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如何培养和发展社会组织良性运行👉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h3> <h3><br></h3><h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追求精神富有、物质富裕的愿望显得越来越强烈。然而,在社会的某些服务或治理域,“市场失灵”甚至于“政府失灵”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大量的社会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和有关社会组织负责人交流学习中得知还存一些问题和建议:</h3><h3> 🌷一、转变观念,加快改革。要树立“有限政府”的理念,加快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社会实践表明,许多社会事务,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如果政府继续大包大揽,不但效率低下,群众不满意,而且行政成本也难以为继。因此,政府现行的某些“职能”要坚决“退出”, 并抓紧探索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给社会组织以“进入”并“生存”的空间。如果没有政府机构的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将成为一句空话!同时,一些新兴的、适宜于社会自治自律的领域,干脆就从一开始让社会组织来自理。有的领域或事务,原本应由社会组织治理但因历史原因暂由市场代为调节的,要逐步实现回归。总之,政府要转变观念,遵循规律,加快改革,完善管理,努力为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创造良好条件。</h3><h3> 🌷 二、突出重点,分类管理。现阶段,应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以下几类社会组织:一是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鼓励和引导其在扶老(残)助学、救灾济困等方面实施项目提供服务;二是科、教、文、卫等民生事业类的社会组织,让其在满足广大民众各种需求中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三是互助志愿类社会组织,大力培养公民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和奉献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城乡基层的调解融合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自身维权、矛盾调解、社会维稳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有生力量;五是工商经济类社会组织,加强工商企业自身的抱团发展和行业自律。对那些带有明显的逐利或政治倾向、群众和社会目前接受程度还较低的社会组织,以及本领域(部门)内社会组织已过多过滥的,要严格控制其发展。同时,要改革现行对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适度降低准入门槛,通过完善立法和分类管理,把大量的游离于政府管控之外的社会组织,纳入到法治轨道。要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后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等级评估、社会测评和依法监督等,规范所有社会组织的行为。</h3><h3> 🌷 三、城乡并进,务实惠民。在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中,要避免“城镇一头热、乡村一头冷”的现象,只要条件具备或基本具备,群众有需求,都要积极支持城乡基层发展社会组织,防止出现新的城乡差别。还要避免“运动式”发展,有的地方为完成考核任务,片面追求“工作亮点”,搞形式主义,使社会组织量多质次、名不副实。在鼓励发展社会组织的工作中,要学习外地经验,探索实施对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机制,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持、业务培训、跟踪指导和外聘人员(符合一定条件的教师、律师、企业家)等切实措施,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育和快速成长。另外,要使社会组织能充满活力、发挥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让群众参与、为群众服务。如何让群众有动力、有能力、有渠道或平台(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的社会管理,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h3><h3> 👉 强化自律功能,提高社会知名度。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内部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高效、阳光运行。要坚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依法办事,依章办事。坚持民主办会、民主决策,恪守非赢利原则。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人事、印章、档案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对外交往、捐赠管理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等等。建立和完善监督体系。逐步完善法律、行政、社会和舆论监督体系,要健全监事会制度,主动接受会员和社会的监督。建立承诺服务机制,提供优质诚信服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自律机制和诚信服务机制,开展多元化的特色服务,制度化地参与社会建设,提高其社会知名度。总之,社会组织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政府要积极培育和扶持,不仅从政策上给予倾斜,还要积极协调财政、劳动等相关部门,努力解决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遇到的经费、场所、人力、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等实际困难,为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保障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h3><h3><br></h3> <h3>欢迎各位对社会组织如何良性发展提供宝贵建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