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介绍~和静

在路上

<p>  大家好,我是一幼本园教师和静。在延迟开学期间,自己订购了一些书籍。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从开始阅读起,就跟我的内心有了链接和感应的一本——《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0-18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p><p> 当第一次看到书名时,我以为是指导教师如果发现、关注幼儿需求,并能指导家长的书籍。但是翻开后,发现这是一本没有界限和指向性的书,适合教师、年轻父母、长辈和对家庭教育感兴趣的人群。虽然阅读的内容还不全,但是让我很有触动。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本书。</p><p> </p> 书名:《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0-18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br><br>作者:(加)戈登·诺伊菲尔德<br><br> (加)加博尔·马泰<br><br><div>译文:崔燕飞<br><br>作者简介:</div><div> 戈登·诺伊菲尔德,加拿大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拥有40余年儿童与青少年发展研究经验,国际儿童发展领域权威。他擅长把负责问题简单化,透过现象看本质,致力于借助应用科学发展方式帮助更多孩子。</div><div> </div><div>推荐者:武志红 资深心理咨询师,著有《为何家会伤人》《身体指导答案》等系列作品。<br><br>推荐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家庭教育中根本的东西,而在融洽的关系中不断地回应孩子,也有助于让关系更为融洽。</div> 下面来看一下内容介绍:<div>  很多父母常说:“我的孩子我还能不了解?”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未曾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看见孩子深层的渴望。</div><div> 戈登·诺伊菲尔德通过40余年研究发现:父母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击、欺凌等行为问题,但却从未看见行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方向迷失。内心意愿被深藏、被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孩子就会迷失,也会疏远与父母的关系,而这使得父母更无从看见孩子。</div><div> 如此恶性循环,孩子内心不断积累的缺失感,最终变成影响成年后的原生家庭问题。</div><div> 因此,作者提出父母需要真正去看见孩子,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在积极回应和主动看见的环境中,孩子内心得到全然地满足,才能在成年时形成一个健全地自我,拥有获取幸福地能力。</div> 书籍目录: 从内容介绍和目录中,看感觉出来,这是一本鼓励大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儿童,看见关系,发现问题,客观分析等过程的书籍。<div>  指点和解密了家庭成员关系、原生家庭氛围以及父母本身对孩子正常等方面的影响。主要传递的是“看见需要”、“需要被看见”这两个问题。我理解这其实也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看见孩子的需要,孩子的需要被看见;另一层是看见成人的需要,成人的需要被看见。孩子的需要,需要被成人看见;而成人的需要,我想需要成人自己看见。</div><div> 儿童会通过各式的行为,来引发成人的注意,因此幼儿所有行为的背后,都蕴藏着亲子关系的秘密和现实情况。而这其中给,就蕴藏了“关系”——一个看见与被看的过程。</div> 引用书中的话语“有回应,就有了光;无回应,即绝境。”其实当成人看到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觉知和发现的历程。 其实,这种关系的建立,像极了我们在与幼儿日常互动。如果想和孩子形成有效的互动,一定会先建立“关系”,信任的关系、亲密的关系,有了安全的关系前提,孩子还会有后续的自然的真挚的行为表现和情感流露,这也才是我们观察,发现的基础。反之,如果没有这种健康关系的形成,教师对孩子的指导、支持都是打折扣或是不对位的。<div> 因此,我发现,这本书不仅对亲子关系有帮助,对师幼关系也是一种助推,如何观察幼儿,如何建立关系。不论是哪对关系,都需要成人先觉醒,成长,改变,然后才是幼儿的提升和变化。其实,成人常会想当然的借助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去评判和判断孩子的成长轨迹,解读他们的行为,不经意间给孩子戴上帽子和各式标签。有时想想,你是否真正的了解和信任他的成长,你是否了解他内心中未表达的内容?<div>  在原来的书籍中,只是提及如果关注幼儿需要和心理变化、行为展现。但是这本书,提出的“关系”,角度很独特,这也是观看和看到的一个基础。<br></div></div><div> 以上是我的简单介绍和少许的思考和体会,跟大家分享。谢谢大家!</div>

孩子

看见

关系

需要

成人

父母

幼儿

内心

儿童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