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活着的最好态度,原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身边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用心的去欣赏,去热爱,去感恩。我怀着感恩之情,细细观看了徐斌的计算教学专题讲座第三讲《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p> <p>本次讲座由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现身说法”,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从这四个方面展开的。</p> 精彩概述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算理与算法的意义本质。</span></p><p>“算理" 是算的道理、依据,它看似抽象,但完全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让学生完全理解。“算法” 是算的方法、形式,它看似直观,但完全是人类不断总结、抽象出来的结果,是抽象化的形式。</p> <p>举例是两个不同形式的竖式,徐老师介绍左边框里呈现的是算理,右边框里呈现的是算法。</p> <p>课标中关于算理与算法的介绍。</p> <p>而关于计算教学的这7个行为动词的把握,正好能反映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p> <p>关于理解和掌握的区别:理解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掌握的意义是知其然用其然。</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算理直观促进儿童的理解。</span></p><p>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老师太注重让学生学握约定俗成的形式化的算法,而忽视抽象出这个算法过程中的算理。即使有不少老师能注意到借助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但教师常常经描淡写地很快揭示所谓简化算法,导致从直观理解算理到揭示简约抽急算法的中间出现断层。</p> <p>苏教版二年级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案例,学生不仅能口算出结果,还有不少同学会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计算,但徐老师仍会花大量的时间,运用细小的步骤进行:观察列式,初探结果(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熟形结合,初建模型……</p> <p>这样,使原本抽象的算理,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很直观明了地理解了算理。</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3.算法抽象促进儿童的掌握。</span></p><p>算法是实施四则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认为规定。学生虽然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后能算对结果,但只是照葫芦画瓢反复机械模仿的结果,学生最终获得的常常还是形式化的算法。</p> <p>计算方法的内化与形成是学生掌握的体现。案例中,在引出 了“初始”竖 式后,徐老师没有马上进一步讲解“简化”的竖式。 因为后者是对前者的“压缩”,如果学 生没有对前者的切实理解 和内化,往 往实现不了这种“压缩”,从而造成困难。于是,鼓励学生运用“初始”竖式再做一些题目,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同时对计算方法进行内化。 在此基础上,再引入“简化”的竖式,并通过比较体会它的好处。这一过程体现了“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p><p>让学生实充分建立 “初始”竖式与学生 算法多样化之间的联系,真正使学生理解算理,内化计算方法。总之,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教师既要沟通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 ,凸显算理,又要让学生对常规法则( 或者学生个体选择的方法)进行充分内化,然后再进入巩固练习阶段。</p> <p>从算理的直观立即进入了算法的抽象。 徐斌建议:“形成了初始竖式后,不必过早抽象出一般算法,而应该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再计算几道题。 ”已达到深度理解算理的作用。</p> <p>徐老师特总结概括的要点。</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4.渗透寓理于算的数学思想。</span></p><p>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需要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要用动作思维来理解</p><p><br></p> <p>我国思维科学的研究专家周志轩先生曾经说过,小学生的以及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所以我们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时候,要让学生该动手的动手、该看图的要看图,</p> <p>在学生已经感觉乘法口诀的编排很繁琐的时候,徐斌老师是如何教学《9的乘法口诀》的呢,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呢?首先,让学生开始做加法,从9开始,每次加9,一直加到81,这是加法思维,然后,把方框(10个口里出现9个五角星)里,这样的2排就是2个9,3排就是3个9,结合刚才的加法知道得数,再和10进行比较,这样,1个9就比10少1,2个9就比20少2,3个9比30少3,30-3=27,这是减法思维,然后让学生编乘法口诀,记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的时候可以问学生,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几道算式?有的学生会说2道,有的学生会说3道、4道,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看,一共是2道乘法算式的得数和2道除法算式,你看由乘法又发展为除法。这样虽然学得是乘法口诀,但在《9的乘法口诀》这个教学片段中,即出现了加法,也出现了减法,还出现了乘法除法,巧妙地把学生四则运算的思维进行了搭配,本来四则运算的源头就是加法,由加法可以产生乘法,因为特殊的加法就是乘法,加法的逆运算就是减法,乘法的逆运算又是除法。</p> <p>如何具体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活动的呢?徐斌老师在练习环节设计了“如何推想出”六九多少“?学生很热情的帮助老师记起所忘记的这一句口诀,会有这么多的方法。学生进行了推向=想,这些都有推理的依据,因为经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编排规律,然后才能形成这样的推理。</p> <p>除了设计问题的引领,徐老师还根据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性,引入”手指记忆法"9是最大的一位数,它比10少一,人的一双手有10个手指,具体的做法关于徐老师没有展开,因为苏教版教材已经把手指记忆9的乘法口诀编进了教材。</p> <p>关于计算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架牢从“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 之间的桥梁,徐老师提出以下教学建议</p> <p>留给我们的思考作业,看起来很有诱惑力哦!</p> <p>杨绛在自己百岁生日时感言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p><p>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平凡常见的一类课型,可徐斌老师能够把计算教学讲解得如此精透,条理清晰,其研究数学的精神和境界可见一斑。我们要向这些专家们学习从平凡常见的事情开始研究,专心致志必然能从容应对教学中的一切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