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暮的美篇

晓看天色暮看云

<h3>鼓浪屿<br>鼓浪屿是我的“澎湖湾”,因为我的外婆家在那里。记忆中也有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外婆那典型的福建人特有的深陷的眼窝里总是含笑的大大的黑眼睛,还有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欢愉。<br>外婆家姓傅。小时候回家,见过院子门口“版築傳芳”的石刻匾额。别说懂,就是认都认不准,一直不求甚解地以为那个“傳”字是“傅”,反正就是俺家的门口呗!直到好久好久之后,有一次先生问:“你知道鼓浪屿老宅门口的匾额上写的是啥吗?你们家是傅说的后代!”“哦,是吗?有历史吧?”“那可不是嘛!”不学无术的我其实根本就没在意,不明白一向淡定的人怎么这么大惊小怪的。再后来,备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终于想起来了!“傅说”啊,“版筑”啊,三千多年的历史啊!</h3> <h3> <br>“版筑”<br> 所谓“版筑”,即由“版”和“筑”组成,版,就是用数块木板组成所需式样规格的模;筑,就是一端较轻小的适于手握,另一端较粗重的木制夯槌。使用时,把土填入版里,用筑夯实,这就是版筑技术。在使用中,可以把版直接放在所需位置,填土夯实,治水可筑堤,建屋可筑墙,也可以把版的规格制作小一点,填土夯实,使成为一块一块的土坯,用作建屋筑墙的原材料。<br>  “版筑”在社会上的不断推广应用,解决了普通民众的居住问题,如著名的福建永定土楼,就是用版筑技术建造的,中国的万里长城,不论是砖砌的墙,或是土造的墙,也是用版筑技术建造的。至今,广大农村的土屋建筑,仍沿用原汁原味的版筑技术建造。现代全世界的建筑,不论是百层高楼大厦,或是普通百姓民居,都是应用版筑技术建造起来的。例如:在城市的高楼大厦的混凝土构架,其柱,是用四块木板组成的模,即版,中间置放钢筋,填入混凝土,用电动棒(即改进的筑)振实,待凝固即成柱;其梁,用木板组成所需规格的模,即版,置放钢筋,填入混凝土,用筑(电动棒)振实,待凝固即成;水泥层板,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制成。其他建筑材料,如各式各样的墙砖、地砖、壁砖,亦是用板制作为各种规格的模,即版,填入各种材料配制成的泥浆(或泥团)定型后烧制而成。现代修桥造路也离不开版筑技术。再说其他行业,如铸造业,也是用版之原理制成各种各样的磨具。<br>版筑的发明,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比起大家所熟识的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活字印刷、火药都早。<br>那么,这个堪称天下第一大发明的发明者是谁呢?它是傅氏始祖说公。<br>  <br>  </h3> <h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br>傅说,生于公元前1335年的夏历四月初八日,距今3342年,出身胥糜(对奴隶的一种称谓)。说年轻时,带领奴隶在为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今山西省平陵县圣水涧)治水,在实践中,说发明“版筑”技术,用于筑堤造岸,大大提高工效和治水效果,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保护民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起了巨大作用,轰动整个朝野。当时,正是中国的商代,国运待兴。刚继位不久的武丁,胸怀,思复兴商,正苦于没有贤人辅佐,发现说,亲访之,“果圣人也”。(武丁语)擢说为相,说在位59年,商国大治,经济发展,国力昌盛,疆域拓展,史称中国商代中兴时期。说则以“版筑”处傅岩的傅为姓,成为傅氏始祖。傅氏自说至今,历三千多年,子孙繁衍一百余世,约700多万人,遍布海内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做出巨大贡献。傅氏亦以“版筑”为族号。现在泉州乃至闽南一带很多傅氏的古今建筑大门楣上都立有“版筑流芳”四个大字。</h3> <h3>如今,这老宅还在鼓浪屿的泉州路上,门前添了一块“历史风貌建筑”的牌子。<br>你去过鼓浪屿吗?导游有没有介绍过一座叫做“金瓜楼”的建筑?孤陋的导游,总是指着我家对面有两个红色半球状屋顶的房子说那是金瓜楼,其实,真正的金瓜在我家:有三只藏在我们那一向低调朴素的院门石框上,总是隐在鲜艳的三角梅花朵中间;还有屋顶,高高的屋顶上也有三只石雕的金瓜呢。</h3> <h3>再去鼓浪屿,来我家做客吧,她现在是“南瓜石”客栈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