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郧阳区新区中心小学 冯玉玲</p> <p> 新春伊始,万物复苏,在这孕育希望的季节里,我们本应欢聚在美丽的校园,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却打乱了我们的节奏,使学校延期开学。作为一线教师,我积极响应学校下发的有关线上教学的相关要求,努力摸索出适合本班学生的线上学习方式,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现将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总结如下:</p> <p> 一、讲差异,设计任务清单。</p><p>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借助手机或电视学习,没有课本,有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学困生。因此,我在学习清单设计时进行有效地分层标识,照顾到自学困难的学生,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有所收获。</p><p> 比如学习《村居》这首古诗时,我设计了如下任务清单:</p><p> 任务一: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熟读成诵,把生字“诗”“村”“童”写五音五字两词,并写出音序和部首;会认“莺”“拂”“堤”“柳”“醉”五个字并会组词。这项任务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孩子们看到任务清单,对应任务目标很快落实并完成了任务。</p><p> 任务二: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的美景(课后练习第一题),这项任务因人而异。</p><p> 合理的任务清单,良好的执行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了提高。</p> <p> 二、讲方法,追求多措并举。</p><p> 这次“停课不停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不能面对面交流,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过程都需要通过网络完成。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线下、课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研读教材,扎实备课,跟着听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线上学习计划与任务清单,抓住“学什么,怎么学”来设计,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保证线上教学有效开展。</p> <p> 一是研读教材,扎实备课,跟着听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线上学习计划与任务清单,抓住“学什么,怎么学”来设计,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保证线上教学有效开展。</p> <p> 二是针对学情,搜集整理网上优质资源,做到推送资源和教师讲授的互补。</p> <p> 三是指导学生做笔记,记问题。要求学生边看课边记笔记,将重点知识写下来,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老师答疑时间提问,体现学生的个性学习。</p> <p> 三、讲实效,紧扣线上教学核心。</p><p> 线上教学的核心是“资源+任务+反馈”,所以,我采用电话、QQ和微信班级群以及家访等方式及时主动和学生联系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辅导、个别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每天利用QQ小程序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线上提交后,我逐人批阅并进行详细点评。对每人作业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利用点赞、加油表情或文字等多种形式评价,并将每天的优秀作业在群里展示,让大家相互学习,起到了与课堂教学一样的教学效果。这样,多样的评价方式给了学生最大的热情、兴趣与信心,作业写得很工整,正确率也得到了提高。</p> <p> </p><p> 四、讲协作,家校社合作共育。</p><p> 在防控疫情特殊时期,“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是全国教育系统的积极应对之举。学生长时间居家,与父母朝夕相处,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好时机,更是强化亲子关系的好时机。我在搞好线上教学的同时,也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充分发挥好家庭教育作用。我除了利用电话、班级群和家长积极沟通交流之外,还与搭班教师一起深入孩子家中进行家访,最终统一了思想,让家长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监督管理好孩子的重要性,明白当前教育教学模式、要求以及自己的职责,每天加强监管,这样避免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或不认真学习,效果很好。</p> <p> 五、讲规律,劳逸结合全面发展。</p><p>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考虑到孩子在家长时间参与线上教学,形式单一,师生互动交流少,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学习效果等因素。因此,为让学生劳逸结合,我要求学生每天除了进行学习之外,还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适当做体育运动等。我结合学校的课表合理的设计了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学生每天的生活丰富有乐趣,既有紧张的线上学习,也有多彩的趣味活动,在劳逸结合中认真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p> <p> 总之,线上教学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的线上教学工作做得还不尽人意,还有很多不足,后段时间的线上教学力争向同仁们学习优秀做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