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p><p> 伴随着充满万物萌动、生气盎然的旖旎春光,齐河县第五小学召集全校数学老师积极参加了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山东省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研讨会》,并定于4月17日开展集中学习培训。</p> <p> 受疫情影响,在董云校长以及教导处人员的带领下,数学教研组长以及部分教师到校集中培训,其他数学教师在家利用钉钉参与线上培训。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参加,都无法阻挡老师们学习的满腔热情。</p> <p> 2020年4月17日,我们如约来到北三楼的三年级三班的教室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线上教研会议》。正式开始会议前,董云校长为我们介绍了今天会议的流程、会议纪律以及对大家的勉励。勉励大家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p> <p> 本次网络会议在省会济南召开。主持本次网络会议的是山东省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徐云鸿主任。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分享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以及疫情期间小学数学学科线上教学与教研活动的经验做法;另一部分就是徐云鸿主任给我们做的《以课例研究为抓手 提升教师数学文化素养》讲座。</p> 走在数学文化研究的路上 <p> 首先为我们分享的是孙凤武老师,他是青岛市胶州教育和体育局教学研究科副科长,小学教研室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山东省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是青岛版课标教材编写组的核心成员,山东省新课程研修课程团队专家。曾经荣获山东省优秀教研员,全国课改先进个人,青岛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他从四个方面为我们分析:一,对数学文化教学的理解;二,对数学文化教学的再认识;三,对数学文化教学的深度研究;四,对数学文化教学研究的规划。其中在第二条对数学文化教学的再认识中提到“一次会议,感受魅力”。青岛胶州市向阳小学的纪子成老师在《山东省小学数学文化教学观摩会》上提供的课例形象的我们展示,课例基于对数学文化教学的认识,分析教材,搜集有价值的数学文化。</p> 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合的策略 <p> 纪老师提到:搜集挖掘数学文化时,要确定搜索关键词。重点关注是什么——数学研究成果;怎么研究的——数学研究方法;结合课例《圆的周长与面积》从教材中的数学文化中的无限逼近化圆为方及等分小扇形研究圆面积与课外数学文化资源中的自古至今探究圆面积的方法及自古至今计算圆面积的方法两部分进行分析。</p><p> 渗透数学文化的课堂不是脱离教学实际的华丽篇章,是提升我们课堂活力的催化剂,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就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价值。</p><p> 纪老师在提升自身数学文化素养中提到:我们要丰富数学文化知识,提高数学文化技能,增加数学文化情谊。及时的进行“学,思,行”。</p> 搜集数学文化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p> 青岛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的徐爱琴老师是用PPT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具体的搜集数学文化的教学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一,文化著作。例:《九章算术》。二,文化读本。例如:《数学文化故事》。三,权威网络(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网、维普网),又以实际的例子:圆的数学文化,从中国知网的现实例子为大家展现,效果较好。</p> 以数学史为载体的数学文化 <p> 最后为我们分享的是临沂市朴园小学的教师郑玲玲老师,郑玲玲老师是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名师,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的主持人,是临沂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齐鲁师范学院的特聘教授。曾经两次获得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的一等奖等等。郑老师的一句话让我们尤为感触: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呢?一切源于热爱。就像法国数学家庞莱来所说:“若欲预见数学的将来,正确的方法是研究它的历史和现状。”</p><p> 郑老师首先从三个方面就以数学史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研究进行说明,比较形象。一,数学史的双向梳理;二,数学史的教学实践;三,数学史的教学评价;然后由从整体的层面把这个课题的研究人员、方法、时间、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阐述,相信大家听了之后都会有新的收获!</p> <p> 徐云鸿主任在以上几位老师分享完,向我们做了《以课例研究为抓手 提升教师数学文化素养》的讲座与总结。提醒教师通过对数学文化教学进行反思:深入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审视数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属性,体悟数学超越科学主义的文化意义,明了数学文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创新精神和独立的人格。</p> <p> 虽然有很多老师不能实地参加教研,但老师们学习的初心一直在践行,线上网络的教研人数最多时达到30多万的在线量,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积极热情!</p> <p> 这一线上教研会内容丰富,让我们受益匪浅!</p><p> 瞧,我们的老师们,虽然在线上学习,但是依旧认真地记录着详细的笔记,书写自己学习的收获!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努力落实今天的所学所获,带领孩子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p> <p> 是什么力量让老师们如此投入?这是专业与成长的力量!而我们的老师在会后也积极的进行总结反思,在总结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p><p><br></p> <p> 疫情当前,虽然不能相聚校园,更不能直面交流,但却阻止不了老师们集体教研、共同进步的脚步。通过今天的线上教研学习,老师们收益颇丰,更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和技能,还要传授传统文化,尤其是数学文化。没有数学文化的数学课堂是无源之水,是无根之木,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师不失时机的融入数学文化会使每节数学课的品味极大提高,提高课堂效率。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教师平时自身的不断学习和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受益于我们的课堂,使学生们爱上数学学科,爱上学数学。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会挖掘数学文化内涵,找准课堂的切入点,有效整合数学文化资源,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吸引力和活力。</p><p> </p> <p> 陌上花开日,力学笃行时。</p><p> 2020年,</p><p> 美好还在奔来的路上,</p><p> 没有期待中的圆满。</p><p> 但是幸福一定不会缺席,</p><p> 期待疫情散去,共赴一场校园的重聚。</p><p> </p><p><br></p> <p>编辑:高一敬、方丽华、贾延楠、姜文婷</p><p>审核:宋小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