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重落实好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三项重点工作,学校一直践行教科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并坚信唯有走出一条科研管理创新之路,才能走出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实现学校的创新发展之路。2019年学校抓住“临沂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机遇,成功申请加入了《临沂市教科研创新管理和资源应用实验项目》。</p> 项目从启动到落地 <p> 项目启动一年来,学校针对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碎片化发展等现象,教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以引进科研项目为驱动,改革科研管理机制、创新科研管理举措,不断探索基于团队协同的教-科-培三维一体的科研创新管理模式。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努力打造学校教科研创新管理与特色品牌建设,持续推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p> <p><b> 一、构建基于团队协同的教科培三维一体管理模式 </b></p><p> 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探索教科研创新管理与资源用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打造优质教研团队,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p><p> 为了切实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实效,我们构建了“基于团队协同的教-科-培三维矩阵”。以项目化的教学改革为牵引,把教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校本教研的框架内,以教学实践为依托,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课题研究、课例研修、学术论坛等路径,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切实提升师生发展的持续力。</p><p> 三维矩阵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促使教师带着研究的思维,扎根教学实践,审视教与学的现状,发现问题,形成课题;用课题的形式主动开展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开展专题学习、实践反思、提炼成果。三个维度自成体系,又作为一个整体,联通互融,真正实现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务实求真之路。</p> 教研科研并驾齐驱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 培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对教师而言,教育生活中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少追问。</b></p> <p><b> 二、以问题为导向,启动教学改革 </b></p><p><b> (一)植根教学实践,寻找突破点</b></p><p> 只要我们植根于教学实践,敢于追问教与学的现状,就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样离我们课堂教学越近的问题,老师们才感觉是真正接地气的科研项目;同样,这样的科研项目,也比较符合教师自身研究能力,便于教师操作和实践。</p><p> 2019年初,加入教科研管理创新项目后,学校领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引进科研资源。学校邀请教科室张锐主任到校跟岗调研,通过问题征集、教师座谈、课堂听课等调研活动,寻找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困境和突破口。</p> <p><b> (二)聚焦问题瓶颈,启动诊断教学改革</b></p><p> 教师在教学和自己的专业发展进程中,会遇到和提出各种问题,但教师的这些问题,更多的存在一种随意和泛化。我们需要用科研的视角,来分析这些问题的真伪与大小,选择重点问题,追问问题本质,提炼成课题或者项目后,再开展研究工作。 </p><p> 通过专家和科研骨干对教与学现状的观察和追问,我们发现制约教育质量提升最大的瓶颈问题,就是教学的随意性。由于教师对目标的界定不够准确,对学情的诊断不够精准,导致了教学中目标意识缺失、评价跟进不足、教学效果偏低的现状。为此,结合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理念和张锐主任多年的研究成果,学校启动诊断教学改革。</p> <p><b style="font-size: 18px;"> 三、以项目为驱动,深化校本研究</b></p><p> 在诊断教学改革研究的驱动下,学校整合了教研、科研、培训的力量进行集中攻关,通过教科培三维一体化的模式,将科研的思维将研究的种子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用研究的思维,来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做到了真研究,研究真问题。</p> <p><b style="font-size: 18px;"> (一)探索校本研究路径,开展问题式-主题教研 </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三维矩阵模式下,我们不断探索校本教研路径,开展了问题式-主题教研活动,确定了五个一操作路径:即一组研究问题,一组专题学习,一组课例或案例,一组研究工具(课堂观察),一组研究报告,并将课例和研究策略交替进行,形成闭合式循环。</span></p> <p><b> (二)优化校本研究内容,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研究</b></p><p> 随着诊断教改项目的推进,团队教师开始思考和追问,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隐性表现,发现学习目标达成度不高,教学的预期效果和结果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基于对目标结果制约因素的追问,我们聚焦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内容,确定了阶段性的研究主题———基于目标的教学,并基于研究主题,规划了校本研究的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案。