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筑鬼才18岁设计北京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屹立了百年不倒

程风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天安门 [tiān ān mén]</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北京故宫城门、中国国家象征</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1]</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中文名称:天安门</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外文名称:Tian’anmen Rostrum</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地理位置: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气候类型:北温带季风气候</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开放时间:全天</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著名景点:金水桥、城楼、天安门广场</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文物级别:国家级</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文物批次: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文物编号:30号</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始建时间: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设计者:蒯祥(明代)</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还留下了很多鬼斧神工的建筑,令世界叹为观止。</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其中壮丽华美的紫禁城因为不用一钉一铆,屹立百年不倒被誉为“世界建筑史的奇迹”,吸引着世界上无数的建筑大师前来瞻仰膜拜,遗憾的是这些巧夺天工的建筑设计师大多都不为世人所知,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那辉煌宏伟的紫禁城三大殿的设计师——蒯祥。</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天资非凡,少年成名</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到北京后大兴土木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为他建造皇宫,蒯祥的父亲蒯富在工部为皇帝效力,深得父亲真传的蒯祥也在设计师之列。</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蒯祥天生就对数字特别敏感,心算能力非常强,做设计时只需要拿工具粗略的丈量一下,就能算出整个建筑的尺寸,并推算出需要多少建材物料。</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不仅计算能力强,动手能力也很强,经蒯祥之手做出来的东西都非常之精巧,活灵活现。这位天才设计师自然被朱棣所赏识,18岁小小年纪就被任命为天安门的“总工程师”。</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相传蒯祥被任命为总工程师之后在听说三大殿的设计要求之后很快就画出了设计图纸,更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做成出了模型献给朱棣。</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三座模型气势恢宏构思精巧工艺更是美轮美奂朱棣看后大喜过望,正提起御笔准备批准时,后面的太监被其他竞争对手收买有意为难蒯祥,看准时机对朱棣说:“启奏陛下,这三大殿不仅是朝廷的体面更是我大明的门面,不仅要气势磅礴更要庄严威武方能扬我国威。”</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朱棣觉得太监说的有点道理于是示意太监接着说,“前朝宫殿都是雕刻百龙以示皇家威严,我大明奉天承运百龙肯定不够,千龙方能和天子威严相称,令百官望而生畏忠心耿耿。”</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皇帝听后也倒想考验下这蒯祥的能力随即下令,寻千条真龙装饰,违者斩!蒯祥的老父亲听后吓得腿都软了,这不是死路一条吗?哪里去寻得一千条真龙哟。蒯祥安慰父亲到:“真龙是寻不得,我自有办法。”</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千龙吐水威名扬</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三大殿按照蒯祥的设计顺利的施工建成,随着交付时期的临近工部急得团团转,只见蒯祥命工人在基台上围了一圈汉白玉的望柱和栏板,每一个栏板都伸出一个雕刻得栩栩如生的龙头作为排水口,不多不少正好一千个。</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到了验收那一天所有人都心惊胆战,只怕这次凶多吉少性命难保。朱棣默不作声,旁边的太监气急败坏的问道:“一千条真龙何在?”蒯祥胸有成竹的说:“公公稍安勿躁,随后就到。”话音刚落只见天空的乌云越来越厚,霎时间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冰凉的雨点落在被烤的炙热的岩石地面上蒸腾的水汽烟雾缭绕,白雾间若隐若现的龙头口喷水柱,一个个犹如在翻江倒海欲腾云驾雾而去,甚是壮观。</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朱棣和众人看得目瞪口呆,随着雨过天晴,真龙仿佛随雨雾而去,大殿前竟然没有一丝积水。现场的众多工匠佩服得五体投地,明成祖朱棣更是哈哈大笑,当即赐予蒯祥“蒯鲁班”的称号。</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良工巨匠,妙手回春</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蒯祥不仅有着精湛手艺和很多精妙的构思,为人还特别宽厚谦逊,是一位妙手仁心的能工巧匠。</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缅甸国王在得知明成祖建造皇宫的消息后,专门向明朝进贡了一块珍贵木料,据说是千年古树,缅甸国王为表诚意派人千里迢迢从缅甸运送至北京来,这块木料可是了不得,单运送的队伍就有百人,朱棣礼貌性收下之后很不屑,决定用这块木料做门槛,可是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歹人陷害,把这块木料据短了整整一尺多。