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筏

车夫车库

<p>上星期天,车夫给我发了一幅他即将进入深度创作的画稿,名叫《庚子之筏》,并告诉我,他要画一幅关于自己对疫情感受的大幅作品。那天刚好是复活节,一个史无前例的复活节,很可惜,那些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未能复活。</p><p>新冠肺炎暴发至今,有很多关于歌颂抗疫英雄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歌功颂德”,极少有描画疫情的本身。</p><p>车夫的《庚子之筏》,明显是基于法国画家Gericault Theodore的名作《Le Radeau de La Méduse》二次创作而成。《Le Radeau de La Méduse》表现的不仅仅是一场海上灾难,也是传达木筏上的人绝处求生的奋斗精神。</p><p>而车夫的《庚子之筏》,描画的是:一艘在大海上漂浮并遇上恶劣天气木筏,木筏上有一群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他们与疾病与风暴抗争,从无望中索取希望的故事。</p><p>昨天,车夫告诉我,245cm x 170cm的《庚子之筏》终于完成了,并发来了作品清晰的图片。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上乌云遍布,疾风撕扯着船帆并卷起惊涛骇浪,似乎要将木筏吞没。画面的前景,几个已经被病毒战死的人横尸在林筏上。一个戴着口罩貌似父亲的男子,绝望地守在刚刚病死的儿子身旁,并用手捂着尸体,生怕儿子的尸体被海水冲走。这少年死者的人体刻画得十分精彩,可以说是这幅画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之一。画面的右下角,有个和死去的少年尸体一样的,赤裸着双腿倒挂在木架上,双手和头都浸泡在海水里的身子,是构成《庚子之筏》整个画面最具感染力的音符。</p><p>画面中两个穿着防护服的女医护,一个用手掌按着已经死去的病人胸口,仿佛希望能摸到已经刚死去的心脏重新跳动。另一个,手拿药瓶,目视前方,渴望新冠特效药能早日从天而降。药箱和已经染病吃药的女子讲述了这次新冠疫情中“有药而没有特效”的无奈。</p><p>记得疫情期间,有一段流传于微信朋友圈“哭喊女医生”的视频,让人十分心痛。医护人员由于长期得不到休息,不能轮换,出现了职业枯竭、恐惧、精神崩溃等正常人性表象,这些信息在《庚子之筏》的画面相关人物上表现得淋漓尽致。</p><p>画面的构图,把水平线上的云与海的交接,造成的空间辽阔感,让人感到茫茫大海,漫无边际,孤立无援,似乎只有这画中流动的线条,与风云变幻的光影。画中的庚子之筏,洋溢着满满的悲剧气氛占据着整个画面。</p><p>站在桅杆旁边傲气的防疫红卫兵,和左边画面殴打跑步不戴口罩的人,以及“告密”者,画家意图通过这些人物,记录这次疫情曾经出现过的,某些人打着防疫旗号,随意强闯民宅打砸麻将台,和破坏老百姓基本的自由,让人匪夷所思的可怕现象。</p><p>《庚子之筏》 以载事的方式来表现这充满矛盾的场面。从守着病死儿子尸体的绝望父亲,到手拿药瓶的护士渴望,再到勃然发作的求生欲望。死亡、绝望与迷茫向画面右边满怀希望的过渡:人们强忍着病痛带来的痛苦,挣扎着挺起身子,希望看见在天边隐约出现的遥远的帆影。其中一人站在木桶上,摇起口罩,希望借此引起远处帆船的注意。画面节奏紧张但一气呵成,张力和戏剧味道十足。</p><p>车夫在《庚子之筏》中,运用其熟练而独特的中国画线条加上西方的素描元素,对人体、衣纹等形态刻画得十分完美,特别是躺着的人体,颇有米开朗基罗之味。在色彩处理上,车夫尽量将整个画面保持“淡”调子,这种在色彩上的克制,使画家得以集中全部精力在“线”上效果的表达。逆光产生的明暗,让车夫更容易塑造人体的体积。</p><p>《庚子之筏》整体画面效果形成的感染力,让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片断,而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历史性事件。这幅画刻画的情节,记录着人类与新冠病毒斗争的过程。</p><p>在当今全球严峻的疫情下,所有生命如此渺小,又是如此伟大。我们相信,在人类生死轮回中,在同病毒抗争中,渺小的生命,最终能囊括整个天地。山川异域. 与子同裳。地球村上的我们 其实都在一条船上, 没有谁是局外人。 唯有相扶相协, 才能从这场史无前例的磨难中解脱出来。 车夫,作为一位职业画家,创作《庚子之筏》,表达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人文思考 。——林彬</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