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专题4月份云上读书会纪实

新密市新世纪学校

<p> 有人说,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p><p> 今天下午,我们读写结合专题组就根据假期教研室王万军主任推荐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围绕本书的最后一章内容进行了一场精彩的云上读书会的分享,会议有马丽娟老师主持,申颖欣老师负责记录和总结。</p> <p>  生活需要仪式感,我们的读书会当然也需要仪式感。读书会正式开始之前,马老师先带领老师们每人一句朗诵了一首诗《我们的名字》,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听到彼此的声音,看到彼此的样貌,我们的心更近了!🌸🌸🌸</p> <p>  接着,马老师公布了本次活动的流程:回顾本书;交流发现;深入研讨;总结收获。</p> <p>  回顾本书内容时,我们根据王荣生教授设计的五个板块评课课例,结合自己的理解梳理了本书主要内容。我想这也是我们自己根据王教授所举例子在转化成自己的词语定义吧。</p> <p>  在第一个分享环节中,老师们都很真诚地根据书中所学理论,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提出自己的困惑。比如岳希娟、李瑞敏、牛婉莹、龙晓丽等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为什么自己所教内容和学生实际所学之间总是隔着一段距离?李银蕾老师反思因为自身对教材把握不准,造成阅读方式不当的问题。张明霞老师提到文本的背景究竟该如何巧妙地给学生以补充?王丽慧老师也反思到在日常教学中,自己往往忽略了教材原本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对教材的理解过于个人化的问题。周晓辉老师谈到要想评好课,自己先上好课。申大俊、宋春霞两位老师谈到如何平衡语文课既要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又要提高成绩的问题?周丽丽、刘新、楚书娟三位老师谈到,不能过度关注自己的教,还要注意到自己的教与学之间的问题。姚会峰老师切入到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点,那就是对于枯燥一类的文章,老师该采用什么样子方式让学生乐学。老师们在交流碰撞中,我们发现有些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这应该就是我们召开读书会的意义所在吧。</p> <p>  根据会前对问题的征集,以及老师们现场的分享,我们梳理出两个比较集中的问题:一如何正确解读文本,而不是依附于教参或他人;二阅读教学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p> <p>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p><p> 石本无火,相击而显灵光。</p><p> 在接下来的深入研讨环节中,老师们聚焦上面两个问题,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朱丽娜和申大俊老师都说到,要想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不依附他人,自己就要先进行深入研读,五遍不行,就十遍二十遍。陈会玲老师谈到好课的几个标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听说读写常态化,最起码老师们不能犯常识性的错误。牛婉莹老师和申颖欣老师,也都结合自己个人的经历,为大家提高了一个可参考的方向。马丽娟老师最后的发言把此次研讨引向了高潮,她说这两个问题表面看来是两个,但仔细分析,这两个问题之间又有着前后联系,只要我们解决好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她还说,我们语文老师首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观点,站在语文的角度看语文,语文说白了就是带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其次,一定要关注文体特征,不同的文体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后要结合学段目标、课时目标,弄明白文本应承担什么样的作用。</p> <p>  最后,老师们结合这次读书会谈了谈自己的收获,看着老师们记的满满的笔记,我想这次这次读书会应该是让大家有所收获的。记得之前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本书,当你用了很长时间阅读之后,留在你脑海中,久久让你不忘的那个词,或句子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我也希望这两个多小时的读书会,能给老师们留下点什么,一个词,一句话也好。</p> <p> 老师们发言结束后,一直聆听,陪伴着我们的张万盈主任、王万军主任,对本次读书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王主任说,这次读书会让她看见了老师们的用心,努力,真诚,以及对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渴望!她也谈到自己的希望,希望通过阅读这样一本书,让老师们建立一种正确的观课评课意识!张主任、王主任,以身作则,引领新密的小语界走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沿!身为其中的一员,我很幸福,我们大家都很幸福!</p> <p>  一首《我们的名字》把读写结合专题的伙伴们聚拢在一起,一首《寻梦者》又给了大家充满自信的力量。很多时候,看似没有交集的两样事情,背后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应该就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马老师说的好,我们都是寻梦者,我们都是在寻找语文教学的根!寻根的路径就是,不断阅读!不断反思!不断审议!</p>

老师

读书会

语文

我们

自己

本书

问题

谈到

结合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