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初悉竹山,应该是紫阳某次大型文化节目之一《竹山天路》,讲述竹山村因山险沟深交通条件极其恶劣,当地村民为改善生活条件,在村委会的带领下,男女老少齐上阵,没有任何机械设备,靠肩挑背扛,寸锤尺凿,硬是在半山腰修通了一条挂壁公路。从此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特产外销难的诸多问题。“竹山精神”源于“村道精神”,十几年来一直激励紫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和向往</p> <p> 闻感于耳,逊色一观,一直想到竹山走一趟。疫情期间很少外出,情况持续向好后风清气爽,刚好约摄友来一次竹山行,6点赶早出发,奢想蹬高山,赏晨曦雾海。</p><p> 路不宽,蜿蜒曲折,盘旋而上至竹山精神铭牌处已是早8时。驻足而观,路面已被水泥硬化,头上山石倒立,脚下悬崖峭壁,一条飘带一直延伸到大山深处。大家意见一致,继续走完这21公里天路。</p><p> 原本笃定,如此环境,村民寥寥,加之脱贫攻坚诸多好政策,除开这条路,土胚房已人去房空。谁知每隔二三里,楼房四五栋,偶见炊烟袅袅,房屋装修整洁,人丁兴旺。道路两边,茶园片片,厚朴树叶芽透亮,车窗全开,虽然凉意渐浓,但这空气,百草花香,淙淙溪流,天然氧吧的视听感受,切入肌肤,让你无法拒绝。</p> <p> 来到四合头,山渐缓,虽然天似穹庐,山下能有这样一个“坪”已经很不错了。最难得是山下早已花谢花飞,这里却是花开正浓,桃花红、李花白、金黄的油菜花层层叠叠。石板瓦上布满青苔,早已无人居住,旁边是几栋楼房,错落有致,房前是溪,周围是树,树上繁花似锦,树下花海一片,此时鸡鸣狗吠,百鸟欢叫。</p><p> 9点已是他们早饭时间,村民手端热腾腾的饭碗,边吃边游走在房前屋后,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好不惬意。或许是看我们手提“长枪短炮”,带领这个村致富的侯支书也骑车赶到,攀谈中,支书三句不离本行,关心的是播种、收入、住房和产业。围过来的村民都信心满怀。当我们谈及旧房为何不拆掉,为什么不搬迁到集镇安置点时,他们说:“主要是留个念想,现在国家政策好,只要人勤快,吃穿不愁,啥都方便,这里我们住了几辈人,外面闹肺炎,儿女们年前都回来了,口罩也不用戴,听到厂里都复工了,还不想走。我们年龄大了,就喜欢老祖宗留下的这块土地,其它哪里也比不过我们这个地方,住着就是舒服”。说实话,好久都没有听到这么质朴的言语了。老人站在小桥头,不停问我们吃饭没?招呼我们到屋喝茶!</p> <p> 说起茶,你一定知道“高山出好茶,好茶中的精品是云雾茶”,而这里一定是不缺云雾的,天然有机更不需要标签。在接近七十度的山坡上,茶树簇簇。茶农们脚步矫健,将一根根嫩芽收入篓中,支书还在不停的传授采茶技巧,问询收入。</p> <p> 返回木兰峡,朱大姐早已备好一桌地地道道的农家菜等着我们,饭香手巧,十分有特色,至今回味无穷!</p><p> 逛完山,吃完美食,我们乘船驶向木兰峡。水清清,碧波荡漾,风轻轻,两岸苍翠欲滴。仰望我们刚刚驶过的路,有点不寒而栗。前几年都听说要将木兰峡开发成旅游胜地,今日一见,真不逊于名川大山,稍作设计,定会吸引八方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再添新名片。</p> <p> 竹山天路充分体现了竹山村人民勤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里的山路岂止十八弯,这里的水路岂止九连环,这条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宽敞,这里的水会随着季节变换而五彩斑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