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岁月

张庆云

<h1 style="text-align: left;"><b>一九七七年,我这个亲爱的班集体,一半以上的人,拿到了《上山下乡光荣证》!</b></h1> <h1><b>  一九七七年四月十九号早上,哥哥委托同事张哥哥来家接我,在父母不舍的眼神和邻居们关爱的叮嘱中,不满十六岁的我,怀着终于可以不受家人束缚的喜悦但对未来充满迷茫的矛盾心情,惴惴不安地来到了下乡周转站一一6913厂,哥哥在这里政治处担任放映员工作!</b></h1><h1><b> 四月二十日早上,厂里大卡车送我们八位插队知青到市里与全市插队知青在市五中那里集合,也与早早等在那里准备送我到乡下的大姐会合了!</b></h1><h1><b> 在震天的锣鼓声中,我们胸佩红花出发了,沿途站满了欢送的群众,一路锣鼓喧天,我们好感动啊,心儿也随之狂跳……</b></h1><h1><b> 车行至劳动路口,远远就看到在大门口路边等待的父母,病中的父亲在母亲的搀扶下,提着一网兜食品,急切地在一辆辆路过的卡车上搜寻,终于看到了挥舞着双手的我,赶紧上前,把网兜递给我,无奈车速太快,我没接上,但清楚地看到了父母眼中的不舍与难过,不由心中抽紧了似的痛。 &nbsp;</b></h1><h1><b> 又来到厂里,举行了欢送仪式,来到了下乡插队的地方一一皂郊公社新庄大队苜水沟生产队,村民们在村口迎接,插队生涯正式开启! </b></h1><h3><b> </b></h3> <h1><b>  一天劳动下来骨头架也快散了,我的肩膀磨破后和衣服粘在一起,大家情况也差不多,但一吃完晚饭,马上精力充沛,一时间点上小提琴、箫、口琴声四起,也有不少抱个半导体在听……无忧无虑的年华!</b></h1> <h1><b>  辛苦一年,扣去来年口粮钱,我拿到了二十四元,点上女生中最高,还有要倒找给队里口粮钱的。到百货商店,用十六元八买下了这件尼纶衫一一淡天兰色,胸前绣一支梅花,爱不释手,用黑色花边镶领子一圈作装饰,迫不及待的等待春天的到来。</b></h1><h1><b> 大姐疼我,带我去她们厂里私人在家里设立的发屋,电烫出前刘海及发梢,回去后被哥哥厂里人戏称为鸡爪子菜,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一个多月没敢回家(怕老妈削我),直到那鸡爪子舒展开来。</b></h1><h1><b> 此照片便为身穿心爱的尼纶衫,顶一头鸡爪子菜拍照留念!</b></h1><h1><b> 这一年,十七岁……</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厂里唯一的一台黑白电视机!</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那个年代最向往的服装</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臭美一下</b></h1> <h1><b>  点长当兵走了,我在133医院照顾住院的妈妈,未能送行!</b></h1> <h1><b>  一九七八年七月,一场车祸,辗碎了我的大学梦,车轮底下逃生出来的姐妹,友情颇深!</b></h1> <h1><b>  那时的我很聪明😄,用小宋同学的小提琴,找了本巜小提琴演奏法》居然也象模象样的演奏出《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火车向着韶山跑》……</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和哥哥观看当时最畅销的杂志《大众电影》</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哥哥总会有空就来点上看望我这老农妹妹!</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少年不知愁滋味!</b></h1> <h3>政治处一端,开满了格桑花,身后为广播室!</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流行蛤蟆镜,戴上感觉特牛!</h1> <h1><b>  一九八O年十一至十二月我们点九名知青,分两次全部上调,参加工作!知青点人去屋空,怀着难以言状的心情,离开了这块挥洒了四年汗水和曾经无数的五颜六色的梦的土地,回到了母亲的身边!</b></h1> <h1><b>二零零七年,留守在市上的我们,下乡三十年之际,又一次踏上这块土地!</b></h1> <h1><b>  二零一七年四月二十日,在友人陪同下,再次踏上这块土地……</b></h1><h1><b> 进沟的路,一走四年!</b></h1><h3><b><br></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抄近路回点上的路,当年一尺左右的田埂现在是两米左右的硬化路;</b></h1> <h1><b>  当年菜园罗伯的孙女,那时村里人吃菜都去生产队菜园,称好后记帐,年底分红时扣除。罗伯对我很好,常偷塞给我西红柿和縁萝卜。罗伯至今八十多岁了,仍健在,倒是他儿子,比我们只大几岁却早早离世。</b></h1> <h1><b>  知青点屋前那棵不时进入我梦中的椿树,进入小巷,一眼就看见它了,当时十几岁,想家的时候会在晚上站在树下,望着明月黯然伤神、潸然泪下……</b></h1> <h1><b>  我们的宿舍,十年前来过一次,保留地很好,做村委会用,现己破旧不堪,堆满杂物。</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们的厨房</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个自然村合成的周集寨村,苜水沟生产队已成历史。</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上工的路,每天天不亮就走在这条路上,有时候是在睡眠状态下行走,直至脚下勾跘一下,方才惊醒。</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昔日的庄稼地如今种满了大樱桃,雪白的花朵挂满了枝头。</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看园人的窩棚。