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只有两种孩子:一种喜欢运动,一种还不知道自己喜欢运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清华大学:有一条规定:从2017年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也就是说,如果到毕业学生都还学不会游泳,学校将不给他毕业证。清华这么做,是因为游泳是必要的求生手段,但其实同时也是极好的运动。<div>从2008年开始,清华就开始恢复长跑作为学生必修课程,达不到要求一样不准毕业。运动真的被当做一门要考试、直接跟毕业挂钩的学科的话,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中国学生会不爱运动。哪怕最终没让孩子们爱上运动,至少可以为他们锻造一副稍显健康的躯体。<br></div><div><br></div> 厦门大学:根据“关于调整本科生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通知”([2011]厦大教47号)文件规定,从2011级开始,游泳将作为本科生的1个必修学分,游泳过不了,毕业证书拿不了。 有人整理过中国小孩和美国小孩的成长差异:<br>1-4岁:基本相同;<br>5-8岁:美国父亲会带着孩子去打棒球,中国孩子开始沉溺于各种培训班。<br>9-12岁:美国的孩子早已把运动当做日常,打球、跑步甚至健身都是最爱的放学活动;而中国孩子很多已经戴上了眼镜,过重的学业负担压榨他们的课余时间,对于成绩的狂热使他们不思运动;<br>13-18岁:美国孩子的肌肉开始成型,体魄明显强于中国的同龄人。中国孩子此时在为中考、高考努力,运动甚至在初三、高三全面“撤退”,为备考让路。<br>19-23岁:美国孩子一部分进入大学,一部分在社会工作,但都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健身锻炼,开始享受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而中国孩子终于摆脱了长年的考试压力,宅在宿舍、家里,放浪形骸,“自由自在”。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还是孩子自己,脑海中都有个根深蒂固的“信念”:运动与学习冲突。<br>要学习,以第一为目的;要运动,同样以成绩为目的。<br>如此一来,运动就不再是运动,它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考试。我们的思想,经常出现非此即彼,而不是兼容并济,和谐发展。<br>因此真正的体育精神,是通过运动,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运动是我们感受生活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很多家长以为督促孩子认真学习,孩子就能拥有完美的人生。<br>其实我们不缺有知识的学者或教授,我们缺的是人格健全,灵魂丰满的人,他们即使处在人生谷底,依然不改其乐,甚至能自娱自乐的人。蔡元培说完美人格首在体育,运动不是别的,是对灵魂的操练。柏拉图说:神给人进化的两种管道——教育和运动,教育,是人走出愚昧无知的管道,而运动,是人走出平庸走向强大、突破自我的管道。 “体育场是治抑郁的最佳场所。”当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运动就是生活对你最大的补偿。无论你亲身沉浸在运动中,还是仅仅作为旁观者,在身体碰撞、忘情吼叫时,大脑产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肾上腺素,这些神经递质的作用就是让人心情愉快、精神亢奋。经过运动洗礼的人,才更能重拾对生活的信念,更有可能三观正当、心理健全。 热爱运动者之所以与众不同,首先在于勇往直前的意志,像阿甘一样,只要一听到“跑”,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豺狼猛虎,能避开就避,不能避就闯过去!其次是遵守规则的意识,每种比赛都有规则,每种规则都是镣铐,比赛就是带着镣铐跳舞,谁越能适应镣铐,他越能舞出精彩。最后,运动能够帮助人深入灵魂,发现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在哪里,那就让身体告诉你。<br>运动的时候,聆听来自身体的声音,确定自己应该走的方向,释放更多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