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和平小学三年四班董紫涵</p> <p> 亲爱的同学们,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学习了很多名诗佳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圣杜甫的世界吧!</p> <p> 人们一提到杜甫,总会想到李白,李白和杜甫像是人和影子一般,在阳光下相互总是离不开!虽说他们总被一起提到,但他们却是大不相同。相对于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更倾向于现实主义,这也许就导致了现在人们偏爱李白的现象!在当代社会,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大不相同,人们更多是过着幸福的生活,很慢对杜甫诗句下的内心情感发出感慨,而是被李白古诗中的浪漫所吸引!</p><p> 而我也是这些人们中的一个,但是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发现杜甫不单单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同时代无人可以媲美的忧国忧民的诗人。都说吊古的诗离不开怀古,伤今,伤己。但是杜甫的诗多一种喟人,这可以算是非常难得的!</p><p>纵观杜甫的一生,都不太安定,但他那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却未曾变过!</p><p> </p> <p>望岳</p><p>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p><p>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p><p>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p><p>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p>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p><p>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 <p>上元二年(公元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p><p>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p> <p> 随着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进入了他的中年,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时候,感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逃亡的过程中,他曾“暮投石壕村”,目睹了“有吏夜捉人”,他还看见了“三吏三别”。他在逃亡途中与王维一同被捕,后来逃出并得了一个“左拾遗”。但是后来却因言语不当被贬,弃官而去。即使他的中年命运多舛,他还念念不忘报国。晚年的他因战乱流离失所,后来在四川安定下来,但他却是在小船上走完一生的!</p><p> </p> <p>在求官的过程中,杜甫的雄心壮志在对朝廷失望和对老百姓的艰苦有深刻的了解下,慢慢的被忧民所替代!他清醒后,遍用余生通过诗句为老百姓争取幸福。</p><p> 儒家倡导“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很容易,穷则独善其身着实不易,更能可贵的是穷困时不忘心系天下。而杜甫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爱国爱民的杜甫,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敬仰吗?</p><p> </p> <p>这样的杜甫,是让后人铭记和欣赏的!不仅仅是诗句。更是那一颗忧国忧民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