</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日出而作</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冲我摇尾巴的狗,当年点上也养了一只一一虎子,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依稀当年样</b></h1> <h1><b>  当年民兵连长的儿子,她的姑姑是回乡青年,任团支书,和我情同姐妹,我回城之后一直来往,可惜多年前殁于车祸。</b></h1> <h1><b>  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日,下乡四十三年纪念日,阴天,与老邓一起,又一次踏上这块魂牵梦绕的土地。</b></h1> <h1><b>  村里与6913厂一墙之隔,每回哥哥处,从路上走嫌远,便翻墙而过,三、四分钟就到,几年下来,练就了不错的翻墙功夫😄</b></h1> <h1><b>  知青院中唯一幸存的建筑,四年最美好时光在这里度过。现破旧不堪,最后一间屋侧墙已没,不知哪天,会彻底痕迹全无😢</b></h1> <h3><b>那棵时入我梦的椿树也没有了,只留下依稀可见的一点树根在诉说着它曾经的存在!</b></h3> <h1><b>  李书记的孙子李真祥,当年我们下乡时他还是个小学生,每天背着小书包从点上蹦蹦跳跳走过去上学,他记性真好,我戴着墨镜口罩,他一下就叫出了我的名字,令人惊讶不已!我问了才知道是李书记孙子,知道了他的爷爷、父母皆已离世,不由稀嘘!</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我们的厨房也没有了,成了李真祥的新居。</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砖一瓦,砌造精美的住宅,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美好的生活!</b></h1> <h1><b>  知青点屋后的杏树!我会摘撷碧翠的青果带回家给院子里的小弟小妹,咔嚓一咬,咝……牙根发紧腮帮发酸至眼睛都睁不开,一帮傻得可爱的家伙,会用棉花小心翼翼地把那个没有外壳、有点发软的杏仁包起来,塞到耳朵眼里脬小鸡!😄</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村里也有了自己的戏台!</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重新塑造灵魂的地方!</b></h1> <h1><b>  路遇一放羊老汉,赶数只调皮的羊,它们会突然跑下河滩,四散开来,分别跑上山路和崖边,老汉拿着铁锹,跑上跑下,好不容易将这帮捣蛋鬼拢在一起,老汉从河滩上来到我们面前,颇感面熟,终于认出是旺喜哥,当年的健壮小伙如今已是古稀老人,真是岁月不饶人!</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较之三年前来时到处的大樱桃树,又多了不少苹果园!</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村委会温馨的称呼一一服务中心</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村里自己的养老中心</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十年变迁,土坯房已成为历史,家家户户起新楼!👍</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这条几近断流的小河修新桥!</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河滩上随处可见的蒲公英,你美丽的种子,不知将随风飘向何处?</b></h1> <h1><b>  不知名的植物,不知你青翠时的模样,但枯萎后仍以年轻时的姿态傲然挺立,令我感动!</b></h1> <h1><b>三年前来时,河滩边有一小块油菜花地,现已荒芜,有星星点点的油菜花在灿烂的开放!</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又一次作别,期待下次的相逢!</b></h1> <h3><b>  6913厂,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第2652工程,当年市里首屈一指的军工企业,军事化管理,有大批的现役军人和复转军人,全厂人在军号声中起床、上下班、就寝……现早己没有了当年的辉煌,四十多年,就厂门有了改变,其他依旧!</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政治处正门!</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政治处侧门、右侧窗口屋为广播室,哥哥当年为工作方便,住在里面(每天放军号唱片,按需要分别放播不同的军号曲),当年在点上,一听见嘹亮的军号声,知道哥哥己开始工作,心中便涌起温暖!</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动于这段文字,军工精神永在!</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四车间,厂里负责装配的部门,我在厂里第一个工作岗位!</b></h1> <h1><b>四月,繁花似锦的季节,多少弥补了一些萧条与冷寂!</b></h1> <h1><b>  曾经的我们,同吃一锅饭,同住一个屋檐下,用年轻的身心艰难又快乐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用青春和汗水积攒了人生中难得的精神财富。</b></h1><h1><b> 这是一段无可复制的经历,艰难的岁月造就了我们坚韧的性格,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向命运低头!</b></h1><h1><b> 如今,虽然我们己劳燕分飞,天各一方,难于相聚,但我相信,都不会忘掉这段共同走过的日子!它将会镌刻在我们的心里,直至永远!</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