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的那些事儿

1只文三岁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564fa">线上教研“观察周”学习感受(七)</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font color="#1564fa">写在前面的话</font></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疫情防控不放松,线上教研不停学”,虽因疫情宅家,但老师们同样抱以积极的心态,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参与线上教研,积蓄力量!本周教研主题为“观察”,教育为本,观察先行,《规程》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的发展状况,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观察水平,提升教育质量。”<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在教研活动开展时,老师们都非常认真的进行了线上学习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意见,针对教研活动做好了相关学习记录! ✍️</span></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font color="#1564fa">在幼儿游戏中学会观察</font></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nbsp; &nbsp; &nbsp; 在活动中,观察是教师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点、学习方式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教师对教育活动成功反思的基础。是教师改进游戏的计划、组织与指导提供的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这周围绕“观察”主题的学习,让我对观察有了以下思考:&nbsp;</span><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存在的问题</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观察与记录的盲目</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观察中,我往往不明确今天要观察什么,而是看到什么记什么。例如娃娃家,进行一个简单而又笼统的描述性记录:“娃娃家里,××是爸爸,××是妈妈,他们抱着娃娃去商店买东西……商店里××和××是营业员,他们在整理货架上的商品……”一个笼统概括,虽然记录的资料很多,但真正能为自己提供指导性价值的内容却少之又少。&nbsp;</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观察与指导的矛盾</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习惯了自己在活动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孩子们则习惯了老师的询问、指导和评价。习惯了这样一个工作流程,游戏中指导花的时间多,观察记录的时间少,另外介入游戏指导的时机把握不是很好。&nbsp;</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3、集体观察与个别观察的矛盾</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班级内人数偏多,有些自主性游戏不论是内容还是活动范围都比较广。为了能了解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就会忙于巡视,被动、琐碎的去观察,无法对某个孩子的发展有深入细致的了解。&nbsp;</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4、观察结果与分析脱节</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实际分析观察结果时,自己容易带有主观的色彩。例如在观察分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某某小朋友今天又打人,具有攻击性行为。”简单的给幼儿贴上了标签,没有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分析。</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二、解决的途径</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减少观察的盲目性&nbsp;</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问题和目标是观察的出发点。观察肯定要思考,要带着问题,想达到什么目标才能去观察。不同的观察形式,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nbsp;</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有意识的观察时,事先根据观察目的预设问题。&nbsp;</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观察时有意识的把感知和注意力引向某一结果和行为方式,选择重要情景进行观察,避免观察过程的片面性和一般性。例如,在观察孩子玩自带玩具的游戏中,可以通过预设问题来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表现,确定执导的时间及对策。&nbsp;</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如:预设问题(幼儿的行为表现)&nbsp;</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幼儿能单独寻找游戏机会吗?幼儿一个人怎么玩? 长时间玩?短时间玩或只看一下&nbsp;</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容易分心很快中断活动。能和幼儿轮流玩吗?能交换具?轮流玩?一个接一个地玩?</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能主动叫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吗?通过展示玩具?通过提问和要求?开始和别人一起玩吗?</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遭到拒绝后会找另一个人玩吗?继续找别人玩?一个人玩?加入其他幼儿的游戏吗?&nbsp;</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font color="#1564fa"><b>学习观察,反思“观察”,学会观察</b></font></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nbsp; &nbsp; &nbsp;在进行“观察”这一主题的学习之前,说实话,自己对于观察记录是一知半解的,在最开始尝试写观察记录的时候也是很迷茫,不过班级的柏老师总是会给我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让我们学习,才让我开始有了一丝头绪。