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相见,甚是美好——阳新一中高二(15)班4月17日家访记

许力文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力文妈妈</p><p><br></p> <p>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4月17日早上八点,响应我校“百师访千家”的活动号召,怀揣着与阔别三月有余的学生们即将见面的欣喜,高二(15)班戴征辉主任,带领石俊柏老师、宋景萱老师、余晴老师,一行四人出发家访。</p><p> 今天的家访分为四站,分别是白沙、国和、军垦和排市。</p> <p>  首先去的是白沙镇赤马乡的陈金燕同学家。一路导航过去,走错了一个路口,结果路越有越窄,车开到了一个山脚下,无路折返。但是老师们倒是乐得欣赏一路乡村的景色,呼吸乡野清新的气息。到达陈金燕家,已经九点半。她妈妈在路边已等候多时。陈金燕是班上学习比较踏实的孩子,面对老师们的到来,看得出来十分欢喜,连声说“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们”,一边忙不迭地端茶送水。她家有三个孩子,她是老大,父母给了她一个独立的房间学习,配置了一台电脑,桌上一摞摞的书本资料整齐摆放,老师们查看她厚厚的笔记和作业,书写工整,内容详实,纷纷称赞。虽然陈金燕的成绩在班上目前还不算很冒尖,虽然她自己说也有松懈的时候,但是,脱离老师和家长的直接监管,能如此自律,未来必定可期!</p> <p>  离开了陈金燕家,随后又去了同是白沙镇的刘芷晴、梁得意、粱潇潇、石建林四位同学家。下午二点半,到达国和宋英昊同学家。四点,到达军垦,一路家访徐锐,钟昆,熊涛涛三位同学。六点,到达排市,依次家访了胡雪芬和袁怀荣两位同学。晚上八点,返程抵家。全程余晴老师驾车,路程远不说,路况更是坎坷不平、状况频出,辛苦不言而喻,然而余老师不但毫无怨言,还笑言“一路见识了很多原先不知道的风景”!</p><p> 每个家庭对老师们的到来都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同学们对老师们的到来有的满心欢喜,有的略显忐忑,有的既欢喜又忐忑。每个同学的学习环境有好有坏:有的是独立的学习空间,有的跟家里兄妹共用书桌,有的在临街吵杂处;书籍文具,有的整齐整洁,也有的凌乱混杂。课本资料,有的比较齐全,也有的缺七少八。有的有家长督促,有的全靠自觉。使用的电子产品,多数是手机。每到一处,老师们都认真细致地检查了同学们的笔记和作业。检查结果差别也很大:笔记和作业写得多的有厚厚几本,也有的同学是一小叠零散的纸张;书写,有的同学红黑双色笔工整醒目;也有的散乱潦草。</p> <p>  与同学们交谈,言语之间,能真切感受到大家对于重返校园的热切期盼;也明显感受到目前的网课学习,同学们由初始的不知所措到渐感新鲜,再到成为常态,有的同学渐渐适应,也有的同学日感疲乏,这其中既有网络因素、所使用的电子产品的因素、家长督促的因素、学校监管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与每个人自身的心态和面对重大事件时能否快速自我成长有关。</p><p>  家访过程中,老师们与家长们面对面讨论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点滴,彼此之间增进了了解,更有利也更有效于日后的教育教学。而孩子们几个月的孤独学习,也因老师们的到来而焕发出新的光彩。石俊柏老师手把手批阅的习题,余晴老师面对面指出的重难点,宋景萱老师一页页翻阅的笔记,相信都会在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中留下印记,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发。</p> <p>  尤其是班主任戴征辉主任,对每个孩子既有父兄般的严厉,又有慈母般的关爱。针对每个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制定并张贴好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特别指出时间观念弱的同学学习不能“踩西瓜皮”;要求跛腿科目的同学,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弥补缺漏,甚至明确给出方案,比如给英语方面较弱的同学,还明确划出他每天要积累的词汇和必须保证40分钟英语朗读时间;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家居学习量化打分,鞭策前进。同时,也给予学生鼓励​、嘱托和殷切的期盼。肯定了孩子们居家学习的不易,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都得到了赞扬,嘱咐孩子们在当下特殊情境下要努力成长。特别关注到几位同学,对父母不在身边、学习生活全靠自己的同学,既肯定其独立又嘱咐其学业要保质保量;对父母都罹患疾病的同学,给予宽慰和关爱;对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同学,细心地问询和鼓励。同时指出,高三很快就要来了,任重而道不远,表达对孩子们的殷殷期盼。</p> <p> 这次家访辗转四地十一家。或许特别,虽然疲累,然而师生相见,甚是美好!</p>

同学

老师

家访

学习

孩子

每个

余晴

陈金燕

笔记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