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季节的柔丝牵动着老师们的心房,情系教学,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我们的努力,只为了放眼望去人和事都是自己喜欢的,将来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4月20日晚7:30,我们四年级语文组踩着线上教学的尾巴,准时汇聚,认真聆听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编审,一级作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专家祁智老师的讲座《作文从“此”开始——以少年闰土〉为例》,为我们迎接下周校园课堂教学加油助力。经过长达两小时的培训,每位老师收获良多。滴滴暖墨,记录点点心得,积累星星之火,燃烧浓浓情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余伊老师,我们四年级组工作上的领头羊,生活中的大姐姐。她总是以最积极、最勤奋、最实在的模范形象引领着我们学习,教研,教学。优秀如她,对教育教学满腔热爱,这样的学习机会一次都不会放过,每次都有深刻的感悟和我们一起分享。</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余伊老师:</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晨,如丝的小雨从空中降落,雨点是那样小,雨帘是那样密,给群山披上了蝉翼般的白纱。经过雨水的酝酿,大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鸟儿婉转的啼声唤醒了沉睡中的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昨晚,我们语文组同仁又一次的线上再相聚,观看了祁智老师的《作文从“此”开始》为主题,以《少年闺土》为例的讲座。听完后感悟颇多,受益匪浅。思索自己今后的作文教学,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读写结合,在阅读中习得写作的方法,学以致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3.发挥激励评价的作用,树立学习的榜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4.把作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写真事,写真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有了亲身的经历,才会写出真情实感。</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周琼老师:</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细雨绵长,温柔了四月,今晚又一次的线上相聚,互研共讨,语文教研组这个大家庭的积极向上,再一次给我打了“鸡血”。祁智老师的作文教学的课文运用的大型讲座,以《少年闺土》为例,用独特的视角,平实的语言,恰当的举例,个性化的分析,阐述了如何写好“此”作文,才会独立于“彼”,解码写作奥秘。当代学生作文一大诟病就是千篇一律,毫无真情,祁老师就以此出发,从“此”开始。祁老师的“此”即:此地、此时、此景、此人、此事、此语,这些“此”逐一分析,大有讲究,说到根本其实都离不开六个字“个性、真实、细节”,人景事三者要合一,人物形象要立体饱满,非做到这三点不可。其实,现阶段作文不仅是学生的硬伤,也是教师教学的硬伤,祁老师的观点有几处真是点醒了无数迷途之师,特别他提到描写人物,写该写的,有些不写,实则却让你想象得出,印象更加深刻。以及不赞成作文中用成语,写好你眼中真正所看,眼睛不同,重点不同,区别于别人的“此”,就写好了你的“此”。还有作文讲评不能脱离教材,这些极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建议都如珍宝般,值得品味、珍藏和实践!</span></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汪秀峰老师:</b></p><p> 听了作家祈智的直播讲座在后,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首先在课堂上,要舍得花费时间去引导、指导,或创设情景或创造话题或运用学生生活积累,让他们有话可写,写最真实的内容。</p><p> 其次要重视片段训练,分阶段进行不同的片段练习,并把它用到成篇的习作中。</p><p> 第三,在课外,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有侧重点地布置,让学生真实地发现自然、感受生活,做有心之人,在常态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p><p> 第四,写好的前提还要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永远是真理。老师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有效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p><p> 第五,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与自身天赋、后天积累和教师指导有关外,与家庭的影响也有关系,所以还要和家长多沟通联系,以形成合力,促进学生成长。</p><p>写作教学任重而道远,不可急功近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每一个孩子都能“腹内五车书、口中吐珠玑”,成为生活有质感、灵魂有温度的人。</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密密麻麻的笔记,记的是认真学习的态度,思想碰撞的火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孙丽老师:</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本次学习让我掌握了引导学生作文的实质性技巧与方法:作文不是写“彼”,而是写“此”。“此地、此时、此景”让人身临其境;“此人”形象特别,就在眼前,过目不忘;“此事”刚刚就发生在眼目前儿;“此语”最亲、最熟,就是自己常说的,常听到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少年闰土》一文中,闰土的名字特别,形象特别,动作特别,语言特别……是“迅哥儿”最熟知、最亲近的。鲁迅从自己(“迅哥儿”)的感知上写出了一个特别的“闰土”,关键闰土在此,谁也不会认错,谁也不能拐走。文章开篇就展现了一幅神异的图画,特别的天空、特别的圆月、特别的沙地、特别的西瓜、特别的少年。此时此景此地此人如此特别,这就是特别之中显“真人”“实景”“真事”。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眼看“此地的此景”,就是自家小区、自家院子里的某个角落某条砖缝里的一株草或一朵花,而不是没见过的辽阔的草原或耳朵里听到的蔚蓝的大海。写的“此人”,是自己的妈妈,而不是传说中的憔悴的布满皱纹的姥姥或奶奶。写“此事”,绝不是听说的或瞎编的或作文书上读来的。还得让“此人”说“此话”,千万不能是天空中飘来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从整体的、局部的、动作的、语言的、环境的……各个方面,用三言两语勾勒出“此人形象”“此地特点”“身陷此景”,认认真真地去写“此”,看看这些是不是自己的,是不是此时此地此处的,作文才能独立于“彼”。</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人间四月天已在美好中无声滑落大半,祖国的花朵将绽未绽,此段时间均在荒芜与繁盛之间,我们将以最好精神状态拥抱未来,相信一切美好都会以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姿态存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