在经过这次的主题学习之后,我觉得我对于什么是观察,如何观察,怎样观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span><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在小艾老师的学习分享下,我不仅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六种不同方法,更是了解了原来观察记录不仅要进行客观的描述,而且还要去分析解释被观察幼儿的行为原因,结合观察记录最后才能去做结论。反思自己在进行幼儿观察记录的时候,我往往在描述的时候容易加上自我主观的想法,在描述上面达不到足够的客观,同时也感受到了自身因为缺乏对幼儿行为观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所以在进行观察记录的时候,做不到很好的去解释分析幼儿某一行为或事件的原因,因此在判断和结论的时候可能会存在些许偏颇。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学会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能够更好的更有效的指导我们去教育幼儿,了解幼儿的行为发展和特点,我们才能更具针对性目的性的为幼儿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此,在对幼儿进行了观察之后,我们更要去思考,这次为幼儿提供的材料适合吗?我们接下来要怎样为他提供合适的最近发展区?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该如何介入?若发现幼儿在某一领域能力发展不够时,我们又要如何在后续活动中去帮助引导他?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再反思的。学习观察更有学会观察,这样才能指导我们更好的去教育每一个幼儿。</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564fa"><b>“观察”是记录的基础</b></font></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观察是了解儿童的基础,观察让我们看见真儿童,实现真教育,不学会观察儿童,我们永远不懂真教育。回忆了这周教研分享内容,&nbsp;在我园刘奕君主任、肖霞老师、艾春林老师等三位老师的专业引领下,我们进入了对有关“观察记录”的学习与分析。加上读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之后,我感觉自己在教育与教研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其实,教育与教研本位一体,真正的教研正是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并且服务于教学。从幼儿园教学中观察的重要性说起,围绕“什么是观察”、“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等几个维度分析了幼儿教师掌握观察记录书写能力的重要性。幼儿行为的观察,观察什么?书中有详细完整的记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幼儿在常规活动中的行为。2.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3.观察幼儿之间的社交行为。4.观察师幼关系及在教师主导活动中幼儿间的相互关系。总而言之,“观察”是记录的基础。</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对于如何写好观察记录我也存在着许多的苦恼和问题:一是叙述的语言的问题,以前的观察记录好像都是直接描述孩子在干什么?我写出来的观察记录感觉只有自己能看得懂整个动作过程,现在我觉得有必要思考一下,如何让第三者看的时候通过我们的描述就能够在脑海里呈现整个过程!直接描述孩子动作的,很直白,真是感觉当别人看到观察记录的时候能否看懂这是个问题。二是虽然有反思,但是怎样深入挖掘可学习的价值,还做的不好。譬如,我认为可以提供某些材料,那么这些材料我可以怎么用呢,我可以让孩子做什么,我还可以提供哪些材料,这些问题我还没有深入思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样的书籍来武装头脑,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今天思考了,明天定然会行动。用眼、用心,学会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font color="#1564fa"><b>再次遇见你"观察记录"</b></font></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观察记录活动是幼儿教师走进幼儿心灵的主要手段,写好幼儿园观察记录是幼儿教师分析幼儿行为背后原因的一条通道,同时也是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可是,做好观察这项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结合我自己在观察活动的实际情况,现对观察活动做出如下几点总结:</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观察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目的。常见的情况是,要观察什么,就要记什么。当然,从记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观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但这只是朝前看的目的,观察还有一个朝后看的目的,这就是为了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观察记录可以被重复利用,当然也就可以跳出单纯的教学流程之外,被派作别的用途,比如用于研究,用来和家长交流或进行汇报,用于同事之间的讨论,以及各种评价或评比活动。&nbsp;</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观察记录是对现象进行重新整理、在意识中进行澄清和思考的过程。观察活动可以增进和加深教师对于幼儿当前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把握他们的兴趣、交往和人际关系情况、所面临的问题和各种生长中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生成课程,或者渗透某些教育教学内容;最后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的观察记录,本身内含着教师对于其教学行为的反思过程和对于师生互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的理解过程,帮助教师清理有关目的是否明确、手段和目的是否符合、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幼儿的反应是否合乎教育教学的预期、为何幼儿会有这样的反应等等问题。&nbsp;</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3.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特定事件的记录并不完全排除观察者的感受、评论和其它主观的意见,但是第一步的工作,则必须要保留一个事件的原始记录,而且该原始记录应当尽可能是客观的、具体的、直接引用的。记录者在原始事件中不应当追求可以理解的完整性,不应当对行为者的动机、目的、感受妄加揣测,而只应当追求可以直观的完整性,即知觉到的过程与事件。