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传统文化 品古诗雅韵

爱笑的眼睛

<p> ——六年组第十周主题学习小结</p> <p>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本周我校六年组主题学习活动的内容是“学传统文化,品古风雅韵”。</p> <p>  我们六年组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这四个学科的学习分别以各自学科的特点融入到主题“学传统文化,品古风雅韵”中去,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更让学生在优美的古韵律中体会诗词作品所表现出的意境。</p><p> 王俊萍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复习已学古诗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其方法自学其它古诗,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p><p>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古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趣味。 为了使学生爱上古诗词,感悟到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在本周的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从单元导学部分了解本册两课六首古诗所在单元的阅读要素分别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即便是同样的诗,由于学习的目的不同,学习的方法和侧重点就不同。</p><p> 然后王老师先让学生联系第十课的三首诗来具体谈谈诗人是如何通过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和读者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感悟到诗中的“人物品质”以及“加深对诗内容的理解”这两个目的。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到诗人于谦抓住的是石灰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来表达自己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郑燮则抓住竹子千磨万击,任凭风吹雨打,都咬定青山不放松,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斗志。学生结合两位诗人写这首诗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到诗人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品质,这样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就深入多了。回顾了第十课三首古诗的写法之后,我们又重温了第三课的三首古诗的写法。</p><p>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词作为最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们对于生活中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现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课后,我让同学们运用所学到的古诗的方法,在语文书课后的十首古诗中,任选一到两首诗自学,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古诗词的魅力,使其受到熏陶。</p> <p>  刘萍萍老师在进行主题学习的时候,首先让孩子们积极熟读传统文化的文言文,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这个主题学习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可,最后让同学们将自己的真情,通过诵读的形式和小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p><p> 学生们通过“学传统文化,品古风雅韵”的主题学习,能够熟读及背诵相关的文言文,知道传统文化是中国的魂。同学们通过诵读和小结的形式,流露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p> <p>  刘畅老师围绕“学传统文化,品古诗雅韵”这一主题展开古诗教学。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寒食》《十五夜望月》《迢迢牵牛星》,从这三首诗中探寻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学会同一种类型诗歌的品读,让学生让举一反三的学习。</p> <p>  在本周作文评讲课上,徐婷老师由本周的网课“如何真情实感的表达”展开话题,引导学生该如何正确的点评他人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最难忘的事无不打动着我们,但落脚点应在“难忘”二字上,随机抽取三名同学的习作发在群中,其他同学发言积极,参与度高,能正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修改意见。</p><p>&nbsp;&nbsp; 对于本周的看课学习则交由小组讨论,并将其小组不能解决的困惑反馈给老师,老师再集中评讲,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p> <p>  音乐程老师则是通过“听、吟、唱、享”这四个方面,给与了学生一场音乐的洗礼。</p><p>听:音乐是听觉艺术,课堂伊始师生对诗,引入歌曲《但愿人长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感受古风新韵。</p><p>吟:歌曲学唱环节之前的铺垫,引导学生根据诗词韵律进行诵读,也辅助学生对歌词的记忆和理解。</p><p>唱:通过音乐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营造的氛围,以情带声感受词曲作家创作的心态与精神。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与歌者的交流。鼓励学生参与演唱完整的作品。</p><p>享:在拓展环节欣赏,通过观看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体会传统音乐的魅力,古诗新唱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经典与魅力。</p> <p>  英语邹老师组织学生围绕“识英雄”展开学习,以课本中的四位英雄人物Messi,Yuan&nbsp;Longping,Li&nbsp;Yu’s&nbsp;mum和Anne&nbsp;Frank展开讨论介绍,并完成相应的练习,并分享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以及事迹。</p> <p>  数学组的魏萍老师围绕着“学传统文化,品古风雅韵”的主题,介绍了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学生们饶有兴致,深受震撼,观看视频之后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慨。</p><p> 祖冲之在条件极其简陋的历史条件下,在1500多年前,仅用竹片算筹,却将圆周率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nbsp;而且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文学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这些都激励着孩子们向古代数学家学习,努力学好科学文化,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p> <p>  第十周我校六年级的学习主题是“学传统文化 品古风雅韵”,蕴藏在数学中的传统文化也真不少。这周盛老师带着两个班的学生共同学习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p><p>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学科,其发展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根据它本身可以分为五个时期:(1)先秦萌芽时期;(2)汉唐奠基时期;(3)宋元全盛时期;(4)西学输入时期;(5)近现代数学发展时期。在各个时期都涌现了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如:刘徽、李冶、杨辉、祖冲之……</p> <p>  学生们积极的运用网络资源搜索了很多中国古代数学家的资料,在数学研讨群里交流、分享。孩子们在观看完视频——《祖冲之的故事》后,还发表了自己的感想。相信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定能给现在的孩子们很多的启发!让他们勇于探索,乐于创造!</p> <p>  中华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让我们大兴的全体师生一起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吧!</p>

学生

古诗

文化

传统

学习

老师

品古

音乐

主题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