</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由于这块珍贵的木料寻不得第二块,众人满面愁容,蒯祥思考片刻后让木匠把木头再据短一尺多,大伙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半天的功夫蒯祥分别把据下来的木料做成了两个槽子并雕刻了两朵鲜艳的牡丹,在牡丹之上再装饰上口衔夜明珠的狮子,叶绿花红,富丽堂皇。</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这块本来被朱棣不屑的珍贵木料不仅没废还被妙手回春赋予了新意,不但促成了缅甸国王的奉承之意,更巧妙的是这个门槛可以自由装卸,车马轿捻可以自由通行,连朱棣都对这独具匠心赞不绝口,钦点这个门槛为“金刚腿”,意思为活门坎,蒯祥的这个手艺被后人学会并一直沿用。</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巧夺天工技艺绝</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蒯祥以功封营缮所丞,84岁去世后,朝廷给予“赠三代、荫二子”的礼遇,他是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他一生负责建造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皇宫前三殿、长陵、献陵、隆福寺,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裕陵等。</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可惜的是历史对于这位能工巧匠的记载太少太少,他的故事也只是民间口口相传。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幅明代宫城图,画中描绘了一个人站在承天门(今天安门)下,据说这个画中人就是蒯祥。</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北京曾经是有一条旧胡同,胡同被人叫做蒯侍郎胡同,说这里是蒯祥曾经的住所。蒯祥把他的精湛的技艺都传给了他的后人,来自于他的同乡们还成立了一个“香山帮”,里面都是手艺精巧的木匠,并把蒯祥奉为祖师,蒯祥也因此成了真正的木匠鼻祖,被后人所供奉。一直到晚清,还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这一说法。</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紫禁城建造时所使用的工艺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了近600年历史,现代工业社会的机械化制造木匠这个职业几乎失传,随着时间的流逝,未来这门手艺我们也只能在紫禁城的点点滴滴中一窥那些珍贵的建筑工艺和工匠精神。</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在华美精巧的故宫建筑格局和色彩搭配乃至营造基石的背后,无一不凝结着当时匠人们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也许不久之后我们只能在纪录片中,在博物馆中看到这些匠心独运。在这个粗制滥造,得过且过的快销时代很少再有人能沉得下心来追求“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的境界了。</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蒯祥</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蒯祥(1399年—1481年),江苏吴县鱼帆村人(今属江苏苏州) ,中国明代建筑匠师,世袭工匠之职,公认的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生于洪武末年,卒于成化十二年。蒯祥的父亲蒯富,有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父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曾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景泰七年(1456年)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建造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1417年)、皇宫前三殿、长陵(1413年)、献陵(1425年)、隆福寺(1425年),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年)、裕陵(1464年)等。</b></p><p><br></p><p>中文名:蒯祥</p><p>外文名:kuaixiang</p><p>别名:蒯鲁班</p><p>国籍:明朝</p><p>民族:汉族</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关于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大多数人公认的是蒯(kuǎi)祥建造的。</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承天门</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蒯祥作为明成祖的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皇宫建筑设计。由于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今之天安门)。这项工程在蒯祥运筹下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竣工,其城楼形状与今日大致相仿,但规模较小,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成之后,受到文武百官称赞,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蒯祥在京40多年,在正统年间(1436~1449)年,负责兴建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1457年7月,承天门被大火烧毁。八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白请他重建9开2层的木构城楼,以及两宫、五府、六衙署等,还于1464年亲自主持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建造。蒯祥因有功于朝廷,从一名工匠逐步晋升,直至被封为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禄。 明末,天安门又被焚毁。1651年,重建33.7米,广9间,进深5间,以示皇帝的尊严,改名为天安门。</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据明史及有关建筑专著评介,认为蒯祥在建筑学上的创造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计算,每项工程施工前都作了精确的计算,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大小尺寸、与设计图分毫不差,其几何原理掌握得相当好,榫铆技巧在建筑艺术上有独到之处。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是木结构,其关键在于主柱和横梁之间的合理组合。