</p> 专题学习,界定目标 <p> 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理性思考,为了切实解决课标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地问题。我们通过学科培训会、专家交流会、自主研修等形式,带领教师研读课标、解构课标、学习专题文献,做到课标具体化、科学制定学习目标、正确叙写学习目标。</p> 集备生慧,研究目标 <p> 我们把备课作为一种专业研究活动,强调了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的共生共享,以单元主备-集体研备-二次备课为基本环节,秉行钻研教材,完成初备--中心发言,集思广益---形成预案,二次备课---主备试教,单元引领--个体施教,成果提升为基本的路径。</p> <p> 备课研讨,凝聚智慧。集体备课主要阐述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以及目标的制定依据,基于目标的评价和活动设计。对此每位主备教师通过研读课标、深研教材,借鉴资源,界定单元学习目标;通过文本解读、学情分析,分解出课时目标;基于目标,设计科学评测活动。</p> <p> 团队研磨、聚焦问题。备课团队教师基于主备人的备课模板,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生成问题焦点。例如:部编教材文言文学习目标的制定;数学教学中如何以问题情境设计突破口;英语绘本教学中基于目标的问题链设计等等都是我们集备下的生成的问题。</p> <p> 课例引领,寻求策略。基于聚焦的问题,组织同备课组的教师,进行课例研讨活动,通过课堂观察的手段,主要关注目标的达成,活动的有效,以及学科的课堂策略,用数据说话,切实进行行动研究。</p> <p> 关注学情,二次备课。备课过程中,我们有共性的理念,也要有个性的培养,备课组的老师,在集备成果的基础上,会严格依据自己班级学情,修改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包括诊评内容。同时,会反思课堂,撰写教学札记,主要反思自己的目标合适吗?学生达成了吗?为什么没达成?是活动设计?还是目标本身不科学等进行深度反思。</p> 课堂建设,目标导学 <p> 为进一步推进诊断教学改革项目,深化课堂教学建设,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学校组织开展了主题为“关注教学一致性,促进师生共成长”的教学科研节。每个学科组、教研组,针对前一阶段的文献学习、学科实践、开展课例研修活动。</p> <p> 为了保证活动推进的实效性,每个学科组根据自己的活动主题和目的、需求,灵活活动形式,或邀请专家指导,或和名师同课异构,或还原名师课例,同课异构、同课同构,通过开展三备两磨的课例研究,切实在课堂中践行目标导学理念,生成自我实践智慧。</p> 打造专家型教师团队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钟启泉教授讲,“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不同学校改革的时间、特别是课题改革的实践紧紧挂钩起来,其所谓的专业发展是不靠谱的”。 </span></p> <p><b> 四、以项目研究为载体,培育教师专业根基</b></p><p> 学校以诊断教学改革项目的推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卓越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建立导师-团队教师发展机制,引领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和成果提炼。</p> <p><b> (一)研读文献,补给专业知识</b></p><p> 理论作为可以适用于不同情境的原理在指导着实践,作为教师专业实践的改善,一定需要理论体系的建构,才能更有效高效的开展实践行动。为此,我们成立了卓越教师读书群,通过问题聚焦的方式,导师适时派送学习资源;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师研读文献,提出感想。一年的时间,团队教师读了312篇的专业文献,经过教学实践的反思,建构了自己的教学主张。</p> <p><b style="font-size: 18px;"> (二)教师论坛,唤醒实践智慧</b></p><p>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来自于教师自身的自醒和自省。需要教师及时的对理论和实践进行审视、质疑、分析、乃至重构。为此,我们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定期组织主题性的教师论坛活动,唤醒教师的实践智慧。能用学科专家那样的眼光来看世界,能用学科专家那样的语言来表达世界,用学科专家那样的思维来解决问题。</p> <p><b> (三)外出学习,拓宽教师视野</b></p><p> 科研创新项目启动后,学校根据项目推进的进程,适时的组织团队教师外出进行专题学习,这种专题性的学习,改变了原先学习的随意性,教师带着思考去,知道自己想去了解什么;带着收获回来,知道自己可以借鉴什么;回来后的成果汇报,更是让老师知道在我们的研究中,可以生发什么。</p><p> 我们先后参加了省教科院组织的好课程活动和威海的区域推进《教学评一致性项目》的现场会;暑期在华师参加了课程建设专题的7天研修活动;组织学科教师分批次参加了17场学科性的专题学习活动。每一次学习不仅撰写深刻的学习笔记和学习体会,而且要开展学习成果的报告交流,对于比较有践行意义的学习成果要结合校本教研开展成果推广主题实践活动。项目引领下的专题学习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用。</p> <p> 一年来,在科研创新项目的推动下,理论和实践、教研和科研、工作和成长,相融相生相长,我们收获满满。我们的集体备课改革经验,在罗庄区假期大讲堂活动和教学管理现场会,多次进行展示和推介;项目团队教师,多次在市区级活动中,介绍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收获;语文的大阅读教学、英语的绘本教学、数学的大单元备课等学科研究项目在一体化的推进中,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p> <p>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科研创新管理项目的推进,让我们找到了学校教科培工作的制衡点,思路清晰,事半功倍。同时,我们也推进中,发现了新的问题,树立了新的目标。例如: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培养专家型教师团队,学校计划继续完善研-训-教一体化机制,全面启动名师工作室、学科研究室建设;为了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学校计划根据新架构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华盛教育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建设工作,打造特色品牌学校。</p><p> “行路人留下的足迹,并不是行路人之行”,我们会一直在研究的路上,拾阶而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