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从龙胜县城出发,驱车五十公里,驰过“平等镇侗乡寨门”门楼,立即往右拐,再走约九公里,进入隆江村境界,在一条小溪流边停下。眼前是清幽山林,险峻岩峰,嶙峋巨石,淙淙流水,参天古树,没脚花草。沿着卵石小道,穿过几个树丛,淌过一段清流,徒步约二百米,即来到神奇美丽的拜王滩瀑布。</p><p> 拜王滩瀑布是不轻易露面的仙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首先听到瀑布奔腾的哗哗声,接着是迎面吹拂的冷风,那是仙女衣袂飘飘生的清风,这时如果没有人指点,你还是发现不了瀑布。隔着大树是小溪流,隔着溪流又是树林,透过树林,你才能隐隐约约看到瀑布仙女的一点白银首饰。再次淌过清清溪流,更靠近一些,你才发现,素衣裹着美丽肌肤的仙女,惊若天人。这时你会发出“哇塞”的惊呼。</p><p> 抬头仰望,白瀑天降,从六十多米的山岩,分三级倾泻而下,飞珠溅玉,气势恢宏。仙女风姿绰约,千姿百媚,让人心灵净化,丝毫不敢亵渎。人们继续欢呼着,走入瀑布下面,任水珠溅淋,张嘴接住甘泉玉露,伸开双臂拥抱当空彩练。有的牵藤抱树,往上攀爬,来到第二级瀑布,一睹水帘洞的风采,到此就可以直接“拜王”了。</p><p> 拜王滩的传奇故事来自二百七十年前,清乾隆五年(1740年),广南平坝人吴金银等农民领袖,为反对清朝政府的压迫剥削和民族歧视,率万余农民举行武装起义。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之初,为了号召民众,假托天意授命,取鱼腹中书“大楚兴,陈胜王”。吴金银等人,也造一个天命授意的情景,在拜王滩第二级瀑布的水帘洞里面,安置一个塑像,给他穿上“戏服”龙袍,红脸凸目,长髯飘飘。吴金银等对人们说,这是天神降临。方圆几十里的民众,慕名而来,仰望瀑布,透过水帘,果然见到威武天王,立即参拜神灵,民众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来到“滩寡”(即拜王滩),吴金银等就在深山里组织民众操兵练武,举行起义。</p><p> 美丽的拜王滩瀑布,值得人们不远万里前来观赏。拜王滩瀑布可听,可闻,可触,可喝,可感,可思。有道是,远足千里来朝圣,神奇传奇拜王滩。</p><p> 胡玲敏写于2020年4月12日</p> 洁白绸缎 入口处清潭 清清溪流 淌水过溪 先闻其声 约隐约现 初见湍流 渐露芳颜 靠近瀑流 瀑布全景 幽处枫叶 近前戏水 感受飞瀑 拥抱瀑布 近距离拍摄 溪边大树 一手遮天 浅滩静水 岩石清泉 附录:吴金银起义(摘抄自《广南村志》)<br>吴金银,侗族,吴老爱裔孙。1690年生于广南村平坝寨中道家庭。从小喜好习武,后为广南、庖田等地武术头领。性格开朗直爽,善交朋友,与庖田村石金元是挚友。<br>清廷的统治压迫、民族歧视和高额粮赋,使人们生活越来越困苦,民众对清廷的统治越来越恨。吴金银青年时,家道中落,生活所逼外出永福、义宁、怀远(今三江)等县谋生,与同伙发泄对请廷的不满,并暗地进行反清活动。<br>乾隆三年(1738年),吴金银从怀远返回故里与石金元商议反清事宜,决定待机揭竿而起。吴金银其子吴老贱和石金元,分头与苗族张老金、蒙甲弟,瑶族杨老襄、凤淑宇,廖仕英(壮族)、黄华虑,汉族徐廷枢等各族自然领袖联系筹划反清起义之事。