情况和完成任务的艰巨性讲得很明白,但这群天真活泼单纯可爱的姑娘们并没有把困难放在眼里,1950年3月带着欢快的笑声跟随大部队踏上进军西藏的征途。</p> <p>然而,高山缺氧、狂风暴雪、旷野冰河、缺衣断粮、餐风露宿,特别在女性生理期与男兵一样趟冰河、卧冰雪,难以想象的困难伴随2000多公里荒原和十几座海拔4000米以上大雪山,这一路的艰苦非常人能承受。</p> <p>可是,当年花季的我们的妈妈们走过来了,不仅如此,她们一路歌舞说唱为部队鼓劲;一路宣传发动解开藏族同胞的疑惑、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p> <p>一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维护部队战斗力、拯救藏族同胞生命;一路学习贯彻中央相关政策与西藏上层建立良好关系打通行军关隘;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修建机场,为后续部队行军创造条件;一路收集天文、地理、气象、矿产、野生动植物资料为日后建设西藏奠定基础……</p> <p>她们也是血肉之躯,她们正是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龄,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p> <p>感谢作家纪晓松历时近三年,行程数万公里涉足十多个省市采访百余名首批进藏女兵,2007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天路行军》(第一版),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波澜壮阔却被历史淹没的、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女兵天路行军图画。</p> <p>更为可贵的是,纪晓松十多年来,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特殊的情结,与当年徒步进藏的部分妈妈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p> <p>他几乎每年到成都、南京等地回访部分老兵。为了弥补当年书中的一些缺憾,他2017年春季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决定重新修改补充相关内容,再版《天路行军》一书。这种锲而不舍、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深受老兵妈妈们及其子女的赞誉。</p> <p>两年多来,经过深入采访写作,修改删减,补充完善,再经过重大题材相关部门的审查,新版《天路行军》终于问世。</p> <p>在这部著作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群出生在旧社会的女学生是怎样成长为背负民族希望、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的共和国战士;一群天真烂漫的姑娘进入西藏结婚生子、扎根边疆,忍受母子骨肉分离痛苦成长为舍小家为国家的伟大母亲,她们承受的情感上的苦痛比千里行军更甚。</p> <p>这本书展示的不是苦难,而是女兵们昂扬的奋斗、坚定的理想信念、意志品格的锻造、丰富的精神世界,这群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里完成特殊使命的女兵,应该被后人记住、被历史记住、被共和国记住!</p> <p>不是因为她们是我们的妈妈我们才敬仰她们,而是在她们身上闪耀着中国女性善良、坚韧、勇敢、乐观、吃苦耐劳、识大体顾大局的母性光辉。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当问起妈妈们经历那样的艰难困苦是否后悔过,所有妈妈都说:我骄傲,我有幸参加了统一祖国、解放西藏人民、建设西藏的伟大事业 ,人生有这个经历很幸福,绝无后悔!</p> <p>这就是我们妈妈的胸襟和境界,这就是她们的初心和信仰!作为首批徒步进藏女兵的儿女,我们纪念她们,也是鞭策自己,传承妈妈们优良品德,教育引导下一代在国家、民族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勇敢地担当社会责任,尽公民应尽的义务。</p> <p>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既熟悉又陌生的妈妈们,让读者对“中华母亲”有更全面的认识,让当今青年从首批进藏女兵身上吸取精神营养,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坐标。</p><p> 再次感谢作家纪晓松,您的辛勤劳动奉献给社会高贵的精神产品。</p> <p>我和荐书的朋友白玛、作者纪晓松看望书中主人翁李俊琛阿姨、黄崇德阿姨。</p> <p><br></p><p><br></p><p>注:文中图片有版权归属,请勿下载转发,谢谢。</p> <p>小洪老师制作的首批进藏女兵电子相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