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太行

虎捷

<p class="ql-block">父亲去世三年的时候,二伯父坚持要让父亲叶落归根,当时我们还有些不舍。父亲的骨灰安放在郑州烈士陵园,亲人们也都在郑州,看望祭奠都比较方便。但是我们还是听从了伯父话,于1994年8月21日,农历7月15,把从解放战争就离开故乡的父亲送回了位于太行深处的老家,老父亲终于叶落归根,魂归太行。</p> <p class="ql-block">父亲追悼会现场,几百人参加了追悼会。参加追悼全会是自发的,不是组织安排的。</p> <p class="ql-block">父亲曾经的同事领导和战友们以及热爱他的工人们参加了追悼会</p> <p class="ql-block">其中有父亲的领导,也有他过去的部下,当时的省级领导干部。</p> <p class="ql-block">爸爸离开郑纺机二十年了,郑纺机厂他的老部下们都给他送来了挽帐和花圈。</p> <p class="ql-block">国棉四厂送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中国纺织机械总公司送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河南纺织机械厂送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安阳钢铁公司送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郑纺机的干部职工们送的花圈</p> 安阳市领导主持追悼会 <p>郑卅烈士陵园纪念碑</p> <p>1994年送父亲回乡时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欢迎,村里召开追悼会,这是会议现场</p> <p class="ql-block">涉城镇政府给父亲送的光荣篇</p> <p>村里的男女老少来参加追悼活动</p> <p class="ql-block">村里还请了吹唱的班子,这是晚上在小树林拉琴</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父亲墓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李斌1926年8月6日出生在太行山深处河北涉县西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爷爷李汉章,奶奶李令利,他上有三个哥哥,大伯李向荣抗战时期被日本鬼子杀害;二伯李增荣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在新乡市邮电局长的位置上离休;三伯李景荣抗战时期加入共产党,曾任村干部;姑姑李凤娥,积极参加妇救会抗战支前;父亲是家中老五,小名就叫小五,后来家里又添了小六,因家里穷养不起生下来后就送给别人,那家人很善良,在叔叔懂事后就告诉他是抱养的,亲人是谁,所以叔叔一直跟父亲他们很亲,並在哥哥们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跟哥哥一样的荣字,改名李继荣,于80年代未在北京体育大学离休。</p> <p class="ql-block">爷爷李汉章</p> <p>爷爷到淮阳看望父母时的合影</p> <p>爷爷在陝州与二伯父家人合影</p> <p>爷爷带豫太回老家时与三伯父、姑姑两家人合影</p> <p>爷爷和三伯父来郑州时与婶婶、永太哥哥和我们一家合影</p> <p>大伯李向荣</p> <p>大伯被日本鬼子杀害,没有后人,后来三伯父家大儿子李治太顶了门</p> <p>二伯李增荣</p> <p>二伯父和永太哥哥二伯母</p> <p>二伯父与二伯母</p> <p>二伯父一家四口</p> <p class="ql-block">二伯父二伯母,我的父母,永太哥哥</p> <p>二伯父、父亲、叔叔三兄弟,永太哥两口、华太在北京钢院</p> <p>二伯父子与两个儿子在天安门广场</p> <p>三伯李景荣</p> <p class="ql-block">三伯父和叔叔</p> <p class="ql-block">三伯母和小孙子小孙女合影</p> <p>我父母回老家看望三伯父时,与三伯父一家合影</p> <p>姑姑李凤娥</p> <p class="ql-block">姑姑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姑夫是38年入伍的老革命。</p> <p class="ql-block">姑姑堂姑和姑姑的孩子们</p> <p>姑姑的孩子们</p> <p>父亲离休后回老家看望姑姑</p> <p class="ql-block">父母和姑姑、堂姑合影</p> <p>姑姑与我们合影</p> <p>父亲李斌</p> <p>父亲和他的通信员</p> <p>年轻时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和我</p> <p class="ql-block">多了一个李予芳,我们成了四口之家。</p> <p class="ql-block">父母调到郑州工作,照片中多了李小东和她的奶妈</p> <p>文革前一年我们全家在郑州人民公园</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母亲</p> <p>父母在北戴河</p> <p class="ql-block">下大雪时我给爸爸妈妈拍的照片,好像是在金水河边拍的。</p> <p>父亲和黄克刚,孙法江两位伯伯</p> <p>父亲与二十军参谋长枫亭</p> <p class="ql-block">父亲参观南华寺和家公合影</p> <p>工作重心转移,种花是离休后的最爱</p> <p>父母与两个儿子全家合影</p> <p>我们和父母合影</p> <p>叔叔李继荣</p> <p>年轻时的叔叔</p> <p>叔叔和婶婶</p> <p class="ql-block">好帅的五叔</p> <p class="ql-block">叔叔的三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叔叔婶婶和两个儿子全家合影</p> <p>父亲和叔叔</p> <p class="ql-block">二伯父、父亲、和叔叔三兄弟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是儿女们心中的神,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去世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渐渐平复,但父亲那慈祥的面容还常浮现在眼前,父亲那浓浓的乡音,还常回响在耳耳畔。</p><p class="ql-block">父亲上路时,老天也哭了,赶来向他送行的,还有漫天飞舞的雪花,当父亲化作一缕青烟,飞上长空时,皑皑积雪也化为涓涓泪水流入大地。兆平妈妈对兆平说:你爸爸是将材啊!