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国立艺专

重庆李一夫

<p>国立艺专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抗战全面暴发后不断南迁,迁入重庆后分别在璧山松林岗(梯子岩)和江北盘溪进行教学,今天我们要寻访的就是璧山校区旧址。</p><p>1940年秋,教育部命令学校撤退至四川璧山县。滕固安排师生长途迁移至目的地后辞职,不久病故,由吕凤子接任。吕接任后,力谋整顿。学校借天上宫等房屋为校舍,不足,又在青木关附近松林岗修建五十余间草顶泥灰墙教室,学生宿舍则设于山顶大碉堡内。</p> <p>这是当年国立艺专师生在学校大门的合影</p> <p>印林老师手指的地方,就是国立艺专当年的校门位置。</p> <p>我们也站在当年师生站过的位置留下了珍贵的合影。</p><p>在我们的身后是当年食堂和教室的位置</p><p><br></p><p>照片中人从左至右依次是:画家李一夫、画家、文化馆美术专干杜珏、璧山文旅委副主任洪军、璧山文史专家印林。</p> <p>这是师生从教室到宿舍的必经之路,长长的石阶一直绵延到山顶。</p> <p>这是后人在阶梯最高处修的土地庙,向左走二百米就是大雕楼(学生宿舍)。</p> <p>从文献中看到的大雕楼</p> <p>远处的土房子就是当年的大雕楼,大雕楼有三层,分别位于主体建筑的三个角上,主体建筑是当年大户人家的粮仓,三个雕楼是抵抗土匪用的,62年被农户将上面二层拆除,再后来大雕楼的一半边,又被翻修成现在农村常见的砖楼。</p> <p>远处的树林就是松林岗,岗前较平缓处是师生的操场。</p> <p>现在的“大雕楼”,当年的气派已荡然无存,断墙处是当年的大门。</p> <p>李一夫与印林在大雕楼后留影</p> <p>大家在现场研讨,与现居住的村民进行调研。</p> <p>我看到一颗神奇的树,它断面很红。</p> <p>周围的景色非常宜人</p> <p>我们在松林岗上发现了刺莓,杜珏蹲在地上就开吃。</p> <p>吃了刺莓,我们也不忘了冒着很小的毛毛细雨画一张。</p> <p>写生中的杜珏</p> <p>写生中的李一夫</p> <p>我俩坐的地方就是当年国立艺专的操场,农户们说边上竹林边有个讲话用的台子,我和杜珏找了半天也没找到。</p> <p>杜珏作品</p> <p>李一夫作品</p> <p>寻访故事讲完了,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去走走,最别忘了点赞和打赏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