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桃子湾,一个古老的村庄,深藏在鄂西北大山深处的竹山县上庸镇,它前揽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背倚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所以有人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奢侈,能够拥有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就已经很富有了,偏偏在这里还有一个国家级的湿地公园。其实很多人还不知道,南水北调送往首都北京的一江清水里,三分之一的水源自于村庄外面国家级湿地公园~~~圣水湖。今天我所描述的神秘茶园,就是散落在桃子湾山山岭岭的一方一方原始生态茶园。</h3> <h3> 高山云雾出好茶,正因为这样,竹山县是国家级高香型绿茶之乡,圣水茶就是这里著名品牌。当然,茶叶有它独自的特性,不同的独特小环境生长着不同特殊香型的茶叶,成为一个乡镇或者是一个村,一座山的特殊品牌。</h3><h3> 据当时竹山县招商局长介绍,当时进行水资源调查时,桃子湾的的水和土不仅是富硒还是富锶!富硒茶我听说过不少,富锶是什么概念?我查阅相关资料说;锶被称为长寿元素,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对精子活性的影响都非常重要!这些都要详实勘察资料为证,并非是我故意渲染,炒作桃子湾这一方神奇绿色茶园。</h3> <h3> </h3><h3> 实话实说,我宣传过竹山很多地方的茶园,唯独没有写过桃子湾的茶园,有人说这里茶园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传说,飘逸着一个又一个隽永的诗韵。我只能这样说,桃子湾的千亩茶园很美,一方方,一片片,吸收九女峰之灵气,圣水湖之精华,如一首诗,一幅画,镶嵌在高山云雾之间,像竹山县幽幽发光的绿松石,集天地精华,成就绿茶的神话。因为我生长在桃子湾,喝着桃子湾的绿茶长大,工作后无论身处何方,每到春茶采摘时,我都能顺着风的方向,嗅到老家那一方方神奇茶园,沁人心脾的茶香。</h3> <h3> 不写桃子湾茶园的一个原因,是羞于提及这里茶叶的效益。说起来是笑谈,传出去是笑话。因为迄今为止,拥有近千亩茶园的桃子湾,年产芽茶从没有突破过一千斤!而且价格也远远低于当年我工作地方所产什么垭的茶叶。桃子湾乡亲管理茶园让我想起陶渊明老先生的一首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在这里当村支书的兄弟对我说,这里乡亲把茶园种植叫做副业,粮食是主业。因为是副业所以既不施肥,也不除草,更不会给茶园打农药。一切都顺其自然,只要不荒芜就算是管理到位了。想一想这样茶园能一亩收一斤芽茶真算不错了!这样一亩地收益不到一千元的茶园宣传出去,岂不惹人笑话。这也是我不写桃子湾茶叶的一个理由,当然有朋友听说后,年年请我买桃子湾的的富硒富锶原生态茶,我说什么原生态茶,不就是草盛茶叶稀的懒人茶吗?</h3> <h3> 如果有时间,我会抽出时间寻美桃子湾的四月茶园,桃村最美四月天,春归人间,春染山水,春绘阡陌,一道道,一层层茶园如一条条绿色丝巾缠绵在房前屋后之间。清晨,那一层层薄雾如同老家大茶壶里冒出热气,弥漫着独特的芳香在圣水湖上空升腾升腾,漫过了村庄的房屋、树梢也漫过了九女峰的最高峰。这时阳光才溢过云雾穿透峡谷,普照大地万物,顿时间桃子湾山谷里百鸟齐鸣,田野里、森林里的山花在雨露中,在阳光下灿然开放,此时我的父老乡亲正扛着犁耙向田间地头走去,村妇们也开始背着挎箩走向花园去采摘那高山云雾茶,此时的桃子湾是那样的美丽和谐,也是那样飘逸神秘。</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茶</h3><h3> 香叶、嫩芽。 </h3><h3> 慕诗客、爱僧家。 </h3><h3>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h3><h3>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h3><h3>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h3><h3>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h3><h3> 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道尽了茶园品茗的意境。</h3> <h3> 行走于桃子湾里茶园,是身心的放松,更是心灵的愉悦。<br></h3> <h3> 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现实社会里,裹挟在滚滚红尘中,很多时,我们无暇去探究那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到哪里去?为什么我们为了生存发展去为自己拚命施化肥,打农药,除杂草不惜一切代价追逐名利,以获求自认为最大的价值,其结果究竟活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价值?多少人说得清楚?</h3> <h3> 置身桃子湾这一方幽静的茶园,看它不施化肥和农药,悠悠然生长在高山云雾间,看似水流年,独守一隅。回眸逝去的时光,多么从容和洒脱。</h3> <h3> 世界很大,人间很挤。我们既要学会珍惜生命,又要学会欣赏生命。静下心来,我们不妨学做这高山一方茶园,用平和淡雅,坦荡从容的姿态长长于自然山水之间,把季节连同往事一并藏于叶片间,铺展开,看葱郁岁月,一路温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