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爱

一苇

《学会爱》<div> 大家好今天的关键词是学会爱,在亲子关系中最不缺的就是爱。每一位家长都会认为:我当然是爱孩子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我相信做家长的一切行为的初衷都是为孩子好。我们爱孩子不容置疑。可是我们的行为往往是违背我们初衷的,如何检验,就是孩子的感受。我们的行为是帮助孩子解决了困难、提升了认知,还是增加了孩子的精神压力。<br> 举个例子当孩子说不想去幼儿园时,我们怎么做,哄骗只能使孩子的精神负担更重,也降低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度。强行送对孩子伤害更大。我想也没有多少家长能纵容孩子不去幼儿园的。我比较赞同的做法是,听孩子说,找到不想去幼儿园的真正原因,帮他解决好。我女儿在每次去幼儿园的路上都会说很多遍,妈妈今天你能来接我吗,你一定要第一个来接我。我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回答她,我能不能来接她,不能的话谁会来接她,我是什么原因不能接她。孩子一遍一遍重复的问题。就是在告诉我她没有安全感,她很依赖我。我这时候如果烦了没耐心了训斥了她,只能使她更没安全感,下次更难送。<br> 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如果安全感和归属感缺失,会使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很曲折。我去年冬天在实验三门口遇到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大概是8点多,很远就看到有个孩子躺在路上也没哭闹,我赶紧骑快点想看看怎么了,我到跟前刚想下车,突然从旁边车的另一侧传出一个声音,别管他。我吓了一跳,默默走开了。身后传来孩子和大人激烈的争吵,大意就是孩子不去学校,家长就坚持不去学校也不能回家。应该是僵持了一段时间,孩子已经没有哭闹的精力了,躺在地上耍赖。我们想孩子为什么不想去学校,为什么我们不能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先喜欢去学校,在去想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即便我们强硬的把孩子送到了学校,他会安心学习吗?如果我们帮孩子在班级中找到了归属感孩子会这么抵触学校吗?<br> 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帮孩子树立一些观念:小孩子都要上学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做一些我们不想但必须做的事等等。有些社会规则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并且认同。才能使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爱是要负责的,爱不是只让“对方”逗你开心,当我们初为人母时,面对那个纯真的天使时我们要有敬畏之心,他的生命历程将由我们来塑造,我们要担负起责任,学会爱他。<br> 这篇稿子我改了很多遍还是觉得词不达意。我引用《正面管教》里的一段话来强调我的观点:“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就好比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诚恳的告诉我的病人,“我非常愿意帮助您,尽管我没学到什么技术,但是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如果您是这位病人,您一定神色大变,从手术台上跳下来就逃走了。”有一位我记不住名字的心理学家说:我们的一生都在治疗童年。愿我们的努力能使我们的孩子多一些美好的童年回忆,少一些童年阴影。据说童年过得好的孩子,青春期是不会叛逆的,或者叛逆程度没那明显。爱的方式和爱同等重要。<br> 今天就到这里下次给大家分享:玩出精彩。<br></div>

孩子

我们

幼儿园

学校

家长

安全感

学会

很多遍

童年

不想