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人间四月,疫情未了,山川阻隔,网络为桥。4月18日下午,“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第六讲,借助CCtalk平台,如期而来。</p> <p> 首先给我们分享的是武侯区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教师王燕艳老师带来的</p><p>新德育呼唤智慧型教师。</p> <p> 初入教坛的王老师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爱孩子、性格好,书教的不错”的好老师。</p> <p> 进入中粮祥云分校之后,之前的好老师却遭到了投诉,这又是为什么呢?</p> <p> 家长的理解固然重要,但这只是外界对自己认同的一种反映,而一个人的幸福在本质上是建立在自我认同基础上的一个人,只有在内心深处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成长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p> <p> 现在的父母真是不简单,如何把好老师继续做下去?曾一度让王老师困惑?</p><p> 直到遇到了新教育,让王老师有了明确的方向。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在当前的语境下成为一个本真意义上的教师就必须从重建信任开始,必须从职业认同开始”。</p> <p> 在新教育的指引下,王老师有了新的思考,教龄并不等同于教育智慧。不一样的时代,面对不一样的父母群体,好老师要做的是一个具有专业性敏锐度和创造力的智慧型的教师。</p> <p> 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围绕学校教育产生了许多新的需求和新的矛盾冲突,每个孩子都带着自己家庭教育的底色进入学校。信息社会里父母的信息多,自我意识强,他们也会用挑剔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面对这样不断变化的复杂的背景,老师首先要建立的是新型的家校关系。</p> <p> 新型的家校关系要基于适当的沟通方式,有真正的沟通往往会让工作事半功倍,在各种家校沟通的形式中,如何面对家长,重塑教师形象,凝聚班级合力传递信息,达成共识结成同盟?家长会是值得研究的突破口。</p><p> 王老师认为智慧型的老师要做老师中的“演说家”,设计用心的家长会。</p> <p> 家长会是教师展示自己带班能力,显示自己教育理念,家校交流的第一现场,演讲对象是需要建立信任争,取家长的支持的群体,理应为学生为自己也为家长们用心打造。</p> <p> 小学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对应着小学期间成长的三个阶段。王老师将家长会设定为四个层级,幼小衔接、低段适应,中段助力,高段起航。</p> <p> 1立足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别;</p><p> 2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p><p> 3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该到小学生活;</p><p> 4怎样用最适合孩子的方式去爱他们。</p><p> 孩子的教育不仅需要好老师,也需要好家长。</p><p><br></p> <p> 接纳孩子原本的模样</p><p><br></p><p>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p><p><br></p><p> 接纳自己的家长身份</p><p><br></p><p> 接纳不完美的教师</p> <p> 培养孩子定时专心学习和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p><p><br></p><p> 成广泛阅读的习惯。阅读,阅读再阅读。</p><p><br></p><p> 家长的关注度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成正比。共同营造班级学习氛围。</p> <p> 家长会上的演说展示的不仅是口才,更多的是智慧,这样用心设计的家长会为家校沟通发起了心与心的桥梁。</p><p><br></p><p> 用心对待我们的家长,用心对待我们的孩子,家长对老师也充满了信心。</p> <p> 好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心理专家”,仅仅与对方换位思考是不够的,时代发展到今天,在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跟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工作方式和从前的不一样。所以要知法懂法。工作中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既要保护好孩子,同时要用规范的行为保护好自己。</p><p> </p> <p>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会面临一些比较复杂的突发事件,比如说活动中的意外、学生间的纠纷、家长之间的冲突等等,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演变成校园危机。老师是遏制此类事件的第一道防线要。</p> <p> 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很可能由学生之间的纠纷演变成家长之间的对立,进而扩大矛盾,老师也必受其累,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新时代的老师还必须具有职业工作中的谈判能力。</p> <p> 教师工作不再是体制内的温室,同样是充满硝烟的职场,能从容应对是新教育智慧型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p> <p> 朱永新教授曾经说:新德育应做到课内外沟通,校内外沟通,现实与虚拟沟通。应建立家庭、学校、政府与社会合作共育机制和学校各要素整合育人机制,形成校内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系统。