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家园

我爱中华

<p>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根治海河水患,于1967年开挖泄洪河道——子牙新河。子牙新河南北两堤相距约1.2/3.6公里全长144公里,当年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无数村庄搬出了河道,重建了新的家园。然而西羊庄村由于各种原因,再加上堤外没有土地,却迟迟没能搬出,以至于成了河道中唯一的村庄。自从子牙新河挖成之后几十年里,由于没有大的泄洪需要,西羊庄村民居住在祖祖辈辈的村庄里,耕种着肥沃的土地,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然而1996年的一场泄洪,却把西羊庄村泡在了水里,给村民造成不少的经济财产损失。此后,把西洋庄搬出河道,成了政府的重点规划。</p> <p>二十年前,我到过西羊庄村,在手机快手上看到西羊庄村要拆迁,便萌生了要记录一下这个村庄的想法,但由于忙于生计未能成行。一场大雨过后,我终于踏上了西羊庄村的土地,然而这里已是满目疮痍,断壁残垣一片废墟。</p> <p>曾经的街道上,一只大公鸡在寻找着自己的家园。</p> <p>小鸟在讲诉着这里发生的一切</p> <p>这只猫失去了安乐窝,俨然已经成了流浪猫。</p> <p>虽说家园拆了,但人们还是割舍不了这里的一切,即便是如今的废墟。</p> <p>这里是他们繁衍生息的祖居地,如今成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了。</p> <p>一砖一瓦,都是辛勤付出的结果,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他们把自家的废砖从废墟里捡出来,卖个零花钱。</p> <p>卖楼的广告贴进了村里</p> <p>残垣断壁中依然可以看到仓促的印记</p> <p>常“回家”看看</p> <p>废墟之上的健身广场虽然存在,但地面一片狼藉,两个小女孩在寻找着往日的欢乐。</p> <p>六十八岁的老郑每天依旧回到自己曾经的家,掀起每一块砖垛起来,这里有自己一生的心血。</p> <p>这就是我的“家”,房子盖了二十多年,装修了两次,三个女儿都已成家,本来老两口觉得在这里可以幸幸福福的颐享天年,没想到老了老了又要背井离乡。</p> <p>老郑把自己带的糕点分给依然坚守在“家”的小猫</p> <p>老郑在自家的废墟上搭了一个窝棚,每天回“家”时好有个落脚之处。</p> <p>毕竟故土难离啊!望着自己曾经的“家”,老郑不止一次的落泪,寄人篱下的滋味只有经历的人才有感触。生活琐事要处处小心,生怕给人家增添更多的麻烦,本来就已经打乱了人家往日平静安详的生活,总感觉欠着别人的情。</p> <p>漫长的冬季因疫情阻断了邻里的交往,对于西羊庄村来说,盼来的春天犹如做了一场噩梦。</p> <p>家园不在,绿树依然。</p> <p>乌云密布在废墟上空</p> <p>废墟之上的一面红旗,乌云下迎风飘扬,让人们看到了希望。</p> <p>乌云终于把豆大的雨点撒在了废墟之上,那些恋家的村民该如何避雨呢?大雨浇湿了西洋庄的残垣断壁,更浇湿了西羊庄村民的心!庄稼人投亲靠友四处租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农机具、犁耧耙、鸡鸭鹅、还有存粮都能带的走吗?更何况疫情还没有结束,本来人人谈疫色变居家隔离,却由于拆迁不得不让生疏的人们聚在了一起,这样一来给双方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更不利于疫情的防控。不过阳光总在风雨后,搬迁是一项关乎西羊庄未来长久发展的利好大计,好在有党和政府做坚强的后盾,西羊庄的明天一定会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