因此在完成了原始记录之后,观察者的判断、推理和感受才可以以某种形式“附加”在原始记录之上,如加括号、旁注,或者结尾的点评分析等等,但不是不加区分地“渗透”、混合在其中。</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4.观察记录的事件有两个侧重点,一个重在现象,一个重在人的行为。反映人的记录,着重在揭示人的行为的背景、动机、目的、过程、结果、反馈以及其中的种种影响因素,如记录一个幼儿的个案。反映现象及其规律的记录,则着重在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如记录一件事情的讨论和处理。由此可见,不论何种记录,都要求是完整的,反映全过程的,交代背景、影响因素和后果的。它必须有某种连续性。所以,事件的记录,常常不是孤立的某一次的行为及其记录,而是在数量上有横向比较的,或者在时间上有纵向积累的。因为单纯按照一次时间来取样,很难保证行为的完整性,不能反映个性,也不能反映规律。</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5.表格记录活动在整体观察、结构观察和实验观察中经常使用,一般需要使用固定表格的记录,不论出于什么目的、时间多长、是否连续,都不是一次两次的行为,可以多次使用、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并且都具有比较严格的结构。</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6.观察以后通常会进行事后回忆记录,这种方式用于开放的、质的记录。采用事后回忆记录通常与如下因素有关:观察者采取深入的参与式观察,要求完全卷入当前的事件中去,不能分心做观察记录,或者为了避免对对象产生不必要的干扰,不得不采取事后回忆的记录方式;记录一个连续而完整的事件;人对于环境的知觉是整体知觉,其间获得的大量信息都是本人没有意识到也不能意识到的,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现场没有意识到,事后却可能因为某种联想或触动而回忆起来,从而可以大大丰富记录内容的背景和细节。事后对现场记录进行整理时通常要遵循如下步骤:</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描述:以客观、具体描述的方式整理现场草记,将片段的记录或一张张的表格还原成连续的事件。在整理过程中,很有可能在质的记录和量的记录之间,产生互相的补充和印证。</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回想:在整理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回忆起来在此之前的观察和记录中被忽略不计的细节或背景情况。即教师在这次观察以前曾经看到某种现象,当时未予以充分注意,但是后来整理当前信息时,由于不再是简单的知觉和判断,而是涉及到理解和解释,所以就容易唤起从前的相关信息――我们通常所讲的原有经验。这种前后经验的相反相成的互相影响的机制,是我们理解建构主义的关键,也表明观察及其记录的连续性的重要性。</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3)分析和推论:观察者的分析意见和推论,包括事情的原因(动机)、现象的本质、问题的关键、意义、影响因素、各种相关关系等等,其中涉及到判断、归纳和各种假设性的观点。</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4)印象和感觉:对事件的纯粹个人性的印象和感觉,它比起前面的分析推论来,更带有观察者的主观性和模糊性。</h3><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p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color: rgb(0, 0, 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 none;">(5)进一步的信息:即在前面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针对暴露出来的倾向和遗留的问题等,作进一步的思考,有待下一次的观察。</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564fa"><b>聊一聊“观察”</b></font></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nbsp; &nbsp; &nbsp; 作为一名新手幼儿教师,我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规则,孩子们纯真,无数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向往。它比成人的世界更加清纯圣洁,比天堂更无忧无虑、缤纷多彩,充满神话色彩和童趣,充满着快乐和朝气....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做过一首诗:“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倘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可见,孩子的世界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值得我们去解读。</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回忆这周教研分享内容,我园刘奕君主任、肖霞老师、艾春林老师等三位老师的专业引领,让我对观察和记录有了全新的认识。观察真的不是一件易事,孩子的任何一个行为都能流露出他内心的想法。老师的观察越细致,分析就能越加贴切些,这还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慢慢提高观察与分析的能力。总之,老师也是要不断充实自己,为自己增值。只有不断吸收好的理论才能够将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好,对幼儿的教育才会更加细致。通过培训,我受益匪浅,对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观察、怎样记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观看《小人国》这部实录电影时候让我深刻的感觉到幼儿就好似一-本深奥的书,每一篇、每一章、每一节、每一页甚至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都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这部电影中让我更深的体会就是“尊重儿童,亲近儿童,理解儿童,帮助儿童,成为儿童知心的朋友。”尊重孩子游戏的愿望,让孩子做主;尊重孩子游戏的节奏;尊重孩子的需要和游戏水平;尊重孩子的游戏世界。</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作为幼儿园教师,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能让老师更能了解幼儿,也能让老师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有意义,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朱家雄教授曾经说过:观察和倾听,它不是为了研究儿童本身,而是在于增加对儿童的理解程度,这样才有可能与他们进行高水平的对话,才能反映他们所做的事情,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h3>

观察

记录

幼儿

教研

行为

老师

孩子

学习

儿童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