</p> <p> 只有从习以为常的德育工作中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中培养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胆略。才能用自己的师德师能赢得父母的尊重认可构建家校同心圆。</p> <p> 接下来是武侯区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杨薇颐老师带给我们的:</p><p> 育人是一场“爱”的修行。</p> <p> 从教十二年的杨老师,期待着自己能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好知己,好的指引者。</p><p><br></p><p> 但也有过一段时间的困惑:</p><p><br></p><p> 我爱我的学生吗?</p><p><br></p><p> 他们真正感受到我的爱了吗?</p><p><br></p><p> 面对不同的学生,我该如何通过家校合 作共育让他们获得真正需要的爱呢?</p> <p> 邂逅新教育,李镇西院长的:当一个好老师的最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给杨老师极大的震撼。有了更深的领悟。</p> <p> 教育不是轰轰烈烈的战场,教育是润物细无声,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p> <p> 在缔造完美教室的时候,杨老师和家委会成员设计了班级吉祥物“小扬扬”,每次送给孩子的时候都会说“你是杨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你一定可以表现的更好”,其实杨老师对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说的。</p> <p> 爱是相同的,但面对不同的孩子又是不一样的。</p> <p> 面对自卑的萱萱,杨老师跟家长交流的时候特意向他们推荐了《大师教你做父母》《中国人阅读书目》《新父母 新世界》《做最好的家长》等书目,发挥教师的专业指导,引领学生家长学习专业育儿知识。</p> <p> 没过多久,萱萱妈妈就主动联系了杨老师,并且主动加入她们班的班级家委会,她们还商讨出了家校共育的小秘诀:在家里,爸爸妈妈负责记录他的每一点进步,在学校老师负责记录她的闪光点,并及时交流。不久萱萱变得自信开朗活泼开朗了, 萱萱还在爸爸妈妈的鼓舞下开展了家庭故事会。看到特们的排练照片,杨老师受其启发,开发了她们的班级课程《绘本分享》。</p> <p>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帮助。一个班级的进步离不开家委会成员的默默付出。每年杨老师都会为班上像萱萱妈妈这样的家长颁发奖状。送上一本书。</p> <p> 正如朱永新教授在2017年新教育年度主报告《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中所说的:对于中国的许多家庭来说,教育意味着未来,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成功,意味着父母掌握了自己的未来,意味着整个家庭的成功和希望。</p> <p> 新教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教师的帮助,同时也帮助了更多的家长,帮助了更多的孩子。而新教育也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变得越来越清晰起来。</p> <p> 对听话的孩子来说,理解是最真实的爱。杨老师在睿睿的案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家长也愿意接受,于是在一场足球联赛中当睿睿在比赛即将结束以3:2获胜的时候,爸爸妈妈的欢呼雀跃让睿睿重新喜欢上了学习。</p> <p> 从那以后,睿睿不但不讨厌学习了,反而是班里最积极的那一个。在他的带领下,雏鹰班的教室每天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p><p> 朱永新教授说过, 教室是书写生命传奇的地方,家校共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室中开出一朵花来。</p><p> </p><p> </p> <p> 三年级的一次家长会,杨老师送给班上的每一位家长一本书。希望借助亲子阅读,让家长更多的关注孩子,陪伴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共成长。</p> <p> 教育是一种感动,我想这就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吧。一个完美的教室,要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性;一个完美的教室,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让教室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p><p><br></p> <p> 三年的时间,杨老师不仅得到了学生的信任,还收获了家长的认可与关心。</p> <p> 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一个有理想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会做梦的人。享受教育就多了一分生活的诗意。</p><p><br></p> <p> 最后出场的是祥云小学家长课堂特邀首席讲师邱萌萌给我们带来的ADHD课程。</p> <p> 教育,不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输入,更是家庭、社会、学校的三方协作。每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件背后实际上却是复杂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老师对学生的爱,就是理解家长,尊重孩子,你要能够尊重他人不同的教育方式,找到他这么做的心理动机。这就是教师的智慧,也是爱的艺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