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协同备课 共研单元教学——记五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

婷婷

来势凶猛的武汉疫情催生了超长的假期,“线上学习”成为重要的教学形式,我们五年级组教师,已经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两个月。<br>  针对本学期总周次减少,总课时减少,五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容量大的特点,在即将开学之际,我们五年级组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整合单元,抓好单元教学,在总课时数减少的情况下,也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让孩子们学得扎实、高效。<br>  本次活动持续5天,每天分为上下午开展活动。组长郭泽壮老师制定了“集体备课安排表”,活动按照如下流程依次有序开展。 <h3> <b> 一、观视频 学经验</b></h3><div><b><br></b></div> 全体集中观看视频“协同教研,共话单元教学”,这是在教研网直播的一场关于单元备课的全国性研讨活动视频。这场活动有专家讲座、经验分享、课堂教学、专家点评……无论是专家水准,还是活动质量,都是全国一流的,能够代表单元备课的全国最高水平。 <h3> <b>二、深度解读教材 整合单元教学</b></h3><p><br></p><h3> (一)深度解读教材</h3><p> 五年级下册教材教学较难的两个单元是: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p><p> 和实验教材相比,新教材作了如下调整:</p><p> ◇ 新增观察物体,由原习题新编,增加从看到的平面图形(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的逆向活动。</p><p> ◇ 将原图形的变换中,平移和旋转分开进行编排,本册安排的是图形的旋转。</p><p> ◇ 统计不再安排众数、中位数的认识,本册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合并进行编排。</p><p> ◇ 原实践活动粉刷围墙调整为探索图形。</p><p> 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 一些新的特色。</p><p><br></p><h3> (二)整合单元教学</h3><p> 五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p><p>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这个单元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等等。概念多且容易混淆,教学时要加强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p><p> 本册教材的编排是: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我们年级组经过讨论得出:可以在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之后,紧接着教学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顺向迁移,又有利于概念体系的完整性。</p><p>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这三个单元。由于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这两个单元容量少,因此,我们五年级组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把这三个单元整合在一起教学。</p><p>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就一个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相对容易。</p> <h3> <b>三、如何单元教学 集体共同研讨</b></h3><p><br></p><p> <b><u>第一单元:观察物体</u></b>,由林茂辉教导主讲,之后全体老师一起商议本单元的重难点、易错点,最终得出本单元教学应把握以下教学目标:</p><p> 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p><p>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p><p>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p> <u style="font-weight: bold;">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u>,由蔡莉老师主讲,之后全体老师一起商议本单元的重难点、易错点,最终得出本单元教学应把握以下教学目标:<br>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br> 2.探索并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br>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br> <b><u>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u></b>,由王云程老师主讲,之后全体老师一起商议本单元的重难点、易错点,最终得出本单元教学应把握以下教学目标:<br>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br>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br>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br>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b><u>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u></b>,由何巧芳教导主讲,之后全体老师一起商议本单元的重难点、易错点,最终得出本单元教学应把握以下教学目标:<br>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关系。<br>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br>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br>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br>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br> <b><u>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u></b>,由冯业江老师主讲,之后全体老师一起商议本单元的重难点、易错点,最终得出本单元教学应把握以下教学目标:<br>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br> 2.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b><u>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u></b>,由覃茂武老师主讲,之后全体老师一起商议本单元的重难点、易错点,最终得出本单元教学应把握以下教学目标:<br>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br>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br>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b style=""> <u>第七单元:统计</u></b>,由莫翠颖老师主讲,之后全体老师一起商议本单元的重难点、易错点,最终得出本单元教学应把握以下教学目标:<br>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br>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br> <u><b>第八单元:数学广角</b></u>,由王婷老师主讲,之后全体老师一起商议本单元的重难点、易错点,最终得出本单元教学应把握以下教学目标:<br> 1.能够借助学具或者画一画,写一写等方式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br>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分析等手段,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找出最优方案。<br>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所学到的优化方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找次品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r> <div> <b><u> 第九单元:总复习</u></b>,由张喜苗老师主讲,她和全体老师一起梳理整本书的知识点,整理成三个大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并整理出每个大块重难点、易错点,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内容。<br></div> <h3> <b> 四、纪律严明 记录详细</b></h3><div><b><br></b></div><p> 我们五年级老师们每天上下午都准时参与,全程认真听讲,积极做好记录。瞧,我们用签到表监督每次备课的参与人数。</p> 除了积极互动,共同探讨如何做好单元教学外,奋笔疾书的老师们及时记录每一个要点,看,这是我们的听课记录。<div><br></div> 这次“集体协同备课”,五年级组的数学老师们相聚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用智慧和勤奋筹备着开学后的教学工作。相信有了这次集体备课,我们五年级数学组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单元知识点的梳理,会有很大的提升,组内的青年教师,在资深教师的带领下,更快地成长。<br><br>

单元

教学

分数

老师

重难点

图形

易错

备课

教材

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