蒯祥不论在用料、施工等方面都精心筹划,营造的榫铆骨架都结合得十分准确、牢固。在北京皇宫府第的建筑中,蒯祥还将江南的建筑艺术巧妙地运用上去,他采用苏州彩画,琉璃金砖,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蒯祥不仅木工技术纯熟,还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意识。据记载,蒯祥能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合二为一,一模一样,技艺可谓是炉火纯青。在当时营建宫殿楼阁之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设计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就连明宪宗也很敬重他。1420年,承天门建筑完工后,他受到众口一词的赞扬,被称为“蒯鲁班”。后来,蒯祥官升至工部左侍郎。在他任职期间,先后搞了不少修建工程,包括明英宗正统年间重建三大殿,明英宗天顺年间兴建裕陵。“凡百营造,祥无不与。”《宪宗实录》中这样评说。</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德艺双馨</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不仅如此,蒯祥受人称赞的还有他的人品。尽管他的官职很大,但是他为人仍然非常谦逊俭朴。到了晚年,虽然他已经主动辞官隐退,但每当有营造工程向他请教时,他还是非常热心地指导。</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蒯祥死于明成化十二年(1481年)三月,终年84岁。过去在北京曾经有一条蒯侍郎胡同,据说他就曾在这里住过。蒯祥的后代子孙大多继承了他的技艺,直到晚清时,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魂归故园</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蒯祥活到八十四岁,逝于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墓葬于他的故乡太湖之滨,墓碑右侧立有明代天顺二年钦赐的“奉天诰命”碑。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初,重修了蒯祥墓,此墓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蒯鲁班留下的天安门建筑却是华夏之宝,民族之光。</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香山帮</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香山帮建筑工匠群体</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对于蒯祥的建筑造诣,当时就有极高评价,同行叹其技艺如鬼斧神工,而在京城“违其教者,辄不称旨”,皇帝也“每每以蒯鲁班称之”。</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蒯祥晚年,还经手建造十三陵中的裕陵。到宪宗成化年间,他已80多岁,仍执技供奉,保持着“蒯鲁班”的称号。他是一个时代建筑工艺水平的代表,堪称香山帮建筑工匠中的泰斗。</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香山帮建筑工匠群体,不但工种齐全,而且分工细密,能适应高难度建筑工艺的需求。例如木匠分为“大木”和“小木”。大木从事房屋梁架建造,上梁、架檩、铺椽、做斗栱、飞檐、翘角等。小木进行门板、挂落、窗格、地罩、栏杆、隔扇等建筑装修。小木中有专门从事雕花工艺(清以后木工中产生了专门的雕花匠)。木雕的工艺流程有:整体规划、设计放样、打轮廓线、分层打坯、细部雕刻、修光打磨、揩油上漆。除了分工细密外,香山帮工具也是很先进的。例如木匠用的凿子分手凿、圆凿、翘头凿、蝴蝶凿、三角凿五种,而每一种又有若干不同尺寸或角度的凿子。</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香山帮建筑具有色调和谐、结构紧凑、制造精巧和布局机变的特点。可谓是技术精湛,名享天下,代代相传。</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天安门,以其完美的造型,至高无上的荣誉,而为全世界所熟悉。天安门设计者蒯祥的名字开始真正为世人所了解。</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吴县就是一代建筑宗师蒯祥的故里。蒯祥墓位于吴县市胥口镇渔帆村,南望浩渺的东太湖,背倚青葱渔洋山。至今渔帆村仍有许多蒯祥的后裔。蒯祥墓附设石兽、山门、纪念馆等建筑,庄严而肃穆。碑铭上写着:蒯祥为吴县香山人(即今胥口镇),生于1398年,卒于1481年,字廷瑞,是北京故宫、五府六部衙署、长陵等建筑的营造者。如今该墓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作为青少年德育基地。</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吴县市沪剧团副团长万金声。八十年代初创作了歌颂蒯祥的锡剧剧本《红墙春秋》,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蒯祥专家。万金声介绍说,蒯祥设计天安门是历史的机遇。当年朱棣迁都北京,从江苏招募了大批能工巧匠前往。蒯祥正当壮年,技艺高超,故被征召入京。进城后,蒯祥的才能获得当时负责皇宫营建的都督佥事的赏识,于是被委以重任,由他设计了三大殿、天安门等一批重要的皇宫建筑。蒯祥一时声誉鹊起,皇帝也“每每以‘活鲁班’呼之”。蒯祥最后官至工部侍郎,成为天下百工的总领头。据考,蒯祥曾读过几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他的技艺更是了得,木匠、泥匠、石匠、漆匠、竹匠五匠全能。《吴县志》记载,他精于建筑构造,“略用尺(淮下加十)度……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厘”。在吴县,关于蒯祥的民间传说很多,其中心总离不了蒯祥如何鬼斧神工。</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万金声的介绍与古建筑学家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新近出版的《天安门》一书首次公开的南京博物院藏《明宫城图》,十分难得地保留了蒯祥的画像。他一副红袍官人打扮,身后是富丽的紫禁城建筑。该画一共有两幅,另一幅藏于北京故宫,像旁有“工部侍郎蒯祥”字样。历史学家顾颉刚考证说,有题字的画是献给皇帝的,不题字的画是留给子孙的。《天安门》一书的作者、古建筑学家路秉杰教授认为,此画是一幅真正的新宫竣工图,画面极精细准确。当时的承天门(清重建成后改称天安门)黄瓦、朱柱,上为面阔五间的门楼,下为开有五孔的城台,外有金水桥五座对应,两侧分列石狮、华表,与今日基本相同。路秉杰甚至认为《明宫城图》的作者即是蒯祥本人。</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在胥口乡,蒯祥妇孺皆知,人们对他极其崇敬。而奉蒯祥为鼻祖的工匠团体香山帮更是天下闻名,香山堪称中国木工圣地。如今渔帆村、胥口乡、吴县市都有打着香山帮旗号的古建筑公司。他们不但在国内施工,并且走出了国门,在美国、新加坡等地留下了香山帮的精美古建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