并与湖南绥宁县粟贤字(侗族)、城步县杨清保(苗族)联络。是年冬,吴金银等先以“挖窖敛财”聚众,但参加者不多。后改用“出真命天子”发动民众参加反清,在冷江的“滩寡”(今拜王滩)水帘内置一假人,穿上龙袍马卦,套上面具,带上髯口。阳光斜照下,帘内“戏人”,时隐时现,若动若静,闪闪烁烁,实像“天子”坐朝。放言四方:“滩寡出侗王了”,能领导民众反压迫、反征粮斗争。远近群众听言纷纷至冷江瀑布拜王。人们确信“侗王坐殿”无疑,便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村村寨寨沸腾,报名投入到反压迫反征粮行列的人越来越多,经一年多发动,参加义军的人近万,以冷江、庖田、广南为据点,参加义军的村寨扩展至纵横百余里。<br> 乾隆五年(1740年)春,桂林知府派倪子龙为催粮官到龙胜侗区催粮。吴金银得知消息后,安排义士应招抬催粮官,轿夫抬倪子龙至平坝亭(今坝官亭)处,把倪子龙连人带轿扔下深潭,几名义士夺路跑上平坝山至冷江拜王滩。起义开始。<br> 5月初,桂林巡抚派义宁知县倪正国等5人率堡卒前往招抚。在石村东江(侗区中款款坪)谈判,谈判中,吴金银、石金元等义军首领,不畏倪正国等人的威胁、恐吓和诱惑,与其针锋相对,据理抗争,毫不动摇。最后吴金银等实无可忍,将知县倪正国、县丞吴嗣昌、吏目鲁器,千总潘贵4人坑杀了,吏目蔡多奇逃脱。此事,惊动了朝廷,鼓舞了各族群众反清斗志。<br> 倪正国等4人被坑杀,清廷大怒。6月,两广总督马尔泰奉命遣兵四千余人进巢义军。马尔泰坐镇桂林,广西巡抚安图,提督谭行义和桂林知府张永焘亲临前线指挥。兵分三路,向侗区义军根据地征伐。义军与清兵激战,义军寡不敌众。9月初,小坝、才莽、独镜、庖田、平坝、广校、广南、平等、龙坪、独车相继失守。 9 月 27日,在流璃山与清兵战斗中吴金银负伤被俘,吴老留、石道成、吴中科亦被俘。石金元率义军余部撤至湘黔边侗区,继续进行反清斗争。<br> 起义失败后,清廷对被俘义军首领施以酷刑,吴金银、杨老襄被“寸殛病毙”。张老金、粟贤宇、杨清保处以“戮尸枭示”。义军家属被发配给清兵“功臣”为奴。吴金银的家乡——平坝寨人似乎被杀绝(今广南村平坝寨后山有清代古墓群),房屋被烧光,整个寨子化为灰烬,夷为平地。“被杀害义军992名,被俘义士336人,所谓投诚者346名,被抓家属695名”(清道光二十六年《龙胜厅志》载)。<br>广南村其他寨亦牵连遭殃,无辜群众一一抓去受审。清兵问:“你是白是黑?”(侗族不懂汉语)顺答后面一字“黑”,即被砍头。清兵看被杀的人多了后改问“你是黑是白?”被问者答“白“,才免一死。被砍下的头摆在路边示众,血染一路,惨不忍睹。故广校溪口桥,从那时起叫“桥先萨”。“先”陌生之意,‘萨”杀之意。即广南人被陌生人杀害之处。<br>清乾隆六年(1741年),清廷为报复义军地区群众派官至侗区查田将农田封为官田。是时平等村人石银夫带路,本应从现兴破桥上界翻成交他(地名)去平等,他为使平等和龙坪免去官租田,即带清官沿广南河而上,至同戈溪上之完(地名)经搏仄(地名)、天堂界下平熬。这一走广南之便段、便瓜、六岳、便伦、便同戈(均为地名)等田垌尽收清官眼底,故广南挨查封为“官田”最多(实数无考)。《高宗实录》卷16l,页15载:“桑江逆苗入官之产,可作堡田着二千四百亩,骤募保卒不及,暂与苗民耕种完租;其畸零瘠薄田,即给苗民自耕,薄征其出。”<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