只有这样的人走了,老天爷才会先哭后孝(父亲走的那天是一九九一年三月五号,早晨还晴朗的天空突然变阴下雨后又转成了大雪),父亲他不是大将,但他却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父亲六岁时奶奶就去世了,家里很穷,被有钱人叫“糠面大王”。父亲从小就跟一帮穷孩子们一块儿上山打柴,做小伙计,艰苦的生活环境,练就了父亲坚强不屈的性格,也养成了他火爆爆的脾气,为了替穷孩子们打抱不平,爸爸常常被打得头破血流,也绝不说一句软话,深得小伙伴们的爱戴。</p><p class="ql-block">爸爸15岁参加革命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儿童团长,民兵队长。当民兵队长时父亲在家里实验炸药,把家里房顶炸了个大洞,他自己也身负重伤。当武委会主任时,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他带领全县民兵参军参战,冲锋在前,勇敢战斗,不怕牺牲,荣立参战一等功,他带领的连队获得模范连称号。村里老人一直流传这这样的故事,各村民兵一听说要参战,就会问是谁带队,如果是父亲带队,他们就很放心,因为父亲能带他们打胜仗,还能带他们安全回家;解放战争中,父亲渡河南下,迂回在豫皖苏地区,奋战在淮海前线,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战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44年父亲调区武委会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区武委工作时和区委的领导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前父亲与通讯员合影</p> <p>40年代父亲学习的书</p> <p>写有父亲名字的民兵通讯</p> <p>这张照片是从治太哥处看到的,父亲没有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沈丘县首届团代会讲话</p> <p class="ql-block">1953年6月父亲调离沈丘县,到郑州纺织机械厂任职</p> <p>接见越南留学生</p> <p class="ql-block">郑纺机厂办公大楼前</p> <p>1958年刘少奇主席到郑纺机检查工作(这张照片在宁乡刘少奇故居展示)</p> <p>陈毅在郑纺机检查工作</p> <p class="ql-block">彭真在郑纺机厂检查工作</p> <p>郭沫若在郑纺机检查工作</p> <p>郭沫若参观小工厂</p> <p>外国友人到郑纺机幼儿园参观</p> <p>康生到郑纺机厂检查工作</p> <p>在安钢为劳模拉马夸功</p> <p class="ql-block">父亲中等身材,浓眉大眼,中年之后发了福的父亲60年代末到北京开会,那时中国还很封闭很少有外国人,有次他和张华胄伯伯到商店去买东西,连见过世面的北京人都把他当成了外宾。省委书记刘建勋见了我父亲也常开玩笑,叫他“李斌斯基”</p> <p>我的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教育妹妹听党的话,到农村去</p> <p class="ql-block">杜伯伯赠送的挽联</p> <p>文革中的传单</p> <p class="ql-block">二伯父原任新乡市邮电局局长,离休后回到了位于太行山深处的老家定居。秋天父亲回老家看望伯父,看到家乡贫穷落后的情景,老哥俩不仅感慨万千,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结衣缩食支援前线,为了打败小日本解放全国,他们把自己的亲人送上战场,可是现在老区人民的日子还是这么清苦。老哥俩决心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贡献余热,爸爸从他工作过的地方,请来专家对家乡进行综合考察,立项目定方案,求贷款找担保多方求援,经过爸爸的努力以及县乡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座小型炼铁厂终于建成投产了,</p><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山区,人畜吃水都靠水窖储水,天旱时,人们赶着毛驴到几里之外的地方驼水用。50年代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报道,就是专门讲我的老家吃水难的问题,文章中记载这样一首民谣:“有女不嫁西岗村,提起吃水泪淋淋,十里之外去挑水,提起水桶骂媒人”。老哥俩认识到要想改变家乡的面貌,首先就要解决人民的吃水用水问题,爸爸建议村党支部用铁厂盈利的钱,在村里打了两口机井,免费为每户安装水管,定时抽水把水送到全村,通水那天,当清澈的井水哗哗地流进村民家里时, 家家户户放起了鞭炮,不是过年胜似过年!终于把水龙王请到家里来了!人们结束了千百年的缺水的历史!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旱涝保收,勤劳的村民家家户户门前绿意盎然。不少老大爷,老大娘感动的留下了热泪,他们感谢“李斌老哥俩为他们办了件大好事。”然而爸爸为建这个厂,来回奔波的路费都是自己出的。为了支援山区人民的教育事业,他还将自己的一万元钱人民币捐给了村办小学。为了表彰爸爸为老区人民作出的贡献,县委县政府赠给爸爸一个上书光前裕后的光荣匾。村党支部、村委会铁厂还为父亲立了一个功德碑。</p> <p>河北省捐资助学名册上,写父亲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我们小时候</p> <p>我们在功德碑前</p> <p class="ql-block">孙子辈的孩子们在功德碑前合影留念</p> <p>这是当时最全的一张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父亲走了,他永远离开了我们。多年来,我们深深地怀念着他,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凯凯而谈,他那永远也改不了的浓浓乡音,他那五音不全的歌声:"向前走,别退后,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同胞被屠杀,土地被抢占,我们再也不能忍受,我们再也不能忍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这一生中有献身的幸福;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创伤;也有失意的惆怅,但他就是他,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从美篇制作2020到现在已经4年了,期间又增加了一些材料,只能说这个美篇是一个历史的追忆。照片中参加追悼会的叔叔伯伯和阿姨们大都也都已离开这个世界;国棉四厂,省纺机,郑纺机这些国营大厂也早已经不复存在,但历史就是历史,这是一段谁